简介:目的探讨颈神经后支阻滞麻醉用于颈椎后路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6例拟行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颈神经后支阻滞麻醉组(Ⅰ组)和局部浸润麻醉组(Ⅱ组)。Ⅰ组根据颈神经后支的局部解剖特点,术前通过测量颈椎X线片,确定颈椎关节突关节腰部体表投影点,经皮穿刺阻滞手术切口相对应的双侧脊神经后支而麻醉颈项部;Ⅱ组采用传统的局部浸润麻醉。观察两组术中麻醉效果和麻醉作用时间,对呼吸、血流动力学和SpO2的影响,术后12、24、48h疼痛评分与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Ⅰ组麻醉优率(74%)明显高于Ⅱ组(42%)(P〈0.05),Ⅰ组手术时间少于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麻醉药用量明显低于Ⅱ组(P〈0.01)。两组麻醉后和椎管探查时平均动脉压均升高,且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两组SpO2均〉95%;术后24、48h的VASI组显著低于Ⅱ组(P〈0.05);两组无严重麻醉不良反应。结论颈椎的后路手术施行颈神经后支阻滞麻醉,与其他麻醉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麻醉药用量少、麻醉效果确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降低脊髓及脊神经根损伤几率等优势,是安全可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联合下颈部脊神经后支阻滞对颈肩部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07~2021.01本院收治的颈肩部疼痛病患共6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划分成对照组(于超声引导下开展臂丛神经阻滞)和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开展肩胛上神经加下颈部脊神经后支阻滞)各34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加下颈部脊神经后支阻滞对颈肩部疼痛效果确切,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值得采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给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疾病PKP联合神经后支阻滞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1月-2024年1月诊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0例,根据信封法,将其分成比较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分别应用单纯PKP手术、PKP联合神经后支阻滞治疗,对比组间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结果:实验组围术期指标相比于比较组较为良好;术后,比较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和实验组相比较差,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疾病中实施PKP联合神经后支阻滞治疗,可以优化围术期指标,缓解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双侧喉上神经内支(internal branch of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 ibSLN)阻滞对全身麻醉拔管术后咽喉疼痛(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 POST)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拔管后出现中重度咽喉疼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岁~4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多卡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组(L组)及喉上神经内支阻滞组(S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治疗前即刻(T0)、治疗后10 min(T1)、治疗后30 min(T2)、治疗后1 h(T3)、治疗后2 h (T4)、治疗后4 h(T5)、治疗后8 h(T6)、治疗后24 h(T7)POST的VAS评分及镇痛显著有效率,记录T0~T7时MAP、心率及SpO2,观察并记录两组饮水呛咳、反流误吸、声音嘶哑(声嘶)、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评分。结果S组T0~T6时咽喉疼痛VAS评分低于L组(P<0.05),镇痛显著有效率S组在T1~T6时高于L组(P<0.05);S组于T1~T4时心率低于L组(P<0.05),MAP于T1~T3时低于L组(P<0.05);满意度评分S组高于L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饮水呛咳、反流误吸、声嘶、呼吸困难等。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ibSLN阻滞可有效治疗全身麻醉拔管后POST,镇痛效果明显高于传统的激素复合局部麻醉药雾化吸入,为全身麻醉拔管后POST提供了较好的治疗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罗哌卡因脊神经后支阻滞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老年人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围手术期镇痛中的应用。方法行PLIF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20)、常规多模式镇痛组(B组,n=20)和脊神经后支阻滞多模式镇痛组(C组,n=20),记录3组患者术前6h及术后6、12、24、48、72h及1周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1、3、7d及出院时的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额外使用镇痛药物的例数。结果术前6h,VAS评分B、C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h,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及1周,B、C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Bromage评分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d及出院时,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颈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治疗中于超声引导下实施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的治疗价值。方法:随机抽取32例颈椎小关节综合征病例,均采取超声引导下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方案治疗,对穿刺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分级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且治疗前后各疼痛分级比较中P<0.05。结论:这种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并显著提升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旁神经联合皮内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口服加巴喷丁治疗,B组采用椎旁神经联合皮神经阻滞辅以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15天,30天,90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浆P物质浓度,睡眠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浓度均较治疗前有降低,但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降低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24小时睡眠时间治疗后B组较A组睡眠时间长(P<0.05)。B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皮神经阻滞能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神经后内侧支阻滞对减轻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髓核摘除术中疼痛的作用.方法选择93例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表法分为三节段阻滞组、单节段阻滞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各31例,分别用1%利多卡因阻滞患侧单节段腰神经后内侧支及以手术节段为中心的相邻三节段,并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研究.结果术中及术后3dVAS评分比较,三节段阻滞组<单节段阻滞组<对照组(P<0.05);三组通道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比较,三节段阻滞组<单节段阻滞组<对照组(P<0.05);三组手术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神经后内侧支以手术节段为中心的相邻三节段阻滞能减轻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髓核摘除术中的疼痛程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效果.关键词腰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椎间孔镜手术;疼痛中图分类号R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82-01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神经后支阻滞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利用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37例对照组患者实现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37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脊神经后支阻滞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以及术后3个月的各项参数指标评估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脊神经后支阻滞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更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