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于氏捷》是清代乾隆时期出于河北承德的一部汉语等,主要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官话语音系统,具有“存雅求正”的性质。

  • 标签: 《于氏捷韵》 清代韵图 官话
  • 简介:零、引《等精要》有五个声调,学术界分歧不大,所以在这里我们也不再逐一详细论述了,本文仅对其人声问题和浊上归去问题进行讨论并分析其价值。《等精要》是一部明清时期比较完备的。它被认为是研究清代中期山西方言的重要语音资料,目前有一些学者如耿振生(1992)、李新魁(1993)、宋珉映(1997)余跃龙(2013)等都对它进行过研究。

  • 标签: 清代中期 韵图 价值 声调 明清时期 语音资料
  • 简介:士(1751—1815),山西寿阳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及国史馆纂修官,历时八年,编纂出《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又撰写《皇朝藩部要略》,升任国史馆提调兼总纂宫。

  • 标签: 祁韵士 文人 流放 新疆 清代 翰林院
  • 简介:”范畴在清代词学中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批评层面对“”的承传运用;二是理论层面对“”的承传阐说。在第一个雏面,“”在北宋中期进入到词学批评中后,其实并未得到大量运用,但发展到清代,它成为了人们品评词人词作的主要审美范畴;在第二个维面,其承传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对“”作为词作审美之本的标树、对词韵审美特征与要求的探讨及对词韵创造与生成的考察上。上述两个雏面,将“”作为词学审美范畴的内涵较为充分展现了出来。

  • 标签: 清代词学 “韵”范畴 承传
  • 简介:云南昆明清代宗常著《切正音经纬》一书,虽然在我国音韵学史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为音韵学家所评介、一般读者容易见到者,都是它的改编本。笔者有幸在云南省图书馆善本书库中发现了它的原著。本文第一次把原著与改编本在声、两方面的主要异同公诸于世,希望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而得到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喻疑母 翕音 辟音
  • 简介:“夏至入伏,冬至数九”。每年阳历12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道的270度时,北半球逐渐进入了最寒冷的日子,即“冬至”开始,称作“数九寒天”。自古以来从这天开始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数九、画九和写九的风尚习俗,后来这种传统民俗文化也盛行于清代宫廷之中。本文依据档案文献和私家著述所载,简述从“冬九九歌”到“九九消寒”的演变过程,并结合实物详述清宫所藏的各种“九九消寒”使用方法和记载内容,阐述清代对九九消寒的嬗变发展,蠡测清代民俗文化生活的一个侧面。

  • 标签: 清代 述略 民俗文化 档案文献 文化生活 冬至
  • 简介:“等”和“呼”是古代音韵学家分析汉语音节结构时使用的主要概念之一,是编制的重要理论依据。自目前最早的镜》始,等呼就以其不同的内容显示出语音系统的时代特点。

  • 标签: 韵图 等呼 韵镜 汉语音节 混呼 四等字
  • 简介:天津博物馆收藏有一幅贴签为《地理全轴》的舆图长卷,其实际绘制范围为清代广东的沿海地区。文章介绍了长卷的绘制方法、地理范围,重点介绍了图卷中的南澳岛、万山群岛、海南岛三大主要岛屿,并进一步考证了其具体绘制年代。

  • 标签: 天津博物馆 《地理图全轴》 广东沿海岛屿 清代
  • 简介:在汉语辞书史上有字书、韵书相辅而行的'篇'编纂模式,金代又产生了字书、韵书、配套编纂、三位一体的模式,即'篇'编纂模式。分析金元明清时期五套典型的'篇'模式的辞书,探讨其形成缘由与功用,可以更好地考察辞书编纂类型的传承与流变。'篇'模式的辞书,完善了汉字的检览功能,又熔文字、音韵、训诂为一炉,反映出古代文字音韵学家进步的编纂理念和创新精神。

  • 标签: 字书 韵书 韵图 “篇韵图”模式
  • 简介:泉州市博物馆藏有一件粉彩瓶,高45.5厘米,足底露胎,内壁和足壁施釉微泛青,瓶身满绘百子闹春。属清后期民窑产品。胎骨略厚,显得沉稳庄重。釉色白中闪青。器表绘假山、古树、长廊、楼阁、小桥流水、窗户、龙舟、神灯等形成一幅完整的通景画面,静中有动,细致描绘出73个活泼可爱的儿童喜过佳节、嬉戏玩耍的场景。这些顽童的额前均飘有刘海,显得神采奕奕,天真可爱。

  • 标签: 粉彩 清代 泉州市 可爱
  • 简介:《切指掌》既不是依《广》而作,也不是依《集》而作,是参考了多种《广》系、《集》系,以及其他反映时音的后,集其大成编纂而成。所以《切指掌》保留了前期的特点,同时因为前期是与韵书相合的,后来的也会带有前期韵书的影子,这样的辗转继承使得《指掌》在很多地方守旧性很强,有的整采用前,有的某声调全部采用前

  • 标签: 《广韵》 入声 《集韵》 韵图 前期 守旧性
  • 简介:<正>一引言《切指掌》相传为北宋学者兼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所作,长期以来被尊为等的权舆。自明代起,就有学者怀疑此说,而清末邹特夫氏更提出确凿证据,指称此图为南宋产物,假托司马温公之名而已。既然传统的司马光作《切指掌》之说不可信,那么,此书究竟成于何时出于何人之手呢?关于作者与时代问题,赵(1934)董(1948)两位已有专文论及。根据他们的研究,我们现在都相信以下两点:(1)《切指掌》不是最早的。它不但晚于《镜》和《七音略》,而且晚于

  • 标签: 指掌图 切韵 韵图 人声 方言 中原音韵
  • 简介:"冰嬉"是满清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冰雪运动的发展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通过文献资料法等并依托《冰嬉》对清代滑冰运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冰嬉运动的起源、发展,这对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开展区域特色的体育活动,现代冰雪活动内容的开发,均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价值,更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 标签: 冰嬉图 清代滑冰运动 传统文化
  • 简介:摘 要:民歌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创作并流传,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民歌发展到清代,达到了繁荣时期,《时调雅曲》是清代民歌的代表性著作,民歌的口语性和地域性很突出,民歌为了便于传播,在传唱的过程中,必然遵循一定的用规律,本文通过对《时调雅曲初集》、《时调雅曲二集》两个集子的用情况进行分析,与《中原音韵》、《广》的部和目进行对比,整理出《时调雅曲》的用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分析,这对研究清代的实际语音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清代民歌 时调雅曲 用韵
  • 简介:首次把等引入昆曲度曲理论的是明代著名度曲家沈宠绥。对于他把《四声经纬》和《转音经纬》引入度曲理论,王守泰先生认为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笔者认为,沈氏的主要目的是识音和正音。且他的这一主张对近现代的昆曲度曲理论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 标签: 等韵图 昆曲 度曲理论
  • 简介:《集》共删节《广》原有小16个,所删小主要为《广》后增小。这些被删节的小并非系间整齐划一的变动,仅系《集》未录某字某音而造成音系中少量音节空档的增加。

  • 标签: 《集韵》 《广韵》 小韵 反切
  • 简介:<正>清代驻锡北京的喇嘛被称作驻京喇嘛,他们在弘扬黄教上起着较大的作用。清朝赐予他们国师、禅师等名号,这些转世活佛即驻京呼图克图,他们均为康熙、雍正年间,以敕命被迎请至北京的。清廷在京师赐予他们坐床寺以为居住。为了避暑,他们一般夏季住在多伦诺尔的坐床寺。作为转世活佛,他们也承袭驻京呼图克图的地位和头衔,到了清末,驻京呼图克图有十二人。《光绪大清会典事例》974卷“理藩院·喇嘛封号”中所见的有:章嘉、噶勒丹锡哷、敏珠尔、济隆、洞科尔、果蟒、那木喀、鄂萨尔、阿蔗、喇果、贡唐、土观呼

  • 标签: 塔尔寺 噶尔丹 理藩院 喇嘛教 活佛 多伦诺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