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小学阶段属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在此阶段应做好英语教学的铺垫。英语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人才能更轻松,自如地进行交际,表情达意。但由于母语的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缺少像学习母语时的语言环境,要想培养和形成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营造学习的语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对于在非母语环境中学习一门语言,语言环境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小学英语语境的设置并不是盲目随意的,而应是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是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是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那么如何设计实际有效的语境呢?下面我以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为例,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简介:上篇从比较到评判:不平等的"语言接触"十九世纪末以迄于今,中国知识界连续发起了关于语言文字的多次大讨论,从清末维新派的汉语注音方案、裘廷梁倡议"崇白话而废文言"到民国初年关于读音统一和注音字母的争论,从《民报》主编章太炎和《新世纪》主编吴稚晖关于是否"废除汉文采用万国新语"的争论到"五四"文学革命,从白话《圣经》的出版、《尝试集》和《狂人日记》的发表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激进的批评家激烈攻击"五四"白话文,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文言复兴运动"到"大众语"和"新文字"的提倡以及"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的竞争,从四十年代初"民族形式"的讨论到延安整风运动中关于文风的特别强调直至所谓"毛语"、"毛文体"的诞生与流行,从"赵树理方向"的确立到五十年代"新诗格律"的再一次争论,从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反复争夺战(改"国文课"为"国语课"、是否"读经"以及白话文范文的选择)到文学翻译的"顺与不顺"、"意译"、"直译"、"硬译"和学术上专门术语的翻译问题、新名词引进问题、欧化语法问题以及文学创作中作家个人的文体追求,这些从来不曾中断的围绕语言问题的激烈争论,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来自语言也归于语言的困惑与反思,几乎动员了大多数关心现代中国文化的知识分子.
简介:UsingtheMotherTongueinForeignLanguageTeaching包天仁在第三届全国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上的报告(2009年4月25日,青岛)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报告题目叫做“运用母语教授外语”,——UsingtheMotherTongueinForeignLanguageTeaching。mothertongue也叫firstlanguage,primarylanguage等等,说法很多。当然,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我们的母语(mothertongue)就是汉语,虽然我们有很多的方言、口音,但我们说的都叫Chinese,即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