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登革热(DenguefeverDF)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以及美国费城被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96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其特征为发热、头痛、关节痛、全身肌肉骨骼酸痛、皮疹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 标签: 登革热 治疗 预防
  • 简介:1998年6月18日,我局海港门诊部在对2名外籍船员进行诊治中发现一例可疑登革热人,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一般情况患者莫哈德·沙拉夫(MOHD.SHARAF)男26岁,巴基斯坦国籍,在伊朗籍“艾尔哈姆”轮上做船员工作。2现病史患者于五天前开始感觉全身不适,续之

  • 标签: 登革热 快速免疫色谱 船员 肌肉疼痛 患者 现病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登革热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感染科住院的58例登革热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包括一般临床护理和适当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登革热人的护理,符合医院整体护理的内涵,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登革热 护理满意度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登革热人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入组患者(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行优质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症状体征评分、焦虑评分、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知识掌握度、遵医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登革热人护理中可有效缓解病人症状体征,改善患者身心健康状况,促进患者依从性、满意度等提升。

  • 标签: 优质护理 登革热 护理满意度 临床护理
  • 简介:登革热(denguefever,DF)是由登革病毒(denguevirus,DENV)引起,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1]。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近年来我国口岸多次检出输入性登革热例[2-7]。但是河北省至今未发现输入性或本地登革热例[8]。

  • 标签: 输入性 登革热 流行病学调查 处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在登革热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门诊收治的登革热患者225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10)和观察组(n=11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比对照组短,门诊费用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登革热人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登革热 应用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巴韦林治疗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选取 2016年 12月到 2017年 12月进行治疗的 50例登革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 2组,每组 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热毒宁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对登革热患者应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后,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 标签: 利巴韦林 登革热病 临床疗效
  • 简介:莆田市2008年4月发现一例登革热疑似病例。作者采集病例急性期血清进行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为登革热确诊病例,该病例为在马来西亚感染后的输入性病例。经采取以快速杀灭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后,未发生二代病例。作者提出莆田市输入性登革热引起流行的风险大,应采取防控措施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 标签: 登革热 输入病例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区医疗机构报告的1例登革热例疫情进行调查分析,为以后的登革热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血清进行登革病毒NS1抗原、抗体及相关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患者在发病前有印度旅行及蚊虫叮咬史,回国后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及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总数下降等表现。血清检测登革病毒(DENV)NS1抗原、IgG抗体和IgM抗体均为阴性,DENV通用核酸阳性、DENV-3核酸阳性。寨卡、新型布尼亚和基孔肯亚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患者隔离治疗5天后,痊愈出院。对患者所在医疗机构进行蚊媒监测和灭蚊措施。患者出院25日后无二代病例发生,疫情终止。结论此起疫情为一起境外输入性3型登革热例疫情。对于有伊蚊传播的多种传染病流行区旅行史的发热病例,采用多种病原体同时检测可以缩短检测时间,提高诊断效率。登革病毒感染早期,与抗原和抗体检测相比,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核酸的灵敏度最高,分型核酸的灵敏度高于通用核酸的灵敏度。

  • 标签: 3型登革热 输入性 荧光定量PCR
  • 简介:1985~1990年采集广州市临床诊断为登革热(DF)病人血清和捕捉当地蚊媒,应用C~6/36白纹伊蚊细胞系分离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1)1985年DF流行期间分离得5株DF1型病毒,其中1株从白蚊伊蚊分离获得,首次证实白纹伊蚊是广州市DF流行的传播媒介。(2)1986~1987年DF流行期间分离得39株DF2型病毒,还从致乏库蚊分离得1株DF2型病毒和4株非DF虫媒病毒(电镜鉴定属披膜病毒)。(3)1988年~1989年从疑似DF病人的病原学、血清学及蚊媒监测均表明这两年广州未有DF发生。(4)1990年在DF流行期间分离得14株DF4型病毒,其中从疫区白纹伊蚊、致乏库蚊各分离得1株DF4型病毒。通过5年系统监测,初步了解广州DF流行规律和特点。

  • 标签: 登革热病媒 病原学监测 血清学监测
  • 简介:摘要:于2016年8月25接到怒江州民族大学报告缅籍留学生桑达薇,女,19岁,有登革热典型症状,我州迅速作出登热病毒NS1试剂盒快速诊断,同时行隔离、防蚊、灭蚊、对症支持、抗病毒等治疗措施。同时,对州政府所在地六库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类分布情况进行科学调查,为控制登革热传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怒江州民族大学、州人民医院传染病院行爱国对卫生运动,翻盆倒罐,消灭伊蚊孳生地。及进行消杀等消灭传染源工作。登革热疫情得到有效控制。BI=6.67%、HI=6.67%、CI=6.67%,大于5%,说明有一定风险,但不到必须处理的程度!其大都分布于公园、村边,半家栖状态。

  • 标签: 暴发 调查 防治 控制。
  • 简介:摘要:于2016年8月25接到怒江州民族大学报告缅籍留学生桑达薇,女,19岁,有登革热典型症状,我州迅速作出登热病毒NS1试剂盒快速诊断,同时行隔离、防蚊、灭蚊、对症支持、抗病毒等治疗措施。同时,对州政府所在地六库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类分布情况进行科学调查,为控制登革热传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怒江州民族大学、州人民医院传染病院行爱国对卫生运动,翻盆倒罐,消灭伊蚊孳生地。及进行消杀等消灭传染源工作。登革热疫情得到有效控制。BI=6.67%、HI=6.67%、CI=6.67%,大于5%,说明有一定风险,但不到必须处理的程度!其大都分布于公园、村边,半家栖状态。

  • 标签: 暴发 调查 防治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在登革热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门诊收治的登革热患者225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10)和观察组(n=11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比对照组短,门诊费用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登革热人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登革热 应用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6-2018年中国登革热在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和浙江省6个重点省份输入性病例的时空模式和流行特征。方法收集并整理中国南部6省份2016-2018年境外输入性登革热的疫情资料,从空间、时间、人群的不同角度,分析6省份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全球输入传播风险强度、时空动态分布以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中国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来源于世界各地,绝大多数是东南亚地区,其中东南沿海地区的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输入性病例数量多,来源广,而西南地区的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则几乎局限在东南亚地区。输入性登革热例数在这3年间逐年上升,发病高峰在8-11月,各省之间的时间聚集段稍有差别。海南省输入性病例的年龄[(37.0±19.6)岁]高于东南沿海地区[(36.0±11.7)岁]和西南地区[(32.0±16.3)岁];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和海南省输入性病例的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18∶1、1.04∶1和1.38∶1;病例职业分布中,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以商务人员为共同高发人群,此外东南沿海地区以工人、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西南地区以农民为主,而海南省输入性病例数较少,患者分散于各职业。结论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与海南省3个地区的登革热输入模式存在差异,应在不同地区开展不同的防控措施,以实施更加精准的预防策略。

  • 标签: 登革热 输入性病例 时空分析
  • 简介:目的:对2006年广州流行登革热原进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性质研究。方法:采用传代蚊细胞微量培养方法对2006年广州登革热原进行分离,并通过脑内途径观察其对乳鼠的致病性;经间接免疫荧光和RT-PCR技术,对患者血清标本中的病毒特异抗体及新分离的病原体进行检测和鉴定;将此次分离的病原体与1980年分离的同型毒株进行生物学性质比较。结果:从57份患者血清标本中分离出10株病毒,在传代蚊细胞中可产生稳定的细胞病变并对乳鼠致病;其基因组为登革1型病毒特异的RNA分子,经鉴定为登革1型病毒;此次分离的登革1型病毒与1980年分离的同型毒株在致细胞产生病变的时间和严重程度,蚀斑的大小、形态以及致乳鼠发病的时间等生物学性质上有所不同。结论:2006年广州流行登革热原为登革1型病毒,且与1980年分离的同型毒株在生物学性质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登革1型病毒 病毒株 病毒分离 生物学性质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9年广州本地登革热例血清型分布和病毒全基因组进化特征进行分析,为登革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登革病毒血清型特异性荧光PCR试剂盒进行分型,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严格进行;分离培养的病毒采用Illumina平台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从ViPR网站下载部分代表性序列,用MEGA7.0软件进行病毒系统发育分析。结果2019年广州本地登革热为3个血清型共流行,其中登革1型占比80.35%,2型占比12.97%,3型占比6.68%;3个血清型之间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和重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毒全基因组进化分析显示,登革1型分离株属于基因Ⅰ型,来源上有两个分支,与柬埔寨来源毒株亲缘关系近;登革2型分离株为Cosmopolitan型,与东南亚流行株亲缘关系近;登革3型分离株属于基因Ⅲ型,与印度病毒株在同一分支。结论2019年广州登革病毒为1、2和3三个血清型共流行,每一个血清型病毒分属同一种基因型。

  • 标签: 登革热 登革病毒 病毒全基因组 进化分析
  • 简介:登革热是由登革热毒经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本病发病突然,传播迅速,一旦有传染源传入,易引起登革热流行.通过对一例在泰国登革热毒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进行了分析,提出做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工作需社会共同关注.

  • 标签: 国际旅行 卫生保健 流行病学调查 登革热病毒
  • 简介:登革热是经蚊子传播的病毒性感染。它比其他虫媒感染引起更多的疾病和死亡,WHO把对它的控制放在优先级考虑。登革热毒是与黄热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关系密切的黄病毒。有4种血清型(1、2、3和4)。感染了1种血清型不会诱发对其他血清型相同的免疫性,个体可能感染不止一次的登革热

  • 标签: 登革热病毒 病毒性感染 乙型脑炎病毒 血清型 黄热病毒 W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