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究交界区推拿治疗在性眩晕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64例患有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 A(交界区推拿治疗)组和 B(常规脊柱推拿治疗)组,评价疗效。结果 A组 VAS评分、肩旋转度优于 B组( P<0.05)。结论 性眩晕应用交界区推拿治疗,可以减缓患者的疼痛感,同时提高肩颈部位的活动度,治疗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推拿方法。

  • 标签: [ ]颈性眩晕 枕颈交界处推拿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脊神经根射频热凝治疗部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宁波市第一医院疼痛科和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诊治的部PHN患者27例,年龄≥18岁,性别不限,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患者患侧向上侧卧于CT台上,拍摄定位像后用脊柱模式层厚3 mm对上段行轴位扫描,按设计的穿刺路径将射频穿刺针穿刺至相应椎间孔靶点位置,电生理测试确认位置无误后行90 ℃、180 s标准射频热凝治疗。术后第2日及1、3、6、12个月时记录VAS评分,评价疗效并观察并发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7例PHN患者均在CT定位引导下穿刺至相应颈椎间孔,完成射频热凝治疗。患者原疼痛区皮肤感觉减退,触诱发痛基本消失,达优效者16例,良效和可效者分别为8例和3例,随访期间未见复发或加重病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脊神经根射频热凝可有效治疗顽固性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 标签: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导管消融术 CT引导
  • 简介:摘要探讨经口咽逐级扩大入路行斜坡置钉和钢板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在7例新鲜人颅段标本上采用经口咽逐级扩大入路行经斜坡置钉固定:单纯经口咽入路、经口咽软腭切开入路、经口咽软硬腭切开入路、经口咽下颌骨切开入路、经口咽下颌骨-舌体切开入路。在切开入路过程中观察咽后壁软组织的分布并测量其厚度,观察椎动脉走行及其至中线的距离,测量斜坡的显露范围、椎骨显露范围及斜坡置钉角度范围(下切牙或下颌骨基底中点处至斜坡显露端的连线与斜坡骨面切线的夹角)。结果咽后壁软组织厚度于斜坡咽结节以上为(3.5±0.6)mm,C1~C5椎前为(5.0±0.5)mm。双侧椎动脉至中线的距离在C1,2、C2,3、C3,4和C4,5水平分别为(19.5±1.2)mm、(14.6±2.7)mm、(14.0±2.7)mm和(13.9±2.7)mm。单纯经口咽入路:斜坡显露纵径为(8.3±3.0)mm,下切牙至斜坡显露上缘、斜坡下缘、C1前结节、C2椎体及C3椎体的距离分别为(104.7±4.3)mm、(99.2±6.8)mm、(81.4±4.3)mm、(75.1±4.0)mm及(68.7±6.5)mm;6例标本颈椎显露达C3椎体,1例显露至C2椎体。经口咽软腭切开入路:斜坡显露纵径为(18.5±4.8)mm,下切牙至斜坡显露上缘、咽结节距离分别为(107.9±6.7)mm、(104.8±6.7)mm。经口咽软硬腭切开入路:斜坡显露纵径为(26.3±1.8)mm(斜坡全长),下切牙至斜坡显露上缘的距离为(112.4±12.6)mm。经口咽下颌骨切开或下颌骨-舌体切开入路均显露斜坡全长,下颌骨基底中点处至斜坡上、下缘及咽结节的距离分别为(141.8±15.7)mm、(131.0±9.9)mm及(120.5±8.2)mm;颈椎显露最下缘可达C5,6椎间隙。单纯经口咽入路由于斜坡显露范围不够,无法完成斜坡理想置钉;经口咽软腭切开入路和经口咽软硬腭切开入路的斜坡置钉率分别为71%(5/7例)和86%(6/7例),置钉角度为92.6°±7.7°;经口咽下颌骨或下颌骨-舌体切开入路的斜坡置钉率为100%,置钉角度为75.1°±7.7°。结论经口咽软腭切开及软硬腭切开入路基本能满足前路固定的斜坡置钉要求。对口裂较小或张口受限、颅底扁平、颅底凹陷所致斜坡倾斜角度较小或需下颈椎固定重建者,应采用经口咽下颌骨切开入路。

  • 标签: 颅脑损伤 内固定器 口咽 解剖学,局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的节段数量对寰枢椎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连续性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共126例接受ACDF手术的颈椎病患者资料,其中男59例,女67例,年龄(54.3±8.4)岁(范围:40~79岁)。126例根据颈椎病的类型分为:神经根型60例,脊髓型41例和混合型25例。根据手术节段数量分为:单节段手术组20例;双节段手术组45例;多节段手术组61例,包括3节段51例、4节段10例。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行颈椎标准侧位、过屈过伸位X线片检查,并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及颈椎矢状位参数测量,其中临床疗效评价包括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矢状位参数包括C2-7、C0-1、C1-2曲度和活动度以及枢椎斜坡角度(C2Slope)。结果126例随访时间(25.6±7.2)个月(范围:14~38个月)。单节段、双节段和多节段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6.4±15.5)、(117.6±15.6)、(170.2±28.7)min,中出血量分别为(16.5±5.2)、(37.2±30.5)、(63.4±41.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年与术前比较,单、双节段组上颈椎曲度、活动度及枢椎斜坡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节段组术后寰关节活动度由术前11.5°±6.1°增至术后3个月的16.1°±13.9°和术后1年的15.3°±4.8°,上颈椎曲度、枢椎斜坡角度分别由术前21.0°±7.6°、6.1°±6.7°减至术后3月18.6°±7.7°、4.3°±6.9°和术后1年19.7°±7.2°、5.6°±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上颈椎曲度及枢椎斜坡角度向术前水平恢复,寰关节曲度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双节段ACDF对于前凸曲度维持效果更好,且对上颈椎无显著影响,但多节段融合会影响前凸曲度维持、限制颈椎活动范围,引起寰关节应力及活动度增加、退变风险增大。

  • 标签: 颈椎病 脊柱融合术 颈寰椎 枢椎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寰减压联合颈内固定治疗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及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9年10月采用改良寰减压联合颈内固定治疗Chiari 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及寰枢椎脱位患者25例,现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脊髓背侧脑脊液流速峰值、电生理监测结果、寰齿间距(ADI)、脊髓空洞直径和芝加哥Chiari畸形预后量表(CCOS)评分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后脊髓背侧脑脊液流速峰值[(3.25±0.47) cm/s]高于术前脊髓背侧脑脊液流速峰值[(2.13±0.19)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的ADI值降低,脊髓空洞直径降低,CCOS评分增加,电生理监测异常者所占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新发神经功能损害、感染、脑脊液漏、瘫痪、呼吸衰竭及死亡患者。结论应用改良寰减压联合颈内固定治疗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及寰枢椎脱位,能有效地起到寰区减压及寰枢椎解剖复位的作用,脊髓空洞缓解率高、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术后并发症少。

  • 标签: Chiari畸形Ⅰ型 脊髓空洞症 寰枢椎脱位 寰枕减压术 枕颈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徒手旋转胎头在持续性横位和后位难产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年 5月 ~2019年 4月期间,我院产科应用持续性横位和后位难产产妇患者 148例,采用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一般组和治理组,每组 74例。一般组采用常规治疗处理,治疗组采用究徒手旋转胎头处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新生儿阿普加评分( Apgar)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发生新生儿产生产伤、产后出血的例数低于一般组( P< 0.05)、治疗组自然分娩例数高于一般组( P< 0.05);治疗组患者的 Apgar评分高于一般组( P< 0.05)。结论:将徒手旋转胎头应用至持续性横位和后位难产处理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减小产后不良反应的出现几率,促进产妇患者自然分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徒手旋转胎头术 持续性枕横位 枕后位难产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正骨手法 +小针刀治疗源性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8月 -2020年 6月期间在门诊收治的 98例源性大神经痛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使用正骨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正骨手法+小针刀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头痛程度以及压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头痛情况以及压痛情况比对照组好,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正骨手法 +小针刀对于源性大神经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头痛情况以及压痛情况,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正骨手法 小针刀 颈源性枕大神经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功能保留清扫以及传统改良清扫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 至2018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就诊顺序分成实验组(多功能保留清扫)和对照组(传统改良清扫)。每组93例,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 手术情况以及颈部淋巴结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甲状腺癌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传统改良颈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显微镜下前路内固定融合对颈椎病的疗效及减少不良反应。方法以颈椎病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均实施显微镜下前路内固定融合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疼痛评分、JOA评分均优于术前,P

  • 标签: 颈椎病 显微镜下颈前路内固定融合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股骨骨患者在围期采取临床护理疗效。方法 择取本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 40例股骨骨折患者,运用对比分析法观察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活动情况和并发症出现率。结果 40例股骨骨折患者通过我院医护人员精心护理和积极手术治疗,其住院时长较正常情况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增长,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反馈的护理满意度达 97.1%,出院后基本可正常生活。结论 对股骨骨折患者进行优质临床护理是促进患者恢复健康的有效手段,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围术期 临床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病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到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全部患者进行椎病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记录本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融合节段Cobb角、颈椎曲度。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65.8±10.5)min;中出血(200.5±50.8)ml。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钛网或融合器位移、内固定物松动。术后患者融合节段Cobb角、颈椎曲度大于术前,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术后依据JOY评分改善率评定疗效,其中优15例、良19例、可6例。结论: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疗效理想,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多节段颈椎病颈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 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钛板椎间融合器(cage)内固定治疗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6月行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因出现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而再次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54.15±8.60)岁(范围41~68岁)。责任节段包括C2,3 1例,C3,4 3例,C4,5 9例,C5,6 6例,C6,7 7例。采用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零切迹组)12例,前路减压钛板cage内固定(钛板组)1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吞咽困难Bazaz分级、植骨融合Eck等级、C2-C7 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33.38±21.26)个月(范围12~71个月)。零切迹组手术时间为(95.83±5.47) min(范围89~105 min);较钛板组的(121.28±8.24) min(范围106~131 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02,P=0.000)。零切迹组术后1个月吞咽困难Bazaz分级较钛板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126.000,P=0.022);术后3个月两组均无残留吞咽困难患者。零切迹组JOA评分由术前(9.50±1.31)分增至术后3个月(14.00±1.21)分、末次随访时(14.33±0.78)分,钛板组由术前(9.14±1.79)分增至术后3个月(14.29±1.07)分、末次随访时(14.71±0.73)分,两组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7.343,116.448,P=0.000)。零切迹组VAS评分由术前(5.33±1.67)分降至术后3个月(1.42±0.51)分、末次随访时(0.83±0.72)分,钛板组由术前(5.43±1.55)分降至术后3个月(1.86±0.66)分、末次随访时(1.43±0.76)分,两组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6.355,88.500,P=0.000)。零切迹组NDI由术前43.62%±9.31%降至术后3个月15.38%±3.23%、末次随访时14.99%±3.26%,钛板组由术前43.76%±8.47%降至术后3个月14.35%±4.61%,末次随访时14.22%±4.59%,两组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4.358,99.307,P=0.000)。零切迹组C2-C7 Cobb角由术前8.26°±2.92°改善至术后3个月15.69°±4.06°、末次随访时14.80°±4.18°,钛板组由术前5.53°±9.04°改善至术后3个月15.51°±6.75°、末次随访时14.68°±6.89°,两组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2.014,53.315,P=0.000)。随访期间未发生螺钉松动、断裂及食管损伤。结论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和钛板cage内固定治疗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及维持颈椎生理曲度。零切迹椎间融合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软组织损伤及术后早期吞咽困难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颈椎 脊髓压迫症 脊柱融合术 再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围期护理效果,分析对小针刀治疗肩腰腿痛患者实施的价值。方法 本院收治的肩腰腿痛患者均在确诊的情况下进行小针刀治疗,共计 64例,在患者入院后将其随机纳入两组中,其中 32例纳入参照组,其余纳入实验组,分别对其采取常规护理以及围期护理,并对这两种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探究。结果 从疼痛评分( VAS)上进行对比,两组的统计学对比结果显示( p<0.05),表示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进行对比,统计学结果显示( p<0.05),表示对比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实施围期护理可看出,在小针刀治疗的肩腰腿痛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小针刀 围术期护理 颈肩腰腿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老年股骨骨折全髋关节置换(THA)和骨折内固定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于本院治疗的88例中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均44例。对照组接受骨折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THA治疗。观察2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305.71±50.24)mL,多于对照组的(112.54±29.68)mL;手术时间(82.10±10.19)min,长于对照组的(60.89±8.51)min;Harris评分(82.45±4.16)分,高于对照组的(73.53±3.97)分;住院时间(15.29±2.17)d,短于对照组的(22.16±3.74)d;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1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中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接受THA治疗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确切且并发症少,利于缩短住院时间,但也存在损伤较大弊端。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中老年人 关节成形术置换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骨折手术配合及围期护理要点。方法 以本院为单位,在2019年1-12月间,选取60例行股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开展传统护理,观察组28例实施全程护理(术前护理、中配合、术后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85.71%)较对照组(59.38%)高(P<0.05)。结论 针对行股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通过中配合及围期护理干预,能提高康复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老年 术中配合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围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215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ERAS理念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7 d、术后30 d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理念应用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围期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了快速康复的目的。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老年股骨颈骨折 围术期 术后并发症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收治的 10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0例,对照组进行保守治疗,研究组实行 全髋关节置换。对两组患者术后优良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后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优良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全髋关节 置换和骨折内固定在中老年股骨胫骨 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中老年股骨骨折患者, 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骨折内固定作为临床治疗方案, 研究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作为临床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分析与对比。结果: 经两组患者术后治疗 结果得出,研究组患者中及术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的总优良率为70%, 研究组患者为 95%,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中老年股骨胫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中 出血量,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从而缩减患者住院时,对患者骨折愈合速度有促进作用, 临床应用具有显著优势。

  • 标签: 中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半髋关节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4-2020.9收治的老年股骨骨折的患者116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半髋关节置换)和实验组(全髋关节置换),每组58例。对于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并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手术相关指标中的手术时间以及中出血量高于参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相比于参照组较高,P

  • 标签: 半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