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7月—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61例提示早期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为对象。根据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根据细菌培养鉴定深部真菌感染结果为阳性,219例),对照组(根据细菌培养鉴定深部真菌感染结果为阴性,242例)。采用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对患者血清中(1-3)-β-D葡聚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中(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有利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便于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测,对疾病的预后进行判断及科学用药。
简介:摘要:秀珍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目前已在福建、浙江及上海等地广泛栽培。目前秀珍菇主栽品种仍是多年前从台湾引进的秀珍菇系列品种,有的品种经多年组织扩繁后出现退化和老化现象。前期,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福建省农科院专家合作开展了 60Co辐射诱变选育秀珍菇新品种的研究,筛选到部分疑似突变菌株。本文利用 RAPD技术对新菌株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 RAPD引物 S36、 S66、 S78、 S1200、 S1208扩增效果好, F69、 F43、 F5669与原始菌株台秀 57和福建省认定的秀珍菇品种秀迪 1号在 DNA水平存在差异,是 3个新的菌株。
简介:为了进行链孢霉、青霉等竞争性杂菌的有效防控,提高菌包成品率,开展了增抗剂拌料栽培秀珍菇的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抗剂添加比例达0.3%以上时对直接接入的链孢霉有很好的直接抑制防治作用;感染链孢霉或青霉的菌包废料与1/2新原料制作菌包时加入0.4%增抗剂,菌包污染率可降低到1.84%;增抗剂拌新料栽培秀珍菇,添加比例在0.5%以内,秀珍菇出菇整齐及出菇均无影响,添加比例为0.2%~0.6%时菌包的污染率能够控制在0.3%以内,且在0.2%时生物转化率最高;第一潮秀珍菇样品农残检测,没有代森锰锌残留,多菌灵残留范围在0.012~0.029mg/kg之间,低于绿色食用菌产品标准规定的最大农残限量MRL≤1mg/kg。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重度宫颈糜烂女性患者接受壳聚糖凝胶治疗的临床药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近3年收诊的58例重度宫颈糜烂女性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经随机抽签法将其分配入组,Ⅰ组(n=29)接受卡波姆凝胶治疗,Ⅱ组(n=29)给予壳聚糖凝胶使用,分析评估两组的宫颈糜烂病情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前,Ⅰ组与Ⅱ组在各项症状评估上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Ⅱ组在各项症状评分上对比Ⅰ组改善更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期间,两组均未观察到严重副反应的发生。结论对重度宫颈糜烂患者使用壳聚糖凝胶治疗,对临床症状缓解效果好,且安全无副反应,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以壳聚糖为载体,腺嘌呤为模型药物,制备纳米粒,分析其理化性质及其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离子凝集法制备壳聚糖空白纳米粒,测定其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制备壳聚糖载腺嘌呤纳米粒,用紫外可见光光度法测定腺嘌呤的偶联率,并计算载药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MTT法检测载药纳米粒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结果在壳聚糖空白纳米粒制作过程中,壳聚糖和TPP的浓度、温度、搅拌速率等对粒径大小产生一定的影响,经过实验得出在Ade=5mg/ml,TPP=8mg/ml,反应体系PH=5.5,温度为25℃,转速500r/min时,制备的壳聚糖载腺嘌呤纳米粒最佳,纳米粒粒径约为177.6nm,粒径较小,分散均一,Zeta电位为27.4mV,载药纳米粒稳定。在药物浓度达到10mg/ml时对肿瘤细胞HepG2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以腺嘌呤作为药物模型,壳聚糖作为载体,三聚磷酸钠为阴离子,利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可成功制备壳聚糖载腺嘌呤纳米粒。MTT实验结果表明,腺嘌呤壳聚糖纳米粒对肿瘤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