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邓封会

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554300

【摘要】目的:研究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应用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既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又可缓解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此病毒一般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在临床治疗中,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本次研究针对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将方法与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断标准,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7.5±9.0)岁,病程1-30d,平均病程(16.1±7.5)d;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31-80岁,平均年龄(57.9±9.9)岁,病程1-31d,平均病程(18.0±8.1)d,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给予甲钴胺(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812)及阿昔洛韦(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890044)治疗,甲钴胺口服,0.5mg/次,3次/d;阿昔洛韦口服,0.2g/次,5次/d;每天红光照射一次。实验组应用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根据疼痛区域及皮损部位,确定体位标志,确定实施神经阻滞部位,三叉神经Ⅰ、Ⅱ支采用眶下、眶上神经阻滞,给予头部颈后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给予上肢臂丛神经阻滞;给予躯干部肋间神经阻滞;给予下肢坐骨神经阻滞。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应用5号留置注射针进行穿刺,查看有无活动性出血,将留置针固定。应用神经阻滞注射液,用微量泵以1ml/h的速度持续泵入,每天观察局部组织情况,查看有无波动感,注射针漏液、滑脱等情况,如有以上情况及时进行重新注射,治疗期间于留针处应用碘伏消毒,并及时更换敷料。两组患者均治疗3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疼痛程度。临床治疗有效率评价标准:采用0-10分法,0分伴随症状完全缓解,10分完全未缓解;显效:伴随症状指数消失在85%-50%;有效:伴随症状指数消失在50%-25%;无效:伴随症状指数小于25%。临床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疼痛程度采用VAS量表进行评价,分值10分,分数越高证明疼痛程度越明显[1]。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版软件对本文研究数据进行分析,采用()表示疼痛程度,用t检验;采用%表示临床治疗有效率,用检验,统计指标显示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5%(38/40),其中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77.5%(31/40),其中显效22例、有效9例、无效9例,组间对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5.165,P<0.05。

2.2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实验组疼痛程度(3.5±1.0)分;对照组疼痛程度(5.5±1.5)分,组间对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7.016。

3.讨论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就是带状疱疹遗留下来的疼痛,属于后遗症的一种。临床认为带状疱疹的皮疹消退以后,其局部皮肤仍有疼痛不适,且持续1个月以上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表现为局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的灼痛、刺痛、刀割痛,对患者睡眠、精神状态等造成严重影响[2]。引发后遗神经痛的主要原因是,神经线的外皮粗纤维被疱疹病毒大量吞食、破坏的结果,其次是残余的不定期病毒。该病症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不佳。随着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措施的出现,将其应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原因分析: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可有效阻断痛觉传导通路,抑制机体痛觉超敏,进而消除炎症,将受损的神经修复;同时还能非竞争性的抑制NMDA受体,有效抑制异常疼痛,具有阻断反射性交感神经系统亢进的作用,有助于恢复组织功能。由此可知,将此治疗方法应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可持续发挥营养神经、消炎镇痛作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3]。

综上,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略初,何仁亮,吴树毅.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4):544-546.

[2]詹玮玮,胡阳,张荣华,等.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90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1(22):78-81.

[3]袁燕,申海燕,申文,等.三种神经阻滞方法治疗胸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效性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18(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