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对比关节镜下盂唇修复与盂唇清理治疗髋臼盂唇撕裂的疗效。方法检索1960年1月至2015年9月,PubMed、SpringerLink、EMBASE、theCochraneLibrary、Medline、ScienceDirect、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关节镜下盂唇修复与清理治疗髋臼盂唇撕裂疗效对比的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病例数合计为437例,所有5篇文献报道无论使用何种评分标准,术后结果均较术前有明显提升,3篇文献报道盂唇修复组术后疗效明显高于盂唇清理组,2篇文献结果显示盂唇清理组与盂唇修复组术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MHHS评分盂唇修复组高于盂唇清理组,术后NAH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01);两组手术失败率和再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P=0.15);术后疗效优良率盂唇修复组高于盂唇清理组(P=0.007)。结论关节镜下盂唇修复与盂唇清理治疗髋臼撞击症相关的盂唇撕裂,术后疗效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MHHS评分和术后疗效优良率关节镜下盂唇修复优于盂唇清理;手术失败率和NAHS评分两种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T与MRI造影诊断肩关节上盂唇由前向后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本院收入的疑似肩关节上盂唇由前向后损伤患者68例参与研究。使用CT与MRI造影诊断其病情。结果:CT与MRI造影诊断肩关节上盂唇由前向后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无差异,P>0.05。CT造影诊断骨缺损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高于MRI造影,P<0.05。MRI造影诊断肩袖损伤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高于CT造影,P<0.05。结论:CT与MRI造影诊断肩关节上盂唇由前向后损伤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效能无差异,但CT造影在诊断合并骨缺损方面更具优势,而MRI造影在诊断合并肩袖损伤方面更具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MR关节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rthrography,MRA)诊断肩关节前下盂唇变异型损伤(superior labrum anterior and posterior,SLAP)的价值。方法 从2022年5月-2023年5月的疑似SLAP患者中随机抽取240例,均行MRA、X线检查诊断,对比诊断结果。结果 检出率:MRA 190例(79.17%)、X线 172例(71.67%)。MRA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诊断分型总符合率高于X线(P<0.05)。结论 MRA用于诊断SLAP,检出率和诊断效能均较高,可作为制定后续治疗方案的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闭合复位后内翻盂唇的转归及其对髋臼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闭合复位治疗的26例(29髋)DDH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3例;复位时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3个月,年龄范围为4~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50个月,随访时间范围为39~61个月。本研究患儿的纳入标准为在闭合复位后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图像显示存在盂唇内翻。将所有患儿按照在最后随访时是否存在内翻盂唇分为残余内翻组(19例,22髋)及内翻消失组(7例,7髋)。比较两组在复位前的IHDI分型、骨性及软骨性髋臼指数和复位后盂唇内翻程度方面的差异,及在最后随访时的骨性及软骨性髋臼指数、盂唇内翻程度、中心边缘角及股骨头骨骺核高宽指数方面的差异,并比较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VN)的情况。结果复位前残余内翻组IHDI分型为Ⅲ型、Ⅳ型各11髋;内翻消失组Ⅱ型3髋,Ⅲ型4髋(P<0.001)。残余内翻组与内翻消失组术前的骨性髋臼指数之间的差异(P=0.261)及软骨性髋臼指数之间的差异(P=0.843)均无统计学意义;复位后当时残余内翻组与内翻消失组的盂唇内翻程度分别为(55.10±9.60)%与(43.92±1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最后随访时的骨性髋臼指数,残余内翻组为(24.73±5.72)°,内翻消失组为(19.57±2.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最后随访时的软骨性髋臼指数,残余内翻组为(16.68±4.05)°,内翻消失组为(14.71±2.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最后随访时的中心边缘角,残余内翻组为(20.77±8.82)°,内翻消失组为(18.86±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5);最后随访时的股骨头骨骺核高宽指数,残余内翻组为(44.13±4.24),内翻消失组为(48.11±6.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残余内翻组在复位后与最后随访时的盂唇内翻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3)。残余内翻组有5髋[22.73%(5/22)]发生AVN,均为Kalamchi-MacEwen Ⅰ型,内翻消失组无AVN发生。结论DDH闭合复位后,大部分内翻盂唇短期内不能吸收,而是演变为一薄层纤维组织嵌插于头臼之间,这可导致髋臼软骨的骨化延迟,但对髋臼发育的远期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后盂唇关节囊折叠缝合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后半脱位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缝合锚技术行关节镜下后盂唇关节囊折叠缝合治疗16例肩关节复发性后半脱位患者资料,男12例,女4例;年龄18~37岁,平均22岁;11例为后盂唇全层撕裂(其中2例合并上盂唇自前向后的撕脱,7例合并后关节囊松弛),5例为后盂唇部分撕裂(均合并后关节囊松弛)。术后肩关节外展30°使用支具固定6周,防止肩关节内旋;术后2~3个月全范围主、被动活动,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运动。使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ry, ASES)评分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CLA)最终结果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使用ASES评分中的不稳定评分评价肩关节稳定性。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9个月(范围,12~36个月)。ASES肩关节不稳定评分由术前(7.6±1.6)分降低到术后12个月(2.0±1.2)分;ASES评分由术前的(45.9±9.8)分提高到(85.8±6.1)分,其中疼痛评分由术前的(18.9±5.4)分提高到(40.9±4.2)分,生活功能评分由术前的(27.0±7.8)分提高到(44.9±3.4)分;UCLA评分由术前的(16.1±4.5)分提高到(31.9±2.6)分;以上各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62、39.937、22.063、17.875、15.813,均P<0.001)。术后12个月,1例患者拳击运动时有疼痛,所有患者肩关节无力感及不稳症状明显好转,无一例出现不稳复发;MRI示缝合的后盂唇撕裂愈合。结论关节镜下后盂唇关节囊折叠缝合能修复盂唇损伤、恢复后关节囊紧张,折叠缝合形成的盂唇关节囊复合体增加肩胛盂的后阻挡作用,能够有效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后半脱位,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髋臼盂唇损伤诊断中3.0T MR单侧髋关节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提供的样本进行分析,共计100例疑似髋臼盂唇损伤患者,入院时间2023年1月~2024年1月。纳入患者均接受3.0T MR检查以及关节镜检查,MR检查含常规的双侧髋关节扫描以及单侧髋关节扫描两项。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组扫描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单侧法损伤检出率较双侧法高(P<0.05)。经关节镜检查,纳入患者中确诊髋臼盂唇损伤者97例;MR单侧法检出95例(与关节镜符合94例),MR双侧法检出80例(与双侧法符合79例),单侧法诊断灵敏度、准确度较双侧法高(P<0.05)。结论 髋臼盂唇损伤诊断中,3.0T MR单侧髋关节扫描的诊断效果良好,损伤诊出率、诊断准确性高,可作为疑似患者初筛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肩关节上盂唇前后向损伤患者关节镜下修复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最佳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42例行关节镜下修复治疗的肩关节上盂唇前后向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1例,采用非甾体类消炎药、脉冲磁疗、激光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2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康复计划进行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恢复优良率上,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90.48%>71.4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为关节镜下修复治疗的肩关节上盂唇前后向损伤患者实施相应的康复计划,可使其肩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
简介:从1945年到1953年,前苏联克格勃执行了一项持续了长达8年之久的旨在窃听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代号为“自白”的间谍活动。这项行动堪称是世界谍报史上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