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机器学习法建立早期预测血流感染模型,为早期诊断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留取血培养1 9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培养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血流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随机森林模型筛选出与血流感染相关特异性指标,建立预测模型。结果预测早期血流感染指标包括胆碱酯酶(CHE)、降钙素原(PCT)、高密度脂蛋白(HDL)、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和血小板计数(PLT)。该模型在预测集和测试集中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96 6、0.874 7,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879 9~0.913 2、0.846 9~0.902 4。结论基于机器学习血流感染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细菌或真菌导致的血流感染,为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中心静脉导管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其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不仅影响原发病的治疗、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病死率,还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住院费用。而CRBSI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医院感染,因此我们要分析引起其感染的相关因素,感染途径,采取措施积极预防,从导管的选择、插管部位、消毒液的选择、操作环境、无菌技术、敷料更换、接头的消毒、输液装置的更换、导管堵塞的预防以及导管的维护等各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经验,依靠循证医学证据,使其可防可控可治,实现零风险、零感染、零宽容的目标。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中心静脉导管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其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不仅影响原发病的治疗、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病死率,还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住院费用。而CRBSI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医院感染,因此我们要分析引起其感染的相关因素,感染途径,采取措施积极预防,从导管的选择、插管部位、消毒液的选择、操作环境、无菌技术、敷料更换、接头的消毒、输液装置的更换、导管堵塞的预防以及导管的维护等各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经验,依靠循证医学证据,使其可防可控可治,实现零风险、零感染、零宽容的目标。
简介:摘要良好的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维持生存的生命通道,是血液净化完成的必要前提。对于动静脉内瘘尚未成熟、肾移植前以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过渡、生命期有限、心功能差、血管条件差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成为重要的及最佳的血管通路,在CRF患者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s,CRBSI)发病率逐年增加,对CRBSI认识不足、诊断困难、抗菌药物选择错误及已出现耐药的现状都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故本文围绕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病原菌特点、治疗加以综述。
简介:目的分析肠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厦门某三甲医院的50例肠球菌血流感染患者资料。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药敏结果统计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50例肠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中分离的病原菌包括26株粪肠球菌和24株屎肠球菌;患者基础疾病包括肿瘤17例、2型糖尿病5例、急性胆管炎3例等。易感因素包括导管留置29例、手术19例、低蛋白血症6例、粒细胞减少5例、入住ICU7例、使用呼吸机5例。23例患者存在原发感染病灶,其中感染肠球菌例数/感染例数比56.5%(13/23):尿路感染6/7、手术部位感染4/4和胆道感染1/4等。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全部敏感。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全部敏感,而屎肠球菌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100%敏感。对高浓度氨基糖苷类敏感的粪肠球菌菌株分别为庆大霉素50.0%(13/26)、链霉素65.4%(17/26);屎肠球菌为庆大霉素25.0%(6/24)和链霉素62.5%(15/24)。46例在血培养结果回报前经验性使用了抗菌药物,41例经验抗菌治疗不合适(占89.1%)。32例患者根据药敏结果针对性的调整用药,17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对于肠球菌血流感染,临床经验抗菌治疗常不合适,预后并不理想;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及时根据药敏结果针对性抗菌治疗对感染的控制及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流感染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特点,为血流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观察组为80例血流感染患者,接诊时间在2020.3-2022.12,对照组为同期接诊的80名健康体检者,观察组患者根据病原菌不同分为革兰氏阴性菌组(45)、革兰氏阳性菌组(35例),测定所有人员的凝血指标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革兰氏阴性菌组FIB水平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相关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感染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情况,其中 FIB水平较高者多为革兰氏阴性菌,对血流感染患者治疗中应重视对凝血功能的纠正与处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脓毒症患者早期发生血流感染(BSI)的临床特点、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纳入2019年1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脓毒症诊断24 h内留取血培养。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脓毒症24 h内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培养结果,随访患者并观察患者预后相关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及28 d存活情况。根据患者血培养结果分为BSI组和非BSI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脓毒症患者早期发生BSI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各危险因素对脓毒症患者早期发生BSI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脓毒症患者202例,其中BSI组62例,非BSI组140例。BSI组患者以合并腹腔感染为主(61.3%),非BSI组以合并肺部感染为主(49.3%)。BSI组脓毒症患者共分离出菌株76株,主要病原菌从多到少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6株(34.2%)、肺炎克雷伯菌11株(14.4%)、肠球菌7株(9.2%)、脆弱拟杆菌6株(7.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7.9%)。BSI组与非BSI组之间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体温、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入ICU前使用抗菌药物、腹腔感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SCr)、总胆红素(TBil)、血小板计数(PLT)、血乳酸(Lac)及高降钙素原(PCT)水平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低PLT 〔优势比(OR)=1.004,P=0.019〕、高Lac (OR=1.314,P=0.002)、高体温(OR=1.482,P=0.027)、合并腹腔感染(OR=2.354,P=0.040)、入ICU前未使用抗菌药物(OR=2.260,P=0.049)是脓毒症患者早期发生BSI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LT、Lac、体温、腹腔感染及入ICU前未使用抗菌药物预测脓毒症患者早期发生BS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1、0.686、0.594、0.592和0.590,PLT、Lac和体温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PLT 122.50×109/L、Lac 2.95 mmol/L和体温39.45 ℃,5项联合预测时的AUC最大,为0.754,敏感度为75.8%,特异度为68.8%。结论脓毒症早期发生BSI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比非BSI患者更重;低PLT、高Lac、高体温、合并腹腔感染及入ICU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是脓毒症患者早期发生BSI的独立危险因素,5项联合时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血流感染早期临床诊断中选择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62例血流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本院收治的62例非血流感染而局部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开展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比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PCT水平、CRP水平以及阳性率,分析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血流感染早期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流感染患者PCT水平、CRP水平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血流感染患者PCT阳性率、CR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血流感染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对比降钙素原或者C反应蛋白单独检测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用于血流感染早期临床诊断中具有显著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合并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147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合并血流感染为条件分为合并血流感染组(66例)与非合并血流感染组(81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各组同时期尿白细胞含量、血小板浓度(PLT)、C反应蛋白(CRP)水平、空腹血糖水平、白蛋白(ALB)水平、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结果合并血流感染组CRP水平、空腹血糖水平、D-D、PT、APTT和FIB明显高于非合并血流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血流感染组PLT、ALB水平及ATⅢ明显低于非合并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年龄、性别分布、TT及尿白细胞含量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0.05)。S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泌尿系统感染合并血流感染与CRP、空腹血糖水平、D-D、PT、APTT和FIB呈正相关性(P<0.05),与PLT、ALB及ATⅢ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PLT、CRP水平、空腹血糖水平、ALB水平、D-D、PT、APTT、FIB及ATⅢ水平为泌尿系统感染合并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测定与血培养联合在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114例同时进行血培养与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血流感染患者74例,血培养阴性患者40例.结果血培养阳性患者的PCT水平2.08(0.738~9.03)ng/ml显著高于阴性患者0.3195(0.15~0.9(3)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流感染者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组的血清PCT水平1.18(0.477~3.64)ng/ml明显高于革兰氏阳性球菌组7.291.45~55.2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T与血培养联合检测可作为快速排除和诊断血流感染的辅助手段,并有利于病原菌类型的初步判断,能为早期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关键词降钙素原;血流感染;诊断;意义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