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初,在儒教文明帝国的基础之上,中国开始建设现代民族——国家。民族——国家体制并非中华文明内生的制度,中国习得这个制度的过程,不仅需要转换政治制度,还需要转变社会观念、价值规范与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

  • 标签: 国家体制 民族问题 中国 政治制度 中华文明 20世纪
  • 简介:一清末小说家刘鹗在《老残游记》自叙里,曾有一段至今读来仍令人动容的话:"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除付诸各种行动来改变现状之外,近代知识分子不幸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经受的煎熬和痛苦,大概也特别需要以写小说来宣泄。

  • 标签: 民族问题 《老残游记》 身世之感 近代知识分子 大变局 新中国未来记
  • 简介:当今世界范围解决民族问题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类是把民族问题作为文化问题来解决,另一类是当做社会问题来处理。前者基于争取身份承认的政治诉求,后者基于不平等的政治经济制度诉求,通过比较两种民族政策的历史过程,阐述政治经济诉求与文化诉求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澄清民族问题的本质。

  • 标签: 民族问题 政治经济诉求 文化诉求
  • 简介:本文基于国家治理的理论,从中央与地方政府(民族地区)关系的角度,进一步论述了国家—民族关系。国家治理的理论是深化认识国家—民族关系的重要基础;中央对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是国家—民族关系的重要机制;项目则是中央处理国家—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措施。国家通过财政支付和项目制,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体现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有效治理。

  • 标签: 国家治理 财政转移支付 项目制 国家—民族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博大精深,涵盖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所有重大方面,体现了历史和现实的映照、国内和国际的对比、方向和道路的把握、制度和法律的原则、政策和实践的重点。一定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要领会精神实质、把握精髓,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标签: 中国特色 民族问题 正确道路
  • 简介:作为影响力极广的社会思潮。民族主义自诞生以来就深度参与人类历史活动.它是民族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世界进步的重要力量。学术界对民族主义阐释的角度众多、观点繁杂,其中最基本的认识框架是从概念界定、理论诉求和发展历程角度理解民族主义。该认知框架主要是,在概念认知方面。沿着民族民族认同,到民族国家的思路认识民族主义内涵和外延;在理论诉求方面。重点阐释其核心主张和观点;在发展历程方面.阐释了民族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形成阶段、扩张阶段、演变阶段和多元发展阶段。这个认识框架重要性在于。它为我们勾勒出了民族主义的基本面貌.奠定了评析民族主义的基石。

  • 标签: 民族主义 概念认识 理论诉求 发展历程
  • 简介:国家主义者主张有力的平等主义分配规范(egalitariandistributivenorms)应只适用于共有国家的公民。鉴于民族主义为该主张辩护的努力通常诉诸公民因共同的民族认同感(nationalidentity)而应承担的'关联义务'(associativeduties),文中我认为通过同族关联义务不能成功论证国家主义论题。首先,本文介绍了一套可信的关联义务理论。接着,本文论证了关联理论虽然能解释民族共同体(nationalcommunity)成员应该遵守平等主义规范的原因,但并不能说明公民为何首先有义务成为民族共同体成员或继续维持这一身份。公民行使拒绝成为民族共同体成员的权利的可能性会削弱国家强制公民遵守平等主义分配规范的正当性权力,并最终削弱国家主义主张。

  • 标签: 关联主义 平等主义 全球正义 米勒 民族主义 国家主义
  • 简介:文章叙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民族理论逐渐走向成熟的历程。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中华民族观、民族平等团结观及民族自决权等民族理论。这些理论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在解决国内民族问题上奠定了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新中国建立后,疏通了民族关系;进行民族身份的识别;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歧视的有形痕迹;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石和核心。

  • 标签: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民族理论
  • 简介:族群理论之文化多元主义派解释了在民族交叉聚居地区如何实现少数民族学生对国家的公民认同;族群边界理论派则倾向于解释族群之间在文化认同的同时可以相互融合和转化的观点。近十年来,广东高校大规模招收新疆少数民族生,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族际交流越来越广泛,以往单一固化的民族理论已不适于指导现实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运用族群理论研究表明:新疆民族生族群对汉族族群有强烈的认同感,双方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并能相互影响,相互发展的。

  • 标签: 族群理论 国家认同 新疆民族生 文化多元主义
  • 简介:在对"民族互嵌"概念及其内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民族高校民族互嵌社区环境特征,提出基于构建多民族互嵌式本科生团队的模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的深度融合,并在必要性、操作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民族互嵌本科生团队,一方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文化和学习基础的差异性,有效地实施了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提供了有效的方式方法,实现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 标签: 民族互嵌 本科生团队 创新创业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
  • 简介:阿克顿的民族主义是基督教自治观与欧洲三次民族运动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民族理论。19世纪基督教思想以反对神学为特征,强调人的归属感、意志是民族独立思想的来源。本文以阿克顿的民族主义理论形成过程为研究脉络,从基督教视角探究民族主义,从新审视宗教的革命价值。正确区分近代民族主义与基督教民族主义的异同,有利于遏制极端民族主义的祸端,为真正实现多民族民族自治提供理论前提。对于现代多民族国家构建具有积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 标签: 阿克顿 基督教自治观 欧洲三次民族运动 近代民族主义理论
  • 简介:白寿彝围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主题,提出多种形式的多民族统一理论。对这一主题和理论,他从四个方面开展系统研究:(1)如何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学概念,“统一”与“多民族”的关系;(2)为什么会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因素和地理条件因素;(3)阐述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具有一种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意识的传统,多民族统一国家规模实现的四种形式;(4)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的历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现有的和曾经有过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这一重大论断。并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分期的划分、多民族的统一三方面,探索如何编撰一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

  • 标签: 统一 多民族 白寿彝 民族理论 价值
  • 简介:抗战时期,是中共在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对于"国家统一"目标和模式问题理论探索与实践之非常重要的"过渡时期":一方面,中共仍然没有放弃二大以来确定的以"民族自决"和"地方自治"为基础建立"联邦制"共和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另一方面,中共在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和国家理论与中国"国家统一"实践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已经逐步认识到教条主义地照搬"苏联模式"有违中国历史传统和基本国情的弊端,因此在处理实现"国家统一"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少数民族问题、国家结构和国家形式问题等方面,开始逐步扬弃客观存在的导致中国四分五裂、导致中华民族离心离德隐患的"民族自决"的理念和概念,开始明确提出并日益强化"民族区域自治"的理念和概念并付诸实践——当然,此一时期中共"民族区域自治"的理念和概念还是被置于"复合制"之国家结构、国家形式——"联邦制"的大框架内,有其自身不可解的逻辑矛盾。但是,也正是基于此一"两难"因而难以"两全"之"困境",中共这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突破和创新,为中共在其后的解放战争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前夕,彻底摒弃"联邦制"之"国家统一"的国家结构、国家形式,而全面代之以具有鲜明而突出的中国风格和气派,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以"中央集权"为主导,以"民族区域自治"为特色的"单一制"共和国之"国家统一"目标和模式,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内驱力。

  • 标签: 中共 国家统一 民族自决与民族区域自治 联邦制与单一制
  • 简介:在调研辽宁民族地区"三农"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辽宁民族地区"三农"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基础建设,重在自主创新;切实采取措施,化解农业风险;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民增收等对策建议。

  • 标签: 辽宁民族地区 三农问题 发展对策
  • 简介:基于元教育学代表人物布雷岑卡的实践教育理论陈述体系的四个标准:情景分析、目的论、方法论和职业伦理取向情感论,对日渐成为民族教育研究热点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对双语教育的某些方面应加大研究力度,如目的论、定性和定量分析、双语教师职业动机等。

  • 标签: 布雷岑卡 实践教育理论 少数民族教育
  • 简介:世界本身无意义,人却反向创造之.人的价值创造活动沿着观念旨趣和物质旨趣两个方向展开,体现为“个人的价值取向维度”与社会化的“价值域”两个维度.个人的价值选择自古就有,现代性的“去魅”使其日常化与显明化,我们因而进入了“价值多元主义”时代.“价值域”的形成则表现为社会组织化、制度化与机制化,表现为“规范空间”的形成与人类生活形式的形成.在“价值域”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人们在价值选择上严重的“人际不均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将挑战韦伯自己对于“价值多元主义”基本特征的判定.

  • 标签: 韦伯 旨趣 价值域 价值选择 人际不均等
  • 简介:摘要白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和湖南。白族有本民族语言,也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采访相结合的形式、以言语行为理论和交际民族学视角探究云南大理白族婚庆用语。研究发现(1)婚姻的幸福庇佑与当地的宗教信仰“本主”有关;(2)4类象征婚姻幸福的言语行为祝福语、歌曲、食物的寓意。

  • 标签: 白族 幸福 言语行为理论 交际民族学
  • 简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裕,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享受,聆听音乐便是其中的形式之一。在众多乐器当中,钢琴是优雅的艺术,是精神的盛宴。钢琴教育民族化是中国钢琴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论尚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新时期高校钢琴教育的民族化发展提出了几点意见。

  • 标签: 钢琴教育民族化 必经之路 战略研究
  • 简介: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族声乐是在文化沃土中成长起来的,从远古时代至今,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特色,它的表演风格以及演唱风格铸就了多样的演唱艺术,使民族声乐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民族声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民族声乐不断兴盛的必然选择。

  • 标签: 民族声乐 多元化走向 探究
  • 简介: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分布广泛,民族和谐发展与民族矛盾问题并存。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本民族的精英,肩负着民族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双重责任,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更是西部大开发的坚实力量。就现状来看,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民族意识的认识并不是完全正确,虽然总体上呈现正确发展的趋势,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通过高校的课程设置、思想观念教育、校园氛围营造、大众媒体引导等途径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培养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成熟理性的民族意识对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西北地区 少数民族 民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