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前,多数精神病的病因学不明,但其发病与生物遗传和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常规药物治疗可获明显疗效,但又常常遗留精神残疾或伏下复燃的祸根。因此,精神病的康复医疗应从系统论、控制论和整体优化的辨证思维出发,按照现代医学模式,集药物、心理、社会治疗于一体,建立长期稳定的医院、家庭、社区康复网络,实施社会性康复安排,着眼预防疾病的复发和恢复正常的精神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老年保健干部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健康查体的230例老年保健干部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115)和对照组(n=115),对照组老年保健干部使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老年保健干部使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的讲康保健知识掌握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老年保健干部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医院使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为心衰患者寻求更好的疾病管理模式。方法对2015年后入院心衰患者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管理,评价心衰患者入院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管理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与管理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可改善心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骨肿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70例进行骨肿瘤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外给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两组患者在完成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负性情绪越低证明该护理模式越好。结果:两组在不同的护理模式下患者的负性情绪存在明显区别,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应用能够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围产期心理弹性、自我效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产科产检并分娩的高龄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心理弹性、自我效能及妊娠结局。结果 干预后,两组CD-RISC、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后出血、酸中毒、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高龄产妇围产期实施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产妇的心理韧性及自我效能,减低产后出血、酸中毒、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接受基于生物 -心理 -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的价值。方法 将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 100例冠心病患者,以单双号编号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基于生物 -心理 -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分析 2组冠心病患者护理的结果。结果 实验组情绪稳定、适当运动、坚持用药、合理饮食等治疗积极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接受基于生物 -心理 -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肺结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择 201 7 年 8 月~ 201 9 年 7 月本院收治的 60 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P < 0 . 05) ,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5); 护理后,观察组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影响和社会关系得分均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5); 观察组的总依从性为 96 . 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 . 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5) 。结论对肺结核患者应用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后,患者的负性情绪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 选取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问题融入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日常教学中选择收集生物学热点问题,经过加工处理变为教学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