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 CCU 中体位护理对急性心梗早期患者心脏机能的相关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01 月~ 2019 年 01 月 CCU 收治的 80 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体位护理),各 40 例。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心肌耗氧量。 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点的心肌耗氧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为 CCU 急性心梗早期患者开展体位护理,可显著降低心肌耗氧量,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脏机能,促进机体康复,临床具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CCU 体位护理 急性心梗早期 心脏机能 心肌耗氧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所发挥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在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作为护理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研究组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6min步行距离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短,6min步行距离长,并发症发生率低,数据与对照组相比有意义,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康复 早期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糖尿病、感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因素对心脏术后早期前胸裂开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261例心脏术后早期前胸切口裂开不愈患者。依据年龄、合并糖尿病与否、感染与否、是否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4个因素,将患者分别分为2组。低龄组(≤56岁)109例,高龄组(>56岁)152例;糖尿病组111例,非糖尿病组150例;感染组146例,非感染组115例;负压封闭引流组119例,非负压封闭引流组142例。通过网络或门诊随访患者胸骨切口皮肤有无红肿及破溃。评价比较各2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随访3~6个月患者胸骨切口皮肤均无红肿及破溃。低龄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2.7±3.6)、(24.9±9.5) d,与高龄组[(17.8±5.4)、(30.7±14.2)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59、13.861,P值均小于0.05)。糖尿病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4±4.6)、(29.1±12.4) d,与非糖尿病组[(14.7±3.8)、(27.7±9.1)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62、0.031,P值均大于0.05)。感染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5±4.3)、(30.6±14.1) d,与非感染组[(14.3±4.2)、(29.6±12.7)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75、0.648,P值均大于0.05)。负压封闭引流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6±3.7)、(32.4±13.2)d,与非负压封闭引流组[(15.7±4.2)、(23.9±10.7)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31、3.957,P值均小于0.05)。结论糖尿病、感染等因素并不影响心脏术后早期前胸裂开切口的愈合时间,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可缩短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年龄可作为判断切口愈合时间长短的一个重要指标。

  • 标签: 外科伤口裂开 伤口愈合 负压伤口疗法 年龄因素 糖尿病 感染 心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术后早期死亡原因,为改善此类患儿的临床预后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至2018年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的CHD术后死亡患儿临床资料,探讨其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主要死亡原因。结果CHD术后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013至2018年间病死率从2.2%降至1.2%。死亡时年龄<1岁患儿最多(250例,72.0%),死亡主要发生在术后1周(254例,73.2%),尤其是术后24 h内(101例,29.1%)和术后第2天(51例,14.7%)。死亡原因以术后残余或残留解剖问题为主(103例,29.7%),其次是心律失常(66例,19.0%)和肺高压(57例,16.4%)。与双心室患儿相比,功能性单心室患儿术后心力衰竭和肺高压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外科手术、体外循环技术的进步以及术后监护能力的提高,近6年CHD患儿术后病死率逐年下降;术后残余或残留解剖问题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临床工作中仍需加强对小年龄CHD患儿围术期的管理。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 死亡 儿童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病死率高,预后差。对于早期阶段心力衰竭的识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超声新技术的发展使早期评价心脏收缩功能受损成为可能。本文将对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包括组织多普勒成像、应变及应变率成像、三维超声、负荷超声、声学造影等,在发现心脏收缩功能早期受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心力衰竭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心脏收缩功能 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窒息性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后的早期是否就存在缺血性心肌挛缩。方法建立窒息及室颤诱导的大鼠CA模型,31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对照组、窒息组和室颤组。记录诱发CA过程中的心电图与血压;于CA 0 min时行血气分析检测;于CA 0、2、4、6和8 min分别测量大鼠心脏的长度和宽度;于CA 0和8 min时分别检测心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窒息组诱发CA所用时间长于室颤组[(237±20 )s vs (3±1)s,P<0.05];窒息组大鼠在CA 0 min已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及酸中毒,而室颤组大鼠血气检测各项指标基本正常;窒息组大鼠CA后心脏长度及宽度逐渐缩小,CA 6 min左右心肌挛缩达到极限,而室颤组大鼠心脏形态在CA后8 min内无显著变化;CA 0 min时窒息组心肌ATP含量已显著下降(P<0.05),而室颤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性CA早期即发生心肌挛缩,可能与窒息阶段ATP大量消耗有关。

  • 标签: 心脏骤停 窒息 室颤 缺血性心肌挛缩 三磷酸腺苷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入组,以动态分组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患者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8例患者以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LVEF、SF-36评分、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手术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早期目标导向活动在心脏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脏手术后入住ICU的患者200例,将2019年1—4月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9年5—8月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目标导向活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气管插管留置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转出ICU前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留置时间为(25.93±2.42) h、首次排气时间为(28.44±1.62) h、入住ICU时间为(38.63±4.91) h,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932、78.464、32.702;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出ICU前,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57.58±1.15)分,对照组为(49.32±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20,P<0.01)。结论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有利于心脏手术患者的早期康复,并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康复护理 心脏外科手术 早期目标导向活动 心脏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颅脑创伤(isolat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TBI)患者早期并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评估并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对iTB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创伤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23例中、重度iTBI患者,排除既往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入院后24 h内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左室收缩功能。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心脏收缩功能正常组(n=100)和收缩功能不全组(n=23)。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收缩压、心率、高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hs-cTnT),以及临床治疗变量(镇静药物、血管活性药的使用等)、是否行开颅手术治疗、住院期间临床结局(生存或死亡)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并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iTBI患者并发心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结果收缩功能不全组入院时收缩压(147.3±23.3)mmHg、心率(96.1±26.3)次/min、hs-cTnT(16.48±8.17)pg/mL,均高于收缩功能正常组(P<0.05),收缩功能不全组GCS评分低于收缩功能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心率(OR=1.129,95%CI:1.001~1.516,P=0.038)、GCS评分(OR=0.640,95%CI:0.445~0.920,P=0.016)、hs-cTnT(OR=1.054,95%CI:1.009~1.101,P=0.002)是iTBI患者并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hs-cTnT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63,P<0.01)。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高于收缩功能正常组(52.5% vs 22%,P=0.004)。结论入院时心率、GCS评分、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是iTBI患者病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hs-cTnT能够较好地预测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并发心功能不全iTB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更高。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可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心脏收缩功能不全 超声心动图 高敏肌钙蛋白T 收缩压 心率
  • 简介:摘要近年,随着我国器官来源的成功转型,心脏死亡后捐献肾移植数量越来越多,供肾质量评估与合理舍弃成为一个紧迫而重要的临床课题。本文报道2例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开放后移植肾暗紫超过半小时无缓解,但术后移植肾功能逐渐自行恢复。这种现象以往未见报道,希望本文给将来类似病例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物 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措施。方法:纳入从 2018年 11月到 2019年 1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 90例,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数量相同,并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心脏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在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后的护理满意度与治疗有效率。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的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都要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的差异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数据的探究可知,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措施在临床上应用效果好,可以加快患者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五级法早期活动 心脏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泵运动在心外ICU患者术后早期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心脏外科ICU收治的240例成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踝泵运动。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足下垂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0%)、足下垂(5%)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泵运动应用于心外ICU术后患者的早期心脏康复,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足下垂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且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踝泵运动 心脏外科ICU 心脏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快速康复综合护理在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行心脏手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112例,按照术后入住心胸外科监护室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心脏术后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予制定个性化的早期快速康复综合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脱机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总时间、术后并发生等情况。结果试验组一次性脱机失败的概率由14.30%降至3.70%,患者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缩短约2 d,患者住院时间缩短5 d,试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3.57%,显著低于对照组1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快速康复综合护理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增加患者肌力,有效预防ICU获得性衰弱,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早期快速康复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讨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原发性移植物衰竭的处理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74例心脏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者均采用巴利昔单抗免疫诱导,手术采用经典的双腔静脉吻合原位心脏移植。其中14例受者在术后早期出现原发性移植物衰竭,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体外膜氧合(ECMO)、ECMO+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以及单纯IABP的机械辅助循环支持。14例受者中13例为男性,女性1例;年龄为(51.1±9.5)岁(30~63岁);供者年龄为(42.7±6.5)岁(29~53岁);供受者体重比为0.91±0.12(0.73~1.27);供心缺血时间为(251.2±117.5)min(62~370 min)。所有受者均在术中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发现移植物功能衰竭(5例表现为右心室功能障碍,9例双心室功能障碍),故在术中体外循环停机前给予机械辅助循环支持,其中ECMO辅助2例,ECMO+IABP辅助8例,单纯IABP辅助4例。结果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发生原发性移植物衰竭者占18.9%(14/74)。出现原发性移植物衰竭受者5例(35.7%)住院死亡。ECMO脱机率为80%(8/10),IABP脱机率为100%。余9例存活受者,机械辅助循环时间:ECMO为(154.2±46.5)h(104~216 h),IABP为(176.2±64.5)h(78~288 h)。随访24个月,9例受者健康存活,门诊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心脏收缩功能良好,无明显排斥反应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机械辅助循环(ECMO和/或IABP)支持是其治疗心脏移植后原发性移植物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经机械辅助循环救治成功后,受者远期存活率及疗效满意。

  • 标签: 心脏移植 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 机械辅助循环
  • 简介:摘要:空压机是一种将气体压缩进储气罐并提高气体压力的机械设备,担负着为各种气动元件和气动设备提供压缩空气的重任。本文通过对云南铝业铝电解分公司动力厂空压站在用 2D-100/8-e³型活塞式空压机吸气阀升程、排气阀升程、活塞余隙来检测它们对容积流量的影响,并分析它们与同步电机运行电流、压力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实现该空压机最佳节能运行时的调节数据。

  • 标签: 活塞式 空压机 能效
  • 简介:摘要目的儿科心脏网络赞助了多中心协作学习研究,该研究实施了一项临床实践指南以促进孤立性主动脉缩窄和法洛四联症修复术后婴儿早期拔管。本文试图比较在实施早期拔管指南前后手术室麻醉和ICU镇静镇痛管理的差异。设计对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一项多中心研究的数据进行二次分析,比较指南实施前后麻醉、镇静和镇痛暴露的预定义变量。倾向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啶对早期拔管的独立影响。场所5家儿童医院对象240例接受主动脉缩窄或法洛四联症修复术患儿(指南实施前119例和指南实施后121例)。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临床实践指南实施后阿片类药物(49.7 mg/kg比24.0 mg/kg芬太尼等效物,P<0.001)和苯二氮卓类(1.0 mg/kg比0.4 mg/kg咪达唑仑等效物,P<0.001)术中总剂量降低,但中位挥发性麻醉剂暴露没有变化(1.3比1.5 MAC-hrs,P=0.25)。校正其他协变量后,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啶与早期拔管相关(OR2.5,95%CI:1.02-5.99,P=0.04)。ICU中更多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啶(43%比75%),但同时苯二氮卓类暴露频率(66%比57%,P<0.001)和累积中位剂量(0.5 mg/kg比0.3 mg/kg,P=0.003)在指南执行后均降低。结论早期拔管临床实践指南减少了阿片类药物和苯二氮卓类药物剂量,而不改变手术室使用的挥发性麻醉剂。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啶与早期拔管独立相关。术后早期苯二氮卓类暴露总量减少。

  • 标签: 早期拔管 镇静 右旋美托咪啶 婴幼儿心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术后康复护理的影响效果。 方法: 选择 2018 年 6 月至 2020 年 1 月在本院诊疗的 52 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按照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康复组,每组 26 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经生活质量评分表评价后,康复组术后疼痛、运动情况、精神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助于提高生存质量,促进预后效果,使患者能早日摆脱病症带来的痛苦,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康复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9 年 6 月~ 20 20 年 5 月 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作为研究的对象。 在患者选取中可采用数字随机 分 组法,并对 68 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措施,进一步分析临床病情。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改善结果优于对照组,在 CI 指标上,观察组为( 2.69±0.22 ) L/m 2 ,对照组则为( 2.28±0.41 ) L/m 2 。此外,在 SF-36 生活质量的评价中,观察组得分为( 85.3±5.6 ) 分,对照组为(

  • 标签: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 术 心功能指标 缺血性事件
  • 简介:【摘要】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l incompetence,CI)是复发性中晚期流产及早产的重要原因,发生率约为0.1%~1.0%。由宫颈机能不全引发的一系列事件严重影响到孕妇及新生儿的健康,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断标准、治疗及术式选择上,但只有明确宫颈机能不全的发病原因及高危因素,在孕前及妊娠期采取相应的干预方案,才能更加有效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的健康状况。现将目前对于宫颈机能不全的病因研究进展作如下报道。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