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与单纯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经腹疝气修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90例小儿经腹疝气修补手术应用两种麻醉方法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45例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术中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时间快。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小儿静脉麻醉对患儿呼吸、循环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将4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麻醉维持用氯胺酮间断静注组和观察组术中麻醉维持用丙泊酚复合氛胺酮持续输注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结果观察组循环稳定,麻醉过程平稳,无挣扎躁动,患儿入睡安静,分泌物少,呼吸音清,呼吸平稳,无喉痉挛,无屏气等呼吸道并发症,且苏醒期无显著躁动、精神症状或恶心呕吐,平静苏醒,苏醒后无嗜睡症状。结论在小儿麻醉中使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其中氯胺酮可降低丙泊酚对心血管抑制现象,而丙泊酚对氯胺酮维持期的苏醒期精神症状和心血管兴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二者优势互补,有助于维持循环的稳定,强化麻醉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剖宫产全身麻醉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剖宫产手术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50例。对照组妊娠妇女采用常规麻醉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氯胺酮符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分析和比较两组不同麻醉方法下产妇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T1)、胎儿娩出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和心律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而对照组产妇的气管插管后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变化较大,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氯胺酮和丙泊酚用于剖宫产手术中疗效较好,手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小儿斜视手术中应用静脉泵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的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并与单纯氯胺酮麻醉对比。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单纯氯胺酮麻醉组,Ⅱ组为丙泊酚―氯胺酮复合麻醉组。两组采用不同的麻醉维持方法,Ⅰ组单纯用氯胺酮维持麻醉,Ⅱ组用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维持静脉全麻。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术后清醒时间及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Ⅰ组术中循环波动大,而Ⅱ组血压、心率平稳。麻醉苏醒时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Ⅰ组术后1例躁动,1例术后呕吐。结论静脉泵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的全身麻醉不延长苏醒时间,术中循环稳定术后恢复好。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和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6岁患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观察。方法30例小于6岁进行腹部以下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氯胺酮组(B组)和氯胺酮复合为泊酚辅助骶管麻醉组(A),观察麻醉前后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B组与麻醉前及A组麻醉后相比血压(BP)、心率(HR)显著增高(P<0.01),呼吸频率(RR)显著增快,而A组与麻醉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B组相比,A组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麻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择期手术患儿72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氯胺酮(Ketamine)进行麻醉,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丙泊酚(propofol)进行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效果以及术后清醒时间。结果麻醉效果观察组优31例,良4例,差1例,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优22例,良7例,差7例,总有效率为80.56%。观察组麻醉效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儿术后清醒时间及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手术中进行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小儿眼科手术的安全性与可控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眼部疾病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比两组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安全性与可控性。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手术开始时以及手术结束时的血液流变学、平均动脉压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以及离开麻醉监测治疗室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后实施小儿眼科手术的可控性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丙泊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用于表浅、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并与传统使用的单纯氯胺酮或丙?白酚麻醉方法进行对比,寻求一种适合于表浅、短小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表浅、短小手术患者60例,并随机分成丙泊酚-氯胺酮(P-K组)、氯胺酮(K组)和丙泊酚(P组)三组,手术中分别静脉持续泵人各组设定麻醉药维持麻醉,在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麻醉药泵入。术中严密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或血氧饱和度值(SpO2)的变化情况。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用药总量、不良反应及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PK组在丙泊酚与氯胺酮用量上明显少于P和K组,并具有起效快、苏醒时间短、镇痛效果好和不良反应少,且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小等优点,组间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笔者认为PK组是适合于浅表、短小手术的麻醉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小儿唇腭裂修复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麻醉效果与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30例ASA-I~II级,全麻下行唇腭裂修复手术的患儿,分别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R组)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F组)进行麻醉,观察麻醉前、切皮时、缝合时的血流动力学、术后拔管时间及苏醒期有无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R组麻醉过程中SBP、DBP、HR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R组手术切皮及缝合HR低于F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R组较F组相比,术后苏醒时间缩短,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减少。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可为小儿唇腭裂修复手术,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快速苏醒和较高的安全性,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麻醉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泵注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50例短小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行单纯氯胺酮麻醉,观察组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TCI泵注麻醉,然后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苏醒时间、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结果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的效果。方法将50例行择期手术的小儿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肌注氯胺酮6mg∕kg,待患儿入睡后,观察组采用氯胺酮1.5mg.kg-1.h-1+丙泊酚3mg.kg-1.h-1连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1.5mg.kg-1.h-1+地西泮注射液0.25mg.kg-1.h-1连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HR﹑R﹑SPO2,肌紧张程度和术中躁动情况、术后清醒时间。结果观察组HR100-120次∕分,R22-30次∕分,SPO2在96%以上,术中呼吸平稳,无肌紧张,无躁动。术毕停止泵药约30-50分钟清醒,而对照组HR110-140次∕分,R20-30次∕分,SPO2在96%以上,术中患儿时有躁动,肌紧张情况需快速推注药液后才能继续手术,术毕停止泵药清醒时间多在1小时以上,两组均无呼吸抑制现象。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其镇静镇痛效果优于氯胺酮复合地西泮麻醉,生命体征平稳,无呼吸抑制,术后清醒快,无不良反应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患儿34例作为本次探讨对象,将其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17例,对照组17例。对照组患儿麻醉采用氯胺酮,观察组患儿麻醉采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将两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患儿麻醉相关指标相比,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少,两组之间数据差异,经计算后显示(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均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优势,经计算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学计算后发现(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对行外科手术患儿麻醉中采取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其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提高临床麻醉效果,缩短患儿苏醒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