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结果典型的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影像改变为①后上缘或后下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致密硬化。②缺损后方骨块突入椎管,完全游离或部分与相连。③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④多伴有椎间盘突出并造成椎管狭窄。结论CT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后缘软骨结节,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腰椎 软骨结节 椎间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腰椎后缘离断症手术切除后缘骨块,尽可能多的保留后纵韧带,对术后脊柱稳定,防止椎间盘突出复发及减轻硬膜外瘢痕形成等均有一定作用.自1995年以来收治腰椎后缘离断症18例,采用后纵韧带腹侧切除离断骨块,疗效满意.

  • 标签: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手术治疗 后纵韧带 离断骨块切除术
  • 简介:摘要临床上,很多医生会将后缘离断症当做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来治疗,效果往往不佳,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临床医生对于后缘离断症缺乏足够的认识。1962年,Skobowytsh一okolot首先描述了这种病变,随后报道逐渐增多。1973年,Lowrey1报告了3例青少年腰椎后缘骨髓突入椎管压迫神经根的病例,认为这是由于创伤所致环状骨髓的撕脱骨折或脱位,1986年Laredo以腰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国内王全平等2以腰椎软骨板破裂症描述了此病。陈仲强3等分析了13例病人,认为成人中所见后缘离断的征象很可能是青少年时期后缘环状骨髓变异或陈旧性损伤及其继发改变的结果,并采用了“腰椎后缘离断症”的诊断名称。腰椎后缘离断指的是腰椎后缘骨块与完全或部分分离并突入椎管内造成对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压迫,常合并椎间盘突出。

  • 标签: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诊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后缘离断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6月至2012年5月,对收治的24例腰椎后缘离断症患者,根据腰椎后缘离断骨块的大小、位置不同,采取相应的开窗、半板或全板手术方法进行减压,对于双侧开窗或全板减压的病例及可能出现腰椎不稳定的病例同时行腰椎融合。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2.5个月,按照Macnab术后评定标准优21例,良3例。结论对于腰椎后缘离断症患者,根据其离断骨块的大小、位置不同,采取开窗、半板或全板手术方法进行减压,并对双侧开窗或全板减压的病例及可能出现腰椎不稳定的病例同时行腰椎融合,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影像诊断。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到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患者40例进行研究分析,全部患者进行CT诊断,并将手术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判断患者的CT诊断准确率以及CT影像。结果40例患者确诊为腰椎后缘软骨结节,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40/40);38例患者为单发,占比为95.00%(38/40),2例患者为多发,占比为5.00%,共计发现44个结节。10个结节为L4后下缘,占比为22.73%(10/44),6个结节为后上缘,占比为13.64%(6/44),8个结节为L5后下缘,占比为18.18%(8/44),20个结节为后上缘,占比为45.45%(20/44)。结论CT诊断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在临床中具有较高诊断准率,能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该种诊断方式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腰椎 椎体后缘 软骨结节 CT影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成形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PVPI)治疗胸椎转移瘤合并后缘缺损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4例胸椎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后缘缺损者(研究组)32例,无后缘缺损者(对照组)32例。对PVPI手术关键技术进行改良,采用二次封堵法和斜面穿刺针推注骨水泥旋转填充技术减少渗漏,治疗研究组32例患者的42节。32例对照组患者的54节行PVPI手术。分别于术后第2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等指标。结果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在术后第2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均较术前得到不同程度地改善,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骨水泥量分别为(2.36±0.20)ml和(2.39±0.1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2);125I粒子植入量分别为(30.63±0.91)个和(32.56±0.68)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部分缓解率分别为81.3%和87.5%,疾病稳定率分别为12.5%和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3.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8.0个月;对照组患者的中位OS为14.0个月,中位PFS为8.0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共有6节(14.3%)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2节(4.8%)为椎管内渗漏,4节(9.5%)为旁骨水泥渗漏。对照组患者共出现7节(13.0%)旁骨水泥渗漏。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两组患者的骨水泥渗漏均未造成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PVPI治疗后缘缺损的胸椎转移瘤患者,只要进行术中技术改良,注意控制骨水泥分布等问题,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胸椎转移瘤 椎体后缘缺损 经皮椎体成形术 125I粒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的CT诊断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6月期间,门诊部所收治的具有腰腿疼痛症状且无明显外伤症状的患者共计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患者行CT腰椎诊断,筛选出表现为腰椎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症状的患者共计60例,对60例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表现方面最典型表现为腰椎后缘类圆形或呈现出不规则形态的骨质缺损区。根据患者腰椎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严重程度的不同,骨质缺损区的大小有所不同,但密度与椎间盘基本一致;病灶分布方面单发病灶发生率明显高于多发病灶发生率,腰4后结节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检出率;伴发症发生率方面椎间盘突出伴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伴发症发生率,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扫描能够及时发现腰椎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症状,评估腰椎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相对于侧隐窝的影响,以及具体的狭窄程度,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帮助临床对患者的诊治。

  • 标签: 腰椎椎体 后缘软骨结节 侧隐窝 狭窄 CT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并后缘离断症的微创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5月至2007年10月.对12例离断骨块突向椎管侧方或旁中央侧方的腰椎间盘突出并后缘离断症患者借助相关特殊器械采用后路内窥镜技术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至2年,中位随访时间16.5个月。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7例,良5例。所有病例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硬脊膜破裂致脑脊液漏,无神经根损伤,无血肿致压。结论后路内窥镜技术是一种微创外科新技术,对治疗离断骨块突向椎管侧方和旁中央侧方的腰椎间盘突出并后缘离断症有其适应证,但对较大的离断骨块及其突向中央区域者,不适宜行后路内窥镜技术手术。

  • 标签: 后路内窥镜检查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体后缘离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分析经间孔镜侧方入路全内镜技术(FULL SEE)治疗腰椎后缘离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8年4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行间孔镜侧方入路治疗腰椎后缘离断症患者21例,性别不限,年龄≥18岁,均采用间孔入路行FULL SEE技术治疗。记录平均手术时间,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于术前和术后3、6个月时对患者症状及功能进行评估。术后6个月时采用MacNab评分对总体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完全摘除离断骨块和突出椎间盘组织16例,不完全摘除离断骨块5例,其中1例患者术中出现硬膜损伤,全组患者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78±27)min。术前VAS为(53±6)分,ODI为(41.5±8.6)分;术后3个月时VAS为(15±8)分,ODI为(13.9±7.0)分;术后6个月时VAS为(9±4)分,ODI为(9.9±5.6)分;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VAS和ODI同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根据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术后6个月时优效14例(66.7%),良效5例(23.8%),可效2例(9.5%);手术后优良率为90.5%(19/21例)。结论对于腰椎后缘离断症的患者,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熟练操作的前提下,应用全内镜操作实行间孔镜侧方入路手术治疗,术后症状改善明显,可获得较高的优良率。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内镜 椎体后缘离断
  • 简介:摘要:腰椎后缘离断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好发于青少年及年轻人.目前临床治疗方法多为手术治疗,但传统的开窗手术出血多、对脊柱的稳定性破坏较大,近年来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后缘离断症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本文通过对多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目的是探讨经皮脊柱内镜下治疗后缘症的研究进展.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后缘离断症不仅具有对脊柱的生理稳定性破坏小而且还有创伤小、疗效准确、出血少、恢复快,减压效果明显、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近期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内镜 椎体后缘离断 离断骨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证明S1后缘入口位的透视对经皮骶髂螺钉置入存在指导意义。方法①收集134例正常成人骨盆CT资料,导入Mimics Medical 21.0系统,测量分析骶椎的解剖学参数,寻找S1前、后缘解剖学参数差异。②利用测量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对5个成年人尸体骨盆标本徒手置钉,采用传统透视技术(位),模拟临床实践。置钉完成后透视S1前、后缘入口位,观察二者成像差异,直视下检查螺钉是否穿出骶管。③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11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术,传统透视技术徒手置钉,术中分别透视S1前、后缘入口位以指导螺钉安全置入;行CT检查确定是否存在螺钉错位。结果①正常人CT测量:S1前缘入口位角(20.71°±11.89°)显著小于S1后缘入口位角(41.99°±11.67°),S1上终板宽度[(32.22±3.41)mm]显著大于S1下终板宽度[(20.10±3.28)mm],S1前、后缘存在解剖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尸体实验:5个标本中的2个出现了S1前、后缘入口位显像差异,且螺钉穿出骶管。③临床组:所有患者闭合复位满意。共置入17枚螺钉,S1置入12枚螺钉,S2置入5枚螺钉;手术时间84~141 min,平均114.4 min;透视次数69~101次,平均89.6次;术中出血量110~463 mL,平均296.6 mL;术后CT未观察到螺钉错位。结论S1前、后缘入口位角存在差异,透视后缘入口位能清晰显示后缘,从而提高置钉的安全性。

  • 标签: 骨折固定术,内 X线透视检查 外科手术,微创性 骨盆入口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后缘骺环离断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后缘骺环离断症患者 54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其均采取经皮脊柱内镜进行治疗,选取时间为 2018年 7月 -2019年 5月间,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 2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的腰痛 VAS评分以及 JOA评分。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腰痛 VAS评分以及 JO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腰痛 VAS评分以及 JOA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对行经皮脊柱内镜进行治疗的腰椎后缘骺环离断症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供临床借鉴。

  • 标签: 综合护理 经皮脊柱内镜 腰椎椎体后缘骺环离断症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成型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和球囊扩张成型术(percutaneouskyphon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sis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以及肿瘤的疗效,为今后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依据。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及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新鲜压缩性骨折25例行PKP术,部分陈旧性进展性压缩性骨折及肿瘤25例行PVP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间隙高度、后凸Cobb角、VAS、ODI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者消失,VAS评分明显降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显著下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伤和相邻间隙高度丢失率、后凸Cobb角明显低于PVP组(P<0.05),均未发生明显骨水泥渗漏、未压迫血管、神经或者脊髓、无肺栓塞以及气胸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成型术和球囊扩张成型术能明显恢复伤的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明显改善脊柱的功能,并发症少,可作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及肿瘤首选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椎体成型术 球囊扩张椎体成型术 老年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椎体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段或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伴后缘骨软骨病(vertebral osteochondrosis,VO)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采用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段或高位LDH伴VO 1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37~65岁,平均49.2岁。手术节段均为单节段,累及T12L1节段5例、L1,2节段2例、L2,3节段3例。4例患者为单纯胸腰段或高位LDH伴VO;6例患者合并黄韧带增生、骨化致椎管狭窄或后凸畸形,联合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或矫形手术。主要观察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在胸腔镜辅助下能清晰显露并彻底去除突出的椎间盘和骨化物,脊髓、神经根和硬膜囊得到充分减压。手术时间(115.4±23.8)min(范围70~180 min);术中失血量(122.6±21.3)ml(范围40~310 ml)。术后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1.6个月。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VAS评分由术前(7.2±1.9)分降至(1.8±1.1)分,ODI由术前64.3%±13.9%降至16.3%±5.1%,椎间隙前缘高度由术前(7.8±1.5)mm改善至(11.9±2.3)mm,椎间隙后缘高度由术前(4.5±1.1)mm改善至(7.4±1.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为优9例、良1例。结论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段或高位LDH伴VO,可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能够充分显露、彻底去除突出的椎间盘及骨化物,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胸椎 腰椎 椎间盘移位 脊柱骨软骨病 胸腔镜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锥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C臂X光机监视下,用骨活检针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注入骨水泥2-6ML.结果随访1-25个月,24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有效率100%。结论PVP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疗效好,操作简单,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经皮椎体成形 椎体 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成形术(VP)与后凸成形术(KP)在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2008年~2009年就诊的68例压缩骨折患者,分别采用KP与VP治疗,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KP组cobb角矫正情况明显优于VP组,经比较(p<005)。KP组渗漏率明显低于VP组,经比较(X2=4.45,p<0.05)。两组VAS分数变化经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KP及VP均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但KP的cobb角矫正情况及骨水泥的渗漏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VP。

  • 标签: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