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患者运用动脉监测的操作方法、监测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在2020年6月至12月收治的52例行动脉监测的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2组,对照组经桡动脉监测,实验组经足背动脉监测。对比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期间不良情况、动脉套管留置时间。结果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2.3%,高于对照组的73.1%;实验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脱管,对照组5例不良情况,分别为脱管、血肿、感染;实验组动脉套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 重症患者行动脉监测,应掌握好穿刺方法、监测技巧,同时做好导管及皮肤护理。其中,经足背动脉穿刺、监测效果要优于桡动脉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危重症患者 动脉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危重病人动脉监测的护理体会探讨。方法:选取ICU危重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进行动脉监测,按照接诊顺序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休克患者的是观察组,非休克患者的是对照组。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同方式测压值的情况。结果:连续监测72例ICU重症患者 ABP 与 NBP 24 h ,共测各518次的血压;相较于对照组27例(75.00%),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35例(97.22%)更高,对比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危重患者,实施动脉监测,发现更能准确反映特别是休克者真实的血压变化,通过加以正确且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提升护理满意度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 监测 护理 ICU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脉监测在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选取本院收治的4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同时进行动脉与无动脉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数值。结果:动脉监测的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高于无动脉监测,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器官功能障碍中应用动脉监测,可获取更为准确的血压数值,有利于临床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

  • 标签: 多器官功能障碍 无创动脉血压 有创动脉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脉监测(ABP)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护理手段。方法:对照分析我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动脉监测(IBP)在急危重症患者救护中的应用安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4月我院急诊抢救室49例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持续动脉监测后对治疗的效果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期间,无一例发生导管堵塞、滑脱,意外脱管及出现导管留置相关并发症等。结论:动脉监测具有直观、准确、及时,能动态反映急危重症患者24小时内血压变化的优点,它可以及时,准确地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极大地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桡动脉穿刺简单,导管维护方便,创伤小,对需要反复采集动脉气标本者可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样也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在急诊抢救室,对于危急危重症病人建立有血压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 急诊抢救室 急危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监测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实验所包含的对象是2019年5月-2020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0例患者,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包含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无动脉监测,研究组患者进行动脉监测,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值以及住院相关指标,分析动脉监测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对比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住院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神经内科 重症监护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动脉监测的过程中实施精细化优质护理,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所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给予对照组以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以精细化优质护理,就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比之对照组更佳,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来说,在有动脉监测方面,精细化优质护理能够获得显著效果,促进患者血压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比较高,因而具有良好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精细化优质护理 感染性休克患者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促红素对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患者动脉影响的药学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患者70例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随机1:1计算机分组方式分组,35例观察1组予以小剂量促红素治疗,35例观察2组予以大剂量促红素治疗;依据Hct治疗划分A组33例,B组37例。结果:观察2组患者DBP、SBP、Hb、MAP指标参数高于观察1组(P

  • 标签: 促红素 维持性血透 高血压 动脉血压 药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替普酶在体外溶解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动脉凝块模型的效果,探索阿替普酶用于颅内血肿化学消融的最佳浓度及作用时间。方法选取如东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2月至2020年6月在院的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每名患者抽取动脉30 ml,随机注入6支采血管(每支注入4 ml),沉淀离心后吸除血清,制备体外血凝块模型;取0.5、1.0、2.0、3.0 mg阿替普酶(rt-PA)、2万U尿激酶(u-PA)制成3 ml溶液分别加入相应血凝块试管内进行溶解试验,同时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3 ml;于30、60、90、120、150 min时测定溶解的血凝块体积。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数据间相关性。结果标准对比管初始血凝块体积大小男性大于女性[(1.53±0.17) ml比(1.36±0.16) ml,t=2.58,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30 min时血凝块体积男性大于女性[(1.33±0.18) ml比(1.15±0.13) ml,t=2.58,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HCT与初始、30、60、90、120、150 min标准对比管不同时间血凝块体积呈相关性,但随时间推移,血凝块体积与HCT的相关性越来越低(r=0.713、0.649、0.494、0.484、0.437、0.437,P<0.01);0.5 mg/3 ml rt-PA组体外溶血效果最好(0.2 ml/30 min),效果接近u-PA组。30 min至90 min溶解曲线上升快(k>0.5),90 min后溶解曲线变化趋于平缓(k<0.5),120 min、150 min溶解体积相同(k=0)。结论rt-PA低浓度组溶解动脉血凝块效率更高;加药120 min后作用停止。

  • 标签: 阿替普酶 尿激酶 高血压脑出血 动脉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采集动脉气分析标本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300例采集动脉气分析标本,全面落实各项护理措施,降低不良因素。结果:300例标本中,成功采血291例,穿刺失败9例,转为股动脉或足背动脉的采血。结论:ICU患者采集动脉气分析标本时,结合患者病情选择适合部位与采集方法,尽量维持耐心态度,可以保证检测结构的有效性,预防发生并发症。

  • 标签: ICU 动脉血气分析 采集标本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动脉气分析在全麻苏醒期的作用。方法 选取麻醉复苏室 2020年3月-2020年10全身麻醉后复苏患者372例,对动脉气分析结果明显异常者 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动脉气分析明显异常患者 21例,占病例总数的 5.65%,其中,其中氧合指数降低 7例,占 33.33%,高二氧化碳血症5例,占23.80% ,低血红蛋白血症4例,占 19.05%,高钾血症 3例,占14.29%,低钾血症 2例,占9.52%。结论 在全麻苏醒期行动脉气分析十分必要的,可以帮助麻醉医生及时发现患者内环境的异常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处理,对减少苏醒期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从而使患者安全地度过苏醒期。

  • 标签: 血气分析 动脉 全麻苏醒期
  • 简介:摘要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可能有需要血运重建的冠状动脉疾病。然而,许多NSTEMI患者并没有进行血运重建。CT血管成像似乎是对这些患者进行分层的有效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患者术后卵巢动脉及子宫动脉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本院于2015年12月~~2019年12月纳入75例胎盘植入产后出血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借助超声分别于术后4周及术后12周对患者卵巢动脉及子宫动脉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PSV))以及舒张末期流速((ED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4周的子宫动脉PI、RI、PSV、EDV等指标与术后12周相比差异显著,且术后2h及24h阴道出血量均少于术前((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肋外侧动脉(LCA)的血管造影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3例咯血患者的血管造影和血管造影CT资料,分析LCA的发出、行程和LCA参与肺内病变供血情况。结果在303例咯血患者中共检出24例30支LCA,其中左侧12支、右侧18支,单侧18例、双侧6例,均是胸廓内动脉(ITA)第一段的第一个分支。LCA从ITA发出点的水平,位于锁骨上方1支(3.3%)、后方27支(90.0%)、下方2支(6.7%)。LCA在第一前肋的后方进入胸内,沿着胸廓前部的内表面,在肋骨和肋间内肌的内侧与胸膜之间(解剖上的胸内筋膜)从内前上方向外下后方向行走,大多到腋中线平面。可用于行程分析的23例28支LCA大致表现为3种形状:⑴弧曲形,共13支(46.4%),显影的LCA较长,呈或浅或深的弧形弯曲;⑵高平形,共11支(39.3%),显影的LCA相对较短、位置较高且较平缓;⑶直斜形,共4支(14.3%),显影的LCA相对较长,以与ITA较小的夹角呈直线状斜向外下。共有10例11支(36.67%)参与对肺部病变供血,其中是咯血的第一、二、三、四、五咯血责任血管的分别为2、5、1、2、1支。结论LCA比较常见,血管造影和血管造影CT能很好显示LCA,认识LCA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肋外侧动脉 咯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肋外侧动脉(LCA)的血管造影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3例咯血患者的血管造影和血管造影CT资料,分析LCA的发出、行程和LCA参与肺内病变供血情况。结果在303例咯血患者中共检出24例30支LCA,其中左侧12支、右侧18支,单侧18例、双侧6例,均是胸廓内动脉(ITA)第一段的第一个分支。LCA从ITA发出点的水平,位于锁骨上方1支(3.3%)、后方27支(90.0%)、下方2支(6.7%)。LCA在第一前肋的后方进入胸内,沿着胸廓前部的内表面,在肋骨和肋间内肌的内侧与胸膜之间(解剖上的胸内筋膜)从内前上方向外下后方向行走,大多到腋中线平面。可用于行程分析的23例28支LCA大致表现为3种形状:⑴弧曲形,共13支(46.4%),显影的LCA较长,呈或浅或深的弧形弯曲;⑵高平形,共11支(39.3%),显影的LCA相对较短、位置较高且较平缓;⑶直斜形,共4支(14.3%),显影的LCA相对较长,以与ITA较小的夹角呈直线状斜向外下。共有10例11支(36.67%)参与对肺部病变供血,其中是咯血的第一、二、三、四、五咯血责任血管的分别为2、5、1、2、1支。结论LCA比较常见,血管造影和血管造影CT能很好显示LCA,认识LCA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肋外侧动脉 咯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气标本放置时间对检验结果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行动脉气检验的患者45例为对象,取患者桡动脉液为标本,在标本放置的不同时间点进行血气检验,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气检验指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动脉氧分压(PO2)、动脉氢离子浓度(pH)、碱剩余(BE)和血氧饱和度(SAT)、碳酸氢根(HCO3-)的水平变化。结果:采血后不同时间点患者PCO2和HCO3-的水平未见明显差异;采血后30min,pH出现差异;采血后60min,PO2出现差异;采血后90min,BE出现差异;采血后40min,SAT出现差异。结论:动脉气标本放置时间会对血液的pH、PO2和BE、SAT等指标水平造成影响,各指标检验结果发生明显异常的时间点不同,临床检验时建议采血后30min内完成检验,避免放置较长时间而影响检验结果。

  • 标签: 血气检验 动脉血气标本 标本放置时间 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行无机械通气治疗对动脉气、心率及呼吸频率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为研究时间区间,选取80例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展开分析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无机械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动脉气指标、心率及呼吸频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二氧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PaO2升高,PaCO2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突出(P<0.05);心率和呼吸频率治疗前两组患者比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持续血压监测在心脏介入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意义。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术治疗并接受持续血压监测的84例患者,进行随机抽取,各抽取42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分别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以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焦虑抑郁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病人的焦虑抑郁评分未见明显差异,经过护理,研究组病人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26.19%(P<0.05)。结论:心脏介入术中应用持续血压监测能准确掌握术中病人循环状态,有助于医护人员对病人血压搏动情况的掌握。特别在应用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能更好的改善病人焦虑抑郁情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持续有创血压监测 心脏介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有动脉压监测近年来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成人监护室中,血压监测能够及时、准确、持续性地反映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实时血压变化及血气情况,从而反应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及时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干预,是成人ICU常用的监测手段。本文对国内外ICU近几年有动脉压监测的应用及护理进展情况进行综述,包括监测部位的选择、动脉压监测的操作方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等,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对动脉压监测的护理水平,为临床提供指导和借鉴。

  • 标签: 成人重症监护室 有创动脉压监测 护理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