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观察莫子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观察莫子林

莫子林

莫子林(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中医院麻醉科530400)

【摘要】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的效果。方法将50例行择期手术的小儿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肌注氯胺酮6mg∕kg,待患儿入睡后,观察组采用氯胺酮1.5mg.kg-1.h-1+丙泊酚3mg.kg-1.h-1连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1.5mg.kg-1.h-1+地西泮注射液0.25mg.kg-1.h-1连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HR﹑R﹑SPO2,肌紧张程度和术中躁动情况、术后清醒时间。结果观察组HR100-120次∕分,R22-30次∕分,SPO2在96%以上,术中呼吸平稳,无肌紧张,无躁动。术毕停止泵药约30-50分钟清醒,而对照组HR110-140次∕分,R20-30次∕分,SPO2在96%以上,术中患儿时有躁动,肌紧张情况需快速推注药液后才能继续手术,术毕停止泵药清醒时间多在1小时以上,两组均无呼吸抑制现象。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其镇静镇痛效果优于氯胺酮复合地西泮麻醉,生命体征平稳,无呼吸抑制,术后清醒快,无不良反应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氯胺酮丙泊酚地西泮复合小儿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3-0103-01

氯胺酮是一种具有较强镇静镇痛作用的静脉麻醉药,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尤其是应用于小儿麻醉,但单独应用氯胺酮麻醉时,由于它具有升压和使心率加快作用,出现精神症状较多等不良反应,单独应用氯胺酮麻醉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为了发挥氯胺酮的优点、减少其不良反应,我院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方法,应用于小儿麻醉,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小儿择期手术50例,ASAI级,男27例、女23例,年龄1—12岁,体重9—30kg,手术时长40—120分钟,其中包皮环切术10例,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0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10例、并指整形术1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

1.2方法

两组患儿术前常规禁食8h,禁饮4h,均于麻醉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02mg∕kg,苯巴比妥钠4mg∕kg,入室后监测R、HR、SPO2,然后肌注氯胺酮6mg∕kg,约3-5分钟后入睡,入睡后行静脉穿刺输液,同时行鼻导管吸氧,观察组采用氯胺酮1.5mg.kg-1.h-1+丙泊酚3mg.kg-1.h-1连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1.5mg.kg-1.h-1+地西泮注射液0.25mg.kg-1.h-1连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并根据麻醉深浅调整泵注速度。

1.3观察指标

入室后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并记录使用麻醉药前后HR﹑R﹑SPO2变化情况,观察术中患儿生命征,肌张力及躁动情况,术后清醒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x-±s表示,组间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七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时长40—120分钟,均能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使用麻醉药前后,术中、术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均大于95%,呼吸频率无明显变化,均无呼吸抑制,组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静脉泵注药液后,观察组心率下降至接近麻醉前,而对照组虽有轻微下降,但同组内麻醉前和组间同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观察组术中无躁动,无肌紧张,对照组术中时有躁动及肌紧张情况。术后清醒时间:观察组清醒快,约30-50分钟;而对照组清醒慢,多在1小时以上。

表1患儿一般资料

性别男(女)年龄(岁)体重(kg)手术时长(分钟)

观察组n=2513/126.15±2.2617.42±4.7390.15±15.73

对照组n=2514/116.56±2.1816.91±4.6792.31±16.46

组间比较,P>0.05

表2两组用麻醉药前后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x-±s)

组别项目肌注氯胺酮静脉泵药后

前后10分钟20分钟30分钟

R(次/分)22.1±3.521.9±2.723.1±3.424.1±2.722.0±3.1

观察组HR(次/分)113.5±6.7127.7±5.8△115.2±6.9117.1±7.1116.5±5.9

SPO2(100%)99.2±1.399.0±1.298.1±2.199.3±1.297.8±1.6

R(次/分)22.2±3.320.8±2.922.7±3.123.9±3.122.8±3.6

对照组HR(次/分)114.8±6.4128.3±6.1△127.9±5.7△※125.2±7.1△※126.7±6.8△※

SPO2(100%)99.1±1.599.1±1.498.7±2.799.1±1.398.2±2.1

注:组内与麻醉前比较△P<0.05,同时点与观察组比较※P<0.05。

3讨论

氯胺酮是目前所有静脉麻醉药中唯一一种具有超强镇痛的药物,其主要作用于多种受体,阻滞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钠通道并与阿片受体相互作用而产生镇痛作用。氯胺酮因其良好的镇痛作用和对呼吸循环抑制作用较弱而得到广泛应用[1],尤其在小儿麻醉中起着重要作用,氯胺酮在苏醒期,易出现许多精神症状,如情绪激动,幻觉和行为异常,为消除这种不良反应,常需与其它药合用。地西泮虽有较好的镇静、抗惊厥,肌松和遗忘作用,但它在体内消除的半衰期长,停药后清醒慢,而丙泊酚由于起效快、消除迅速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2],但丙泊酚镇痛作用弱[3],而氯胺酮虽有良好镇痛作用,但术后苏醒期恶心呕吐发生率高。而丙泊酚作用迅速,时效短,苏醒快,清醒质量好,其在体内代谢消除较硫喷妥钠快近10倍,且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4],经临床观察,两药联合使用,未发现有恶心、呕吐发生及精神症状。施行氯胺酮麻醉时会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而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时会使心率减慢,平均心率下降10—20%、两药联合使用可减弱或消除氯胺酮导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本研究中发现,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术中患儿呼吸、心率平稳,血氧饱和度正常,无呼吸抑制,无肌紧张及躁动现象,术后清醒快,苏醒后无哭闹、烦躁,无恶心、呕吐及精神症状,该方法应用于小儿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万小健、周钦海、傅诚章、张国楼.氯胺酮舒张气道平滑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2.18(2);679.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4.

[3]孙雪华、曾邦雄、丙泊酚的麻醉作用机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4)364—365.

[4]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