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测定外周血炎症介质水平在COPD不同疾病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稳定期患者血清的CRP与者血清TNF-α,记录患者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患者FEV为(32.43±5.22)%,CRP水平为(7.32±1.22)g/dl,TNF-α水平为(30.12±4.33)ng/L。治疗后,患者FEV为(41.21±5.43)%,CRP水平为(2.12±0.78)g/dl,TNF-α水平为(17.08±1.78)ng/L,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与CRP成正相关,CRP与FEV肺功能情况成负相关。结论测定外周血炎症介质水平,具有COPD不同疾病状态的预测价值,可反应患者肺功能损害程度,帮助临床诊断,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研究肥胖哮喘的动物模型的发病情况与介质变化,探究哮喘发病中肥胖起的作用。方法随机将30只雄性大鼠分成A组(即“肥胖哮喘组”)、B组(即“哮喘组”)和C组(对照组),每组10只。A组大鼠用高脂饲料进行喂养,B、C组则用普通饲料进行喂养。A组大鼠和B组大鼠进行腹腔注射,两周后进行雾化吸入OVA,构建哮喘模型。用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并用免疫组化的检测方法测定肺组织中的TNF-α水平,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IL-8水平。结果与B、C两组相比,A组大鼠的气道壁明显增厚、炎症细胞浸润度较高,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24%±4%)明显比B组(14%±5%)和C组(8%±3%)高(P<0.05),IL-8水平[33.15±7.02)ng/L-1)]比B组[(23.82±2.34ng/L-1)]与C组[(16.78±4.19)ng/L-1]高(P<0.05)。结论肥胖能够影响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和部分哮喘因子含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回输洗涤式自体血应用于心脏搭桥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行心脏搭桥手术患者50例,均于术中使用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并比较术前及术后24 h患者炎症介质水平、携氧功能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γ-干扰素及白介素-6水平为(4.29±1.25)mg/L、(11.42±3.38)pg/ml、(67.85±21.22)pg/ml,低于术前的(9.96±2.37)mg/L、(15.57±3.36)pg/ml、(95.19±21.3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术后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为(4.01±0.59)×1012/L、(138.47±26.82)×109/L、(109.48±20.15)g/L,低于术前的(4.65±0.73)×1012/L、(191.42±37.33)×109/L、(131.29±20.66)g/L,动脉血氧分压为(14.65±2.31)kPa,高于术前的(12.43±1.87)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术后血氧饱和度、酸碱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术后纤维蛋白原为(1.69±0.55)g/L,低于术前的(3.16±0.8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0例患者中出现1例血压下降,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回输洗涤式自体血不会引起心脏搭桥手术患者炎症应激反应,且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安全可靠,利于加快患者恢复。
简介:【摘要】随时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提出及俯卧位通气的应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后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病死率仍高,临床上存在巨大挑战。至今,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目前许多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因子已成为ARDS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与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紧密相关,现将俯卧位通气与炎症介质在ARDS的研究综述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2012年冬季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4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作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给予慢性支气管炎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4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2(529.44±110.26)pg/L、IL-4(116.24±25.39)pg/L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IL-8(342.67±89.78)pg/L、TNF-α(9.47±4.28)pg/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清炎症介质水平,降低炎症发生程度,极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机械通气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入院后立即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对机械通气时的气道进行管理,同时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气道峰压(PIP)以及气道阻力(RAW)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肺动态顺应性(CD)值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t分别=34.43、20.57,32.85、21.13,36.23,6.22,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后PIP、RAW、CD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t分别=19.76、12.04、12.32,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水平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t分别=28.96、20.89,22.12、11.22,30.59、16.13,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后PaO2、PaCO2、PaO2/FiO2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t分别=7.02、10.48、13.92,P均〈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IL-8、CRP、PCT均较治疗前降低(t分别=18.66、5.72,30.89、9.08,19.82、9.96,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后IL-8、CRP、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分别=13.36、24.62、12.59,P均〈0.05)。结论床旁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可有效改善VAP患者呼吸功能及血气水平,并可降低全身炎症因子表达水平。
简介: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发生的危险因素及CMB与炎性介质的关系。方法收集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80例,经头颅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排除急性脑梗死,根据SWI结果分为2组,CMB组41例,其中深部/幕下型CMB23例和单纯脑叶型CMB18例,非CMB组139例。记录临床资料,检测炎性介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CMB组hs-CRP、IL-6和MMP-9水平均高于非CMB组(P〈0.01)。年龄、高血压、收缩压水平、腔隙性脑梗死灶数目、脑白质疏松评分(OR=1.105、8.545、1.617、6.243、1.117,P〈0.05)及hs-CRP、IL-6、MMP-9(OR=1.575、1.683、1.302,P〈0.05)是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MB灶数目与腔隙性脑梗死灶数目、脑白质疏松评分(r=0.382、0.325,P〈0.05)及hs-CRP、IL-6、MMP-9水平(r=0.507、0.517、0.672,P〈0.05)呈线性正相关。结论高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及炎性介质水平均是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甲醛致疼痛小鼠炎症介质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C57小鼠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腹腔内注射10、20、30 μg/kg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10 mL/kg等渗NaCl溶液。注射后30 min,在异氟烷麻醉下于各组小鼠右足底皮下注射2%甲醛20 μL,记录各组小鼠的舔舐时间。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脊髓和神经节SP和CGRP表达水平,并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脊髓和神经节上清中SP、CGRP以及血清中TNF-α、IL-1β及IL-6表达水平。结果足底注射甲醛后,对照组小鼠的舔舐时间为(12.9 ± 5.0)s,而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舔舐时间分别为(8.4 ± 3.1)s、(7.9 ± 2.7)s、(7.8 ± 2.5)s。4组小鼠舔舐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9.472,P = 0.018),且对照组小鼠舔舐时间较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均显著延长(P均< 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脊髓背角和结状神经节处SP表达量较高,可见亮绿色荧光纤维,低、中剂量组SP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高剂量组小鼠SP表达最少;且各组小鼠脊髓背角和结状神经节处CGRP表达均较低,未见明显红色阳性纤维和神经元胞体。ELISA结果显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脊髓背角处SP [(43 ± 9)、(33 ± 7)、(31 ± 7)、(20 ± 5)ng/L]、结状神经节处SP [(30 ± 7)、(20 ± 5)、(22 ± 5)、(13 ± 3)ng/L]以及血清中TNF-α [(381 ± 60)、(340 ± 54)、(330 ± 48)、(289 ± 41)ng/L]、IL-1β [(68 ±19)、(55 ± 16)、(52 ± 16)、(41 ± 13)ng/L]和IL-6 [(55 ± 15)、(53 ± 15)、(45 ± 11)、(39 ± 10)ng/L]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6.527、5.269、35.612、33.843、37.175,P = 0.031、0.022、0.036、0.048、0.029)。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脊髓背角处SP、结状神经节处SP、血清中TNF-α和IL-1β以及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L-6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高剂量组较低、中剂量组小鼠脊髓背角处SP、结状神经节处SP以及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更低(P均< 0.05)。结论脊髓背角及结状神经节处的神经肽SP可能参与了疼痛相关的炎症介质释放,而右美托咪定可抑制其表达,同时减轻血清中的炎症因子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高通量透析治疗对炎症介质及血脂的临床价值探讨。方法选取32例我院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组采取高通量透析治疗,对照组采取低通量透析治疗,评价对于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素介质-6等炎症介质、血脂(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素介质-6(IL-6)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总胆固醇(TC)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高通量透析,可以改善患者体内炎症介质,降低血管损伤的潜在因素。
简介:摘要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一种以肝内外胆道进行性梗阻和纤维化、肝实质纤维化和炎症为特征的新生儿肝胆系统疾病。BA的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是很清楚,肝内外继发性持续性炎性反应可能是其致病机制之一。Kasia手术治疗是胆道闭锁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然而大部分患儿术后仍会出现退黄效果不佳、胆管炎反复发作等情况,最终需要肝移植。这可能与患儿长期的肝内外胆管持续性进行性炎性反应有关。目前的研究发现肝组织中除了炎症细胞的浸润外还有大量炎性介质的分泌,它们共同参与或介导炎性反应。因此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就胆道闭锁肝中炎症细胞及炎性介质浸润的研究进展做一论述,以期对后续胆道闭锁的抗炎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