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4株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进行了分型,HFRS病毒的RNA经逆转录为CDNA后用NTN(野鼠型)、SEO(家鼠型)两种引物进行体外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PCR产物的NDA片段与Mark对照,证实扩增出的产物为HFRS病毒DNA片段,PCR分型与物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型作比较,结果相符合。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 汉坦病毒 肾综合征出血热 PCR HFRS
  • 简介:近年来,我国养猪业发展迅速,在世界养猪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影响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猪传染病问题,以蓝耳病毒为主要免疫抑制性病原体,由几种病毒和多种细菌侵害猪机体,临床上以高热、发病突然、急性传染、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为主征的“高热病”,对养猪业造成的危害最严重,使高热病的防控,成为养猪场的工作重心。这些年我们密切关注“高热病”的发展,由于该病的复杂性,多病灶、多病原的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单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法,在多个地区的中大规模猪场,应用中药“泰轻松”为主要用药治疗高热病综合症,效果显著!

  • 标签: 猪高热病 应用 防控 中药 治疗效果 抗生素类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综合医院发热病房发热患者防控中采取应急管理模式的价值作用。方法:将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院内的206例发热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利用应急管理模式开展发热患者的护理医疗管理工作,分析防控效果。结果:期间共收治206例患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152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35例、支气管炎16例,肺炎患者13例,无交叉感染情况。结论:在综合医院发热患者防控中采取应急管理模式,可以降低院内感染风险,十分有利于综合医院发热患者防控工作的实施。

  • 标签: 综合医院发热病房 发热患者 感染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明原因传染性发热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 于2022年06月-2024年06月期间,选取68例不明原因传染性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34)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4)采用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护理效果更加显著,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不明原因传染性发热病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疾病护理效果,提高病情康复速度。

  • 标签: 不明原因 传染性 发热病人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小儿发热是儿科常见症状之一,其背后的病因复杂多样,涉及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等多个方面。准确识别发热原因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小儿发热的病因,并探讨如何根据病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对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的细致探讨,以及对小儿生理性发热特点的识别,将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指导,以优化治疗策略,改善患儿的预后。

  • 标签: 小儿发热 病因分析 个体化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杭州市2017—2019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及疫情处置情况,比较输入和本地疫情差异,为制定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7—2019年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比较输入病例与本地病例的流行特征、登革病毒分型、核心区布雷图指数及成蚊叮咬指数及持续时间。结果2017—2019年共报告登革热输入病例213例,本地病例1 210例;输入病例以30~<40岁及20~<30岁的人群为主,分别占34.74%和26.76%,本地病例以≥60岁及50~<60岁人群为主,分别占21.07%和17.85%。各月份均有输入病例报告,本地病例高峰在8—10月。输入病例4种登革病毒血清型别均有检出,本地病例2017年主要为Ⅱ型病毒株,2018、2019年均为Ⅰ型病毒株。输入病例分离株包括Ⅰ、Ⅱ、Ⅲ和Ⅳ型,分别占55.28%、29.19%、12.42%和3.11%。应急处置后,核心区3 d的布雷图指数和叮咬指数达标率分别为62.77%和76.96%,8 d的达标率分别为77.46%和83.64%;输入病例核心区持续时间较本地病例核心区短(χ2=55.473,P<0.05)。结论杭州市登革热输入与本地病例高危人群不完全重合,本地核心区响应和适应机制不够及时。今后应持续加强输入病例检测,加强对本地病例核心区蚊媒的控制。

  • 标签: 登革热 流行病学 控制 输入性病例 应急处置
  • 简介:摘要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登革热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报道了1例感染登革病毒后出现肌肉酸痛、乏力、浓茶样尿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血肌酐显著升高,诊断为重症登革热并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急性肾功能不全,经积极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提示临床医师在登革热诊治过程中应重视肌酸激酶的检查,若发现并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应及时处理,降低病死率。

  • 标签: 登革热 肌酸激酶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重症登革热
  • 简介:中国内陆登革热流行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初疫情主要是从广东、海南、广西等南部沿海地区流行.后来并蔓延至,包括福建、浙江和云南等在内的相对北部和西部地区。自2013年开始,中国登革热的流行范围持续扩大,逐渐向内陆地区,如华北及西北部地区扩散。回顾过去20年,输入性登革热在中国境内的反复流行,其中原因之一是白纹伊蚊的媒介效能增强,此外城市化进程、全球气候变暖和出入境人员频繁增多等因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回顾全国登革热流行的监控现状.可以认为中国内陆登革热发生是以输入性病例点状散发流行为主,尚未形成地方性流行格局。口岸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精准防控策略在于建立登革热理溯源预警体系、加强内陆口岸蚊媒监测、开展出入境人员健康教育。

  • 标签: 输入性登革热 地理分布 病理溯源 点状散发 地方性风险
  • 简介:目的分析广州市白云区2006—2014年登革热的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为今后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广州市白云区2006—2014年登革热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4年白云区共报告登革热例12032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2017例,输入性病例15例,年发病率为0.00∽532.58/10万;2014年报告病例11840例,发病率为532.58/10万。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8—11月,共报告11979例,占发病总数的99.56%。发病数居前5位的街镇依次为永平街、棠景街、石井街、新市街、同德街,该5个街镇的病例数占全区总病例数的50.11%(6029/12032)。男性5995例,女性6037例,男、女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1.64/10万和74.06/10万,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P〈0.01)。以20~49岁年龄段发病数最多,共报告7652例,占发病总数的63.50%。病例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居多(3153例,占26.21%),其次为工人(1229例,占10.21%)。结论白云区登革热流行具有输入病例与本地传播并存、散发与多点暴发并存及季节性、周期性流行等特点,及早采取以控制蚊媒密度为重点的控制措施、加大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的执行力度是控制登革热流行的有效手段。

  • 标签: 登革热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广州市2002年登革热疫情数据,采用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标识与登革热(DF)的流行风险相关的地表景观种类。方法首先,通过基于泊松模型的回顾式空间-时间分析方法获取疫情数据的时空聚集状况。其后,从MODIS卫星图像中提取地表景观信息,并逐月逐区计算各地类所占对应研究区的面积比例。最终,由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确定DF病例的存在与否与地表景观种类面积比例的关系,并使用二态逻辑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最有可能的登革热聚集圈中心位于东山区,同时覆盖越秀区以及荔湾区,其时间窗为8月至10月。最佳预测模型对"某行政区在气候条件允许下是否存在登革热例"的预测达到了91.1%的准确度。结论开放水域,以沼泽和湿地为主的湿草场,以水稻为主的农田以及开发用地被标识为与登革热例存在与否最为相关的地类因子。

  • 标签: 登革热 空间-时间分析 环境风险因子 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
  • 简介:目的了解肖厝13岸登革热传染病媒介生物的基本情况,防止登革热传染病在肖厝口岸传人传出。方法从2007年4月-2008年3月,采用人工小时法,对肖厝口岸的登革热传染病媒介生物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结果本次监测共捕获成蚊1510只和部份幼虫,经分类隶属2亚科4属7种,其中优势蚊种为骚扰阿蚊占61.59%,致倦库蚊占30.33%;蚊密度随季节消长,平均密度为50.33只/人工小时;成蚊密度最高峰是9月密度为87.20只/人工小时,其次是在6月密度为82.40只/人工小时;不同生境的蚊密度也各不相同。布雷图指数为10.3%,房屋指数为63%,容器指数为6.4%。结论此次监测结果说明肖厝口岸存在着白蚊伊蚊导致登革热流行的可能性,因此,提示肖厝口岸对登革热传染病媒介生物白蚊伊蚊的防制应在每年成蚊活动高峰到来之前实施滞留喷洒灭蚊和彻底清除无用积水,杜绝白蚊伊蚊的孳生,这将会在防止登革热传入传出以及在口岸地区做好该病的防制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标签: 登革热 传染病 媒介生物 密度 季节消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全视角护理干预法在重症登革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重症登革热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视角护理干预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的比较显著提高(96.30%VS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视角护理干预法可以显著缩短重症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提高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全视角护理干预法 重症登革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2018年我国登革热暴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登革热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和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及病媒生物监测系统上报的登革热发病及媒介监测数据,描述登革热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应用Excel 2010和SPSS 20.0软件整理数据和分析,采用ArcGIS 10.5软件绘制地图。结果2015-2018年全国累计报告登革热暴发111起,共涉及病例12 490例,占全国病例总数的73.7%。暴发集中在广东(77起)、云南(14起)、浙江(8起)和福建(8起)4省份,共累及85个县(区)。暴发集中在5-11月,病例≤10例的小规模暴发多于30 d内终止(28/34,82.4%),较大规模暴发多持续数月,于10-11月终止。登革病毒1型和2型为我国登革热暴发的主要流行株。疫情主要发生在人口密度大、卫生环境差的区域。主要暴发省份病例的年龄和职业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登革热暴发呈地域扩散、甚至向高纬度扩散态势,不同省份暴发特征各异,总体分为口岸型、乡村型和城市型,各省份应针对性调整防控策略。

  • 标签: 登革热 暴发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流动的增加,登革热作为一种由登革热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其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在传统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我们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以更好地解决登革热性脱发问题。中药枇杷清肺饮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功效,近年来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此,以下对登革热性脱发治疗新思路:中药枇杷清肺饮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登革热性脱发 治疗新思路 中药枇杷清肺饮 临床应用
  • 简介:记者9日从深圳检验检疫局获悉,该局5日在深圳湾口岸入境人员中检出一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患者为归国劳务人员。这是深圳口岸今年检出的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据悉,该名旅客为男性,自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印度归国,曾在建筑工地工作,9月5日从深圳湾口岸入境时红外体温监测显示体温异常,经检验检疫工作人员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并采样送实验室检测后,确认该旅客感染基孔肯雅热。

  • 标签: 基孔肯雅热 输入性 深圳口岸 深圳湾 体温监测 体温异常
  • 简介:本文通过对289位接种黄热病、霍乱菌(疫)苗的个体进行有关预防接种后个体反应性的流行病学调查,对该批号的疫苗的个体反应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与个体反应性相关的因素,为今后的预防接种及旅行保健工作提出了建议。

  • 标签: 黄热病 霍乱 疫苗 接种 个体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综合症出血热救治成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9例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和有效护理19例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17例康复出院,1例未愈转院,1例死亡。结论及时有效的针对性的护理,对出血热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 标签: 肾综合症出血热 发热期 低血压休克期 少尿期 多尿期 恢复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