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症患者动脉监测在护理中的应用,以评估其对患者临床病情监测和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我们于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期间,招募了60例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实验组接受有动脉监测,对照组使用传统非侵入性血压监测方法。记录了患者的生命体征、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反应等数据。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血压监测方面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和连续性。他们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减少(实验组:4.2天,对照组:6.8天)。实验组中并发症和对照组相比发生率较低。结论:动脉监测在重症患者护理中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提供更准确的监测和干预,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这项技术应被积极纳入重症护理实践中,以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临床结果。

  • 标签: 重症患者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动脉监测的应用以及护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接诊的90例接受有动脉监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整体更低。结论:在实际针对患者实施动脉监测的过程中,通过合理选择护理方式,能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降低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监测在麻醉手术中的优质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就诊的82例行动脉监测的麻醉手术患者,普通干预组(41例):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组(41例):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效果。结果:优质护理干预组护理后SBP、MAP、DBP均更高[(101.73±8.41)mm Hg、(46.89±6.29)mm Hg、(77.13±8.14)mm Hg,分别对比普通干预组的(88.68±7.23)mm Hg、(41.67±5.33)mm Hg、(71.11±6.05)mm Hg](p<0.05);优质护理干预组护理后的HAMA、HAMD评分均更低[分别是(6.23±1.88)分、(7.23±0.13)分,分别对比普通干预组的(13.54±4.12)分、(10.39±1.14)](p<0.05)。优质护理干预组的并发症率更低[4.88%,同普通干预组的26.84%比较](P<0.05)。优质护理干预组的临床护理满意率更高[95.12%,同普通干预组的73.17%比较](p<0.05)。结论:行动脉监测的麻醉手术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其效果更佳。

  • 标签: 优质护理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麻醉手术
  • 作者: 初庆成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31639部队卫生连  广西凭祥市  532600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病例分析结果和文献分析情况确认有动脉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要点。目前临床分析动脉监测临床效果的方法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主,通过比对分析常规血压监测和动脉监测的精确度,以及不同血压监测方法下ICU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定有动脉监测的临床护理效果。经研究分析证实有动脉监测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ICU患者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危重病人动脉监测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动脉监测ICU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SBP、DBP、MAP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危重病人动脉监测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血压水平,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ICU危重病人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护理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关于机械通气病人接受有动脉监测的效果和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机械通气病人资料90例,病人全部接受有动脉监测,根据随机形式为病人分组,一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共45例为对照组,一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共45例为研究组,统计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性。结果  两组血压水平对比存在显著差异;两组出现并发症例数对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临床中对于接受有动脉监测的机械通气病人,开展优质护理干预能够良好控制病人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出现风险。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机械通气 护理对策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年患者心脏术后有动脉监测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100例心脏手术后行动脉监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动脉监测并发症发生率、满意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动脉监测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可降低动脉监测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满意率,可推广使用。

  • 标签: 成年患者 心脏手术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动脉监测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以医院ICU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两年间接收治疗的102名危重症患者当作本此研究病例,所有患者全部接受的是动脉监测治疗,并依据电脑分组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是参考组51名,探究组51名。给参考组一般性的护理干预,探究组则以此为基础,采取精细化的护理模式。把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命体征和护理后发生血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作为应用效果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两个组呼吸频率、血压水平等各项生命体征与护理前相比都有所优化,且探究组的优化程度更显著,组组之间差异包含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ICU 危重症患者 精细化护理 效果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中心静脉压(CVP)和动脉(IBP)测量过程中的校零时机及零点位置,为临床诊治提供更科学准确的监测结果。方法运用液体容器实验模型模拟连续压力监测系统的测压过程,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并结合血压的生理学及心血管解剖学知识,分析校零及标定CVP和IBP零点位置过程中充液导管系统内压力的组成及影响因素。结果校零时充液导管系统内的压力由大气压、加压袋压力、墨菲滴管液面与压力传感器的垂直距离(ΔH)水柱重力和导管壁阻力组成,此压力数值为基线0 mmHg(1 mmHg≈0.133 kPa);测压过程中当压力传感器置于容器最高液平面下10 cm水平位置时,不同的导管尖端位置测得的压力均为10 cmH2O(1 cmH2O≈0.098 kPa);当压力传感器置于容器最高液平面水平时,测得压力为0 mmHg。结论仅在评估到大气压、加压袋压力、ΔH水柱重力和导管壁阻力其中1个或多个条件发生变化时才需要重复校零;测量过程中应随时调整压力传感器于零点位置以消除静水压的影响,确保数值客观、准确。

  • 标签: 中心静脉压 有创动脉血压 校零 零点位置 测量 准确性
  • 作者: 宗莹,吴梦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淮安市八十二医院外科楼ICU,江苏 淮安223003
  • 简介:目的:分析ICU危重病人护理中,探讨动脉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次调研中,以2020.12-2022.12为截点,筛选本院接诊的110例ICU危重病人,按照不同血压监测方式,所有患者被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试验组,每组各55例患者,对照组,采取无动脉监测,试验组则实施动脉,对比两组实施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施两种不同血压监测方式后,对于休克病人而言,试验组采取的血压监测方式效果更好,相较于无动脉数据更具优势,两组数值对比,差值显著(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对于非休克病人来说,两种血压监测方式数据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U危重病人护理中,采取动脉监测临床效果突出,科学监测患者病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ICU危重病人护理;效果;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压监测在中心ICU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对我院中心ICU  156例危重患者进行血压监测与无血压监测,组选择桡动脉穿刺进行动脉连续监测,无组选择肱动脉进行无血压监测,15min记录1次。比较两组血压监测效果。同时对动脉监测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组收缩压为(13.26±1.06)kPa,明显低于无组(P0.05)。结论: 血压监测相对于无血压监测更能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情况,为临床提供直观、准确的数据,而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ICU 有创伤血压监测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血压监测的具体操作,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护理的相关内容,同时指出护理过程中相关技术和设备的改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落实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从而使血压监测的优势得到提高,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

  • 标签: ICU 有创血压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碲锌镉SPECT(CZT SPECT)心肌功能灌注显像(MFPI)获得的血管区域冠状动脉(简称冠脉)血流储备(CFR)与冠脉造影(CAG)测定的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之间的关系及其指导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6月至2022年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CZT SPECT MFPI测定并同期(3个月内)行CAG检查的42例患者[男30例、女12例,年龄(63.3±9.8)岁]。在血管水平计算CFR和FFR诊断心肌缺血(CFR<2.0,FFR<0.8)的一致性。计算冠脉狭窄≥70%对心肌血流下降的诊断效能。采用Kappa检验分析数据。结果42例患者共126支冠脉,其中30支(23.8%)CFR<2.0,33支(26.2%)CAG示狭窄≥70%。共有32支冠脉行CFR和FFR测定,27支两者结果一致,一致率为84.4%(27/32),其中6支两者均下降,21支均正常(Kappa=0.612,P<0.001)。在33支狭窄≥70%的冠脉中,13支CFR≥2.0;在30支CFR<2.0的冠脉中,10支狭窄<70%。冠脉狭窄≥70%诊断心肌血流下降(CFR<2.0)的灵敏度为66.7%(20/30),特异性为86.5%(83/96),阳性预测值为60.6%(20/33),阴性预测值为89.2%(83/93),准确性为81.7%(103/126)。结论CFR与FFR诊断心肌缺血良好的一致性。狭窄≥70%的冠脉中有近40%并不引起相应血管区域的CFR下降,CFR下降的血管中近1/3狭窄<70%。CZT SPECT测定的血管区域CFR对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精准诊断和介入治疗决策潜在的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血流储备分数,心肌 心肌灌注显像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椎动脉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本报告以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作为时间区间,并截取此段区间中我院接收的34例符合条件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为例作为报告数据中的提供对象,以穿刺模式不同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17例为每组人数,分别采用经股动脉穿刺与经皮穿刺桡动脉方法,分析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经皮穿刺桡动脉行椎动脉管内介入治疗脑血管病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桡动脉 股动脉 血管内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动脉流异常与胎儿不良结局的关联。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产前检查的孕妇74例,根据脐动脉流情况分为正常组(n=37)和异常组(n=37)。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脐动脉流异常组的孕妇胎儿生长发育受限(FGR)发生率、早产发生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死亡率均高于脐动脉流正常组(P<0.05)。结论:脐动脉流异常与胎儿不良结局强关联。

  • 标签: 脐动脉血流 胎儿 不良结局
  • 作者: 曹瑜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如东县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江苏 如东 226400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机械通气和无机械通气对肺动脉高压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为了促进肺动脉高压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研究就有机械通气和无机械通气的具体应用效果展开深入的探讨,将本院60例肺动脉高压并呼吸衰竭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并在分组后分别实施不同的机械通气措施,将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得到的不同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动脉血压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对患者采取机械通气的方式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但是相对来说更容易发生并发症。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管造影(CTA)技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 我院以2021年3月-2022年4月,收治的66例患者,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给予常规组传统诊断,观察组采取冠状动脉管造影(CTA)技术,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的狭窄程度诊断情况和临床诊断准确性。结果 在准确率等指标上,观察组改善情况,高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技术 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