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状况,提出预防策略。方法对两所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发生的135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案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职业暴露人群居前3位的依次为:护士54.81%,医生25.19%,工勤人员16.30%;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91.11%,常见于拔针及手术缝合时被刺伤;血源性病原体中,乙型肝炎病毒占20.18%,丙型肝炎病毒占2.63%,人免疫缺陷病毒占2.63%,梅毒螺旋体占6.14%。暴露者均及时进行了局部处理及预防性干预,经追踪检测无一例因此发生感染。结论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行为,暴露后正确处理局部,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感染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我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的运行管理现状,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做好全国保藏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各级各类保藏中心进行普查。结果保藏中心所在单位是公益一类的占78.6%(11/14),公益二类的占21.4%(3/14),保藏中心所在单位内以独立部门形式管理的占28.6%(4/14),以非独立部门形式管理的占71.4%(10/14);保藏中心年平均经费共1 708.15万,平均122万/家;保藏中心编制的四级病原微生物管理文件体系中,管理手册占32.3%(219/678)、程序文件占10.5%(71/678)、标准操作程序占29.5%(200/678)、记录表格占27.7%(188/678);现有工作人员共216人,兼职人员占70.8%(153/216),专职人员占29.2%(63/216)。保藏中心对外共享服务对象中科研机构占56.6%(60/106);共享方式中合作研究共享占92.9%(13/14),公益性共享占57.1%(8/14);共享协议中规定材料衍生物及数据所有权的占84.6%(11/13)、预设纠纷解决方案的占84.6%(11/13)、约定收益共享比例的占69.2%(9/13)。结论我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整体运行良好,并积极发挥了共享资源的支撑作用。在国家生物安全战略需求下,建议进一步加强保藏中心独立性和专业性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资源共享的多元性和规范性,促进我国保藏中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简介:云南红河州泸西县为云南重要的苹果新产区,调查鉴定泸西县苹果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对泸西县的苹果病虫害防控,苹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系统调查和鉴定了云南红河州泸西县向阳乡习峨村、三塘乡、向阳乡沙马村等3个苹果产区的病虫害。通过室内病原显微观察,对真菌病原进行形态鉴定,应用RT-PCR检测技术与测序鉴定病毒,害虫形态鉴定。最终结果表明:云南泸西苹果病虫害共8种,其中真菌病害3种,有斑点落叶病、枝干轮纹病、褐斑病;病毒病害2种,有苹果茎沟病毒病、苹果花叶病毒病;虫害3种,蚜虫、蓟马和金纹细蛾3种虫害。其中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为主要病害,病毒病害其次,虫害发生率较小。其次通过调查与鉴定,否定了危险性病害苹果炭疽叶枯病在云南泸西的存在。
简介:目的了解中越边境口岸鼠类分布及其自然感染病原体情况,为口岸病媒生物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越边境东兴、宁明、凭祥等8个口岸,采用鼠笼法捕鼠。采用ELISA法和PCR对鼠类自然感染的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巴尔通体和鼠疫菌进行检测。结果共捕获到1633只鼠类,隶属于3目4科7属14种,其中褐家鼠、黄毛鼠、黄胸鼠的比例分别为51.26%、8.51%和22.78%。ELISA法检测出汉坦病毒抗体阳性样本121份,阳性率7.41%;伯氏螺旋体抗体阳性样本95份,阳性率5.82%;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样本25份,阳性率1.53%。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核酸3份、钩端螺旋体核酸7份、巴尔通体核酸12份。结论应加强中越边境口岸鼠类的监测和控制,开展灭鼠工作降低啮齿动物的危害。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菌分布调查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新生儿肺炎患者100例,对其进行病原菌检查,对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0例痰液标本培养分离81株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阳性菌19株,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比两种病原菌的构成比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我院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菌的检测分布中,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因此在进行治疗中,在没有条件化验的情况下,应首先考虑革兰氏阴性菌敏感药物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院56例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共582例哮喘病人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对病人医院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582例哮喘病人当中56例确诊医院感染,感染率9.62%;常见革兰阳性菌是肺炎链球菌,占比16.07%,革兰阴性菌主要是流感嗜血菌,占比23.21%,卡他莫拉菌占比16.07%,大肠埃希菌占比14.29%;男性与女性在各病原菌检出率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65岁病人各病原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9,P<0.05)。结论流感嗜血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和大肠埃希菌经属于病人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哮喘病人医院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即为细菌感染,在治疗中应尽可能控制院内呼吸道感染。
简介:目的开展部队家属区鼠害调查与防治,检测鼠体表寄生虫及病原体,防止鼠媒疾病的传播。方法采用鼠迹法和夹夜法调查家属区鼠害,开展综合防治灭鼠工作,检视体表寄生虫,采用常规PCR方法检测鼠脏器中立克次体、巴尔通体、无形体、土拉弗朗西斯菌、贝氏柯克斯体、巴贝西原虫、恙虫病东方体等7种病原体。结果夹夜法调查部队家属区共捕鼠11只,经鉴定全部为褐家鼠,鼠密度为2.56%。综合防治后鼠密度明显降低,夹夜法监测鼠杀灭率为100%。采集鼠体表寄生虫3只,均为格氏血厉螨。鼠脏器检测立克次体、无形体、巴贝西原虫阳性。结论该区域有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等媒介传播疾病的可能,通过采取环境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有效降低了部队家属区鼠密度,减少了鼠及其携带病原体的危害。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呼吸病室病原菌菌群分布进行调查分析,为指导临床治疗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细菌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我院儿科呼吸病室收治的398例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送检2988份标本,标本分布为痰标本1693份,血标本855份,其他标本440份。共分离病原菌386株,阳性率12.92%。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257株,占总分离病原菌的66.58%;分离革兰阳性球菌93株,占总分离病原菌的24.09%;分离念珠菌36株,占总分离病原菌的9.33%。主要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中产ESBLs的肺炎克雷白杆菌31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25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29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株。结论儿科呼吸病室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呼吸病室内感染的病原菌耐药率增高趋势得到缓解,真菌感染上升趋势得到遏制。但仍应引起临床重视,在应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应根据病原菌耐药监测结果,有针对性地联合用药,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及预防深部真菌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老年患者肺炎的病原学分布,研究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40例发生HAP的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共检测出病原菌64株,包括革兰阴性菌43株,其中铜红假单细胞菌最高21菌;革兰阳性菌20株,其中最高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真菌3株。分析老年肺炎患者的预后因素,主要包括脑卒中、肿瘤、糖尿病、呼吸频率快、胸腔积液、基础合并症病变是影响老年肺炎死亡的重要因素。结论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多种多样,病原菌亦是较多,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后,选择正确的抗菌药物,对其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掌握青岛市住区蚊类种群构成、地理分布及携带病原情况,为指导蚊虫及蚊媒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CO2灯诱法、帐诱法采集不同环境成蚊;采集不同水体幼虫带回实验室饲养,待孵化成蚊后鉴定;蚊虫标本研磨处理后,采用细胞培养方法分离病毒,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结果青岛市住区蚊类种群构成(2007年CO2灯诱法)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为优势种群,分别占捕蚊总数的83%、13.44%和0.77%;东乡伊蚊占1.18%,主要分布于青岛沿海的石穴中;朝鲜伊蚊占0.07%,主要分布于崂山风景区;中华按蚊和刺扰伊蚊分别占1.38%和0.16%,主要分布于农村。青岛市蚊类5月份入笼,7月下旬、8、9月份达高峰,11月下旬笼诱不到。2006、2007、2008年共采集8100只蚊虫,未分离到乙脑病毒和登革热病毒,乙脑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但有3份(QD-2、QD-3、QD-9)蚊虫标本产生特异性细胞病变,怀疑为其他黄病毒。结论青岛市近年不大可能发生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疾病的流行;但宜于7-9月份加强蚊类防治工作,市民到海边、崂山景区游玩或到海边钓鱼时注意防伊蚊叮咬。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心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指导临床抗感染防治。方法收集心外科术后患者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切口分泌物,经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病原菌类型进行鉴定;采用PCR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心外科手术患者496例,心外科术后切口感染患者35例,感染率7.06%;其中表浅切口感染患者22例,深部切口感染患者13例,分别占62.86%和37.14%,感染率分别为4.44%和2.62%;从心外科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中共分离3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1株、革兰阴性菌14株、真菌4株,构成比分别为53.85%、35.90%、10.26%;从表浅切口感染患者中分离革兰阳性菌13株,革兰阴性菌9株,真菌3株,构成比分别为52.00%、36.00%、12.00%;从深部切口感染患者中分离革兰阳性菌8株,革兰阴性菌5株,真菌1株,构成比分别为57.14%、35.71%、7.14%;分离自深部切口感染患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sX、psm-mec、pvl毒力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5.00%、25%、50%;分离自表浅切口感染患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sX、psm-mec、pvl毒力基因检出率分别为62.50%、50.00%、37.50%。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分布在表浅切口、深部切口感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失血、术中输血患者感染率分别为10.19%、11.17%和13.70%,感染率均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心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类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与其临床致病性密切相关;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失血、术中输血是影响心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了解本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酵母菌感染菌种的构成及其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采用改良沙氏培养基对1354份临床标本进行酵母菌培养和菌株分离,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YBC鉴定卡对所分离的酵母菌进行鉴定,用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对6种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10种219株酵母菌,甲真菌病检出率最高(43.80%),其次是股癣(16.70%)、体癣(13.00%)、足癣(11.11%),手癣最低(9.40%)。其中白念珠菌为63.47%;近平滑念珠菌为17.81%;热带念珠菌为6.85%;季也蒙念珠菌为5.94%;无名念珠菌为2.28%,其他酵母菌为3.65%。219株酵母菌对特比萘芬(TBE)、伊曲康唑(ITC)、氟康唑(FLC)、制霉菌素(NYS)、咪康唑(MIC)和酮康唑(KTC)的敏感性分别为53.42%、87.21%、97.26%、100%、80.35%和100%,耐药性分别为20.55%、11.11%、2.28%、0.0、12.72%和0.0。结论本地区浅部真菌病酵母菌感染菌谱以白念珠菌为主,其次是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体外药敏显示对制霉菌素、酮康唑和氟康唑有很好的敏感性,对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咪康唑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