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结合当前的生物膜污水处理工作的进展,在分析了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应用价值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污水处理工作经验,探讨了生物膜法的具体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对于今后全面提升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水平有所帮助。
简介:摘要近年来细菌的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其形成生物膜后更是具有极强的耐药能力,治疗难度极大提高。除屏障作用、微环境改变等理化因素外,生物膜中部分基因调控也特异地提高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与形成生物膜的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调控机制。Ⅰ型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系统能够调节细菌耐药基因的获得和传播,其作用因种属、进化过程、环境压力而异。新近有报道Ⅰ型CRISPR系统影响生物膜的形成,而且参与噬菌体和生物膜的相互作用,有可能成为研究噬菌体治疗的切入点。本文对近年来细菌耐药形势、生物膜耐药新进展,以及Ⅰ型CRISPR系统影响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与耐药的生物学意义进行综述,为防治细菌感染提供新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重症监护室)中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生物膜的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ICU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分离测定鲍曼不动杆菌,然后分成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敏感菌株有103株,耐药菌株有97株,通过黏附半定量法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进行测量,对两种菌株的生物膜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耐药菌株的生物膜阳性形成率为86.6%(84/97),敏感菌株的生物膜阳性形成率为22.3%(2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生物膜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临床中应该诊断鉴别ICU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防止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防止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没食子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方法2020年1-6月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采用结晶紫染色法筛选出临床分离的强产膜铜绿假单胞菌;用微量稀释法检测没食子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四甲基氮盐(XTT)测定没食子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的黏附性和最小抑膜浓度(SMIC)。结果筛选出PA08、PA12、PA18、PA35、PA53、ATCC27853 共6株强产膜菌作为实验菌株。没食子酸对PA08、PA12、PA18、PA35、PA53、ATCC27853的MIC分别为150 mg/L、150 mg/L、75 mg/L、150 mg/L、150 mg/L、150 mg/L。75 mg/L的没食子酸可明显抑制PA18菌株的早期黏附(t=3.766,P<0.05);150 mg/L的没食子酸均可明显抑制PA08、PA12、PA18、PA35、PA53、ATCC27853的早期黏附(t=4.562、3.787、6.769、11.29、5.719、7.251,均P<0.05);300 mg/L的没食子酸可明显抑制6 h时PA18菌株的黏附(t=6.012,P<0.05)。PA12、PA35、PA53的SMIC50为75 mg/L,PA08、PA18、ATCC27853的SMIC50为150 mg/L。结论没食子酸可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早期黏附,影响其生物膜的形成。
简介:摘要本研究使用生物膜反应器在聚氨酯、聚氯乙烯材料表面建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模型,评价微酸性次氯酸水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常用材料聚氨酯、聚氯乙烯表面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清除效果。实验组选择10 mg/L和40 mg/L微酸性次氯酸水,对照组选择无菌蒸馏水,使用连续浸泡法处理生物膜片3、7、10 d。选择生物膜菌落总数计数法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法对生物膜的清除效果进行评价,计算生物膜清除率。生物膜菌落总数计数法结果显示,10 mg/L和40 mg/L 微酸性次氯酸水在处理3~10 d后,可达99%~100%的生物膜清除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10 mg/L 和40 mg/L 微酸性次氯酸水在处理10 d后,可达89%~100%的生物膜清除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内微进化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相关表型及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阿萨希毛孢子菌标准株源自荷兰真菌多态性保藏中心,阿萨希毛孢子菌原代株TO(氟康唑敏感)为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皮肤科1例毛孢子菌病的临床分离株,进化株TEVO(氟康唑耐药)在该患者2014年复诊时分离。体外构建上述菌株的生物膜,使用四甲基氮盐(XTT)还原法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评估生物膜生长动力学并测定生物膜厚度;体外测定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对不同生长阶段生物膜的最低抑菌浓度(SMIC),评估生物膜的耐药性。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Hartley检验对数据进行方差同质性检验,若方差齐,选用LSD检验进行组间多重比较,若方差不齐,选用Tamhane′T2检验进行组间多重比较。结果在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黏附(0 h)及形成阶段(4 ~ 24 h),进化株TEVO代谢活性最弱(F黏附 = 35.705,P < 0.001;F形成 = 15.042,P < 0.001)。而黏附后第48小时生物膜成熟,此时生物膜代谢活性最弱的菌株为TO株(F = 10.985,P < 0.001)。生物膜厚度测量结果显示,成熟阶段TEVO株生物膜厚度[(26.1 ± 1.18)μm]大于TO株[(22.8 ± 1.73)μm,P = 0.001],但小于标准株[(29.5 ± 1.28)μm,P = 0.001]。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在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黏附及形成阶段,唑类抗真菌药物对TEVO株的SMIC值大于TO株;生物膜成熟阶段,3株菌生物膜的SMIC值均大于1 024 mg/L。结论在宿主内环境和抗真菌药物的双重压力下,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相关表型发生了适应性改变,并增强了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对敏感皮肤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的112例敏感皮肤患者,根据不同疗法纳入A组与B组,每组56例,A组予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B组予以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皮肤生理指标。结果:B组的改善率高于A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