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急救护理新模式后危重创伤急救的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将信息化、网络化、整体化无缝连接的急救新模式对63例中重度创伤患者评估其危重情况及伤情,并快速作出计划,迅速实施急救措施,然后进行评价。结果应用急救护理新模式后,63例中重度创伤患者全部病情稳定后转入相关科室继续治疗,跟踪治愈率上升了13.77%,死亡率比以前下降了39.45%。结论无缝衔接急救护理新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明显提高了急救的护理质量,同时提升了急救护理队伍的应变速度和护士的综合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随团医疗保障无缝连接模式的应用研究,探究该模式在确保随团医疗保障安全有序方面的效用。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间,随团医疗保障无缝连接共218次随团应用资料。通过设计随团医疗保障预案、安排随团医护人员、准备随团药品器械、配置驻地医疗室和救护车、监测驻地食品卫生、设置医疗救援后续医院等相关模块,构建随团医疗保障无缝连接模式。结果在218次随团医疗保障中实现无缝链接,其中制定医疗保障应急预案37例,食品卫生监测、药品、心电图机、抢救箱准备218次,派出救护车87辆,随团医疗保障巡诊1526次,健康咨询920次,血压检测1090次,血糖检测1029次,随团医疗保障疾病诊治1024次,随团医疗保障涉及各部门沟通4945次,补充药物和物品271次。结论随团医疗保障无缝连接的实现,打破了传统管理方式,模糊各个部门分割的界限,使得随团医疗保障全程一体化,环环相扣,确保了医疗保障的安全有序。

  • 标签: 随团医疗保障 无缝隙连接模式 应用研究Application Research of Seamless connection in the regiment medical security
  • 简介:在心脏中,缝隙连接(gapjunction,GJ)是存在于相临心肌细胞间的一种由特殊膜蛋白通道组成的具有亲水性的特殊低阻抗区域,它的主要功能是介导细胞间电和化学信号的传导。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近年来随着对AF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GJ与AF的关系正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脏缝隙连接 心房颤动 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 发病机制研究 化学信号 细胞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心肺复苏及无缝连接急救中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诊科呼吸心跳停止行心肺复苏的患者100例,均为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急救干预(对照组,n=50)与应用急诊护理流程干预(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急救信息平均受理用时、呼叫-出车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一般情况判断平均用时(30.2±3.2)s,对照组(45.2±1.9)s,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气管插管、心电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完好率、器械摆放合理率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88%,86%,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出诊速度(3.8±1.2)min,对照组(6.1±2.4)min,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急救技术实施成功率、患方满意度率均高于对照组,差错事故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及无缝连接急救中应用急救护理流程,可增强院前、院内急救时效性,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院前心肺复苏 无缝隙连接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性休克患者行无缝连接急救护理对急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其中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无缝连接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急救时间、急救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参照组更低,且急救成功率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行无缝连接急救护理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 急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性休克患者行无缝连接急救护理对急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其中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无缝连接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急救时间、急救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参照组更低,且急救成功率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行无缝连接急救护理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 急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脑组织细胞之间存在广泛的缝隙连接蛋白和泛连接蛋白。由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细胞构成的神经血管单元通过缝隙连接蛋白和泛连接蛋白构成的细胞膜通道整合和处理信息,从而维持神经系统的动态平衡。脑缺血后,细胞膜通道通过参与兴奋毒性、炎症反应、血脑屏障损伤等病理机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维持缝隙连接蛋白和泛连接蛋白的正常功能对于保护神经元免受缺血性脑损伤至关重要。

  • 标签: 脑缺血 连接蛋白类 缝隙接合部 谷氨酸 炎症 血脑屏障
  • 简介:摘要缝隙连接可构成细胞间通讯网络,对细胞的新陈代谢、内环境稳定、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理过程起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缝隙连接与肺发育及肺部炎症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密切相关,如急性肺损伤、哮喘、囊性纤维化、特发性肺纤维化及肺高压等。因此,调控缝隙连接来阻断相应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希望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 标签: 缝隙连接 缝隙连接蛋白 呼吸系统 疾病 肺发育
  • 简介:缝隙连接(gapjunction,GJ)是相邻细胞间传导通讯的一种特殊膜通道结构,缝隙连接在骨组织中各细胞间物质及信号传导通讯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缝隙连接通讯(GJIC)及connexin43(Cx43)在骨质疏松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缝隙连接 CX43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探讨无缝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妇产科收治患者中选取住院患者90例(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收治)开展本次研究,分为两组,其中实施常规护理的45例划分至对照组,实施无缝护理模式的45例划分至研究组,比较两组不同护理模式下感染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总感染率,对照组8.89%(4/45)>研究组2.23%(1/45);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91.12%(41/45)

  • 标签: 无缝隙护理 妇产科 感染预防控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妇产科的服务质量和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妇产科的护理工作繁多复杂。通过分析妇产科的护理现状,从影响妇产科护理质量的几个关键因素入手,提出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的安全管理措施,其主要包括:重视对患者入院后的健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建立健全安全护理管理制度。护理人员要在医院的各种护理技术培训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在与病患沟通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及时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工作,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不断提高妇产科的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妇产科 质量控制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人体细胞间广泛存在缝隙连接通道,这种特别的结构,允许小分子水溶性物质和离子在两个细胞间流通,产生了“细胞间直接通讯,细胞间能量、营养物质及代谢终产物的从新分配”。因缝隙连接通道有条件的开关,造就了缝隙连接通道的可控性、方向性及目的性,即缝隙连接可成为人体又一独立、重要的系统,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左右着缝隙连接系统的开关,控制着人体能量及营养物质的分配,从而左右着人体全身器官的兴衰存亡。缝隙连接系统有类似“中医经络系统”的功能。可从新认识“梦境形成、再灌损伤及癌症等”诸多医学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 标签: 缝隙连接 梦境 经络 再灌损伤 癌症
  • 简介:摘要:目的(Objective):本研究旨在探究缝隙连接蛋白在痫性发作过程中神经元同步化中的作用,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缝隙连接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以揭示其在痫性发作中的潜在作用。方法(Methods):本研究在2023年8月至2023年11月期间进行了实验,选用S-D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采用4-氨基吡啶诱发癫痫发作,而对照组不做处理,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海马区缝隙连接蛋白36的表达。结果(Results):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实验组中缝隙连接3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01)。结论(Conclusions):实验结果表明,缝隙连接蛋白在痫性发作中扮演关键角色,其通过调节神经元间的同步性活动影响痫性发作的发生和发展。这些发现有望为未来痫性发作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治疗策略。

  • 标签: 痫性发作 神经元同步性 缝隙连接蛋白 实验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缝护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2例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取无缝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通过采取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经过相应护理后的心理状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对比分析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分别为(34.61±9.53)、(41.23±8.12),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28例,满意17例,一般9例,总满意度为96.43%(54/56),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80.36%(45/56),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采用无缝式护理模式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缓和医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无缝隙护理模式 常规护理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缝护理模式在急腹症急诊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急诊入院的84例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2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开展无缝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分诊时间、确诊时间、入院 2h内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分诊时间、确诊时间、入院 2 h内手术率均高于常规组,陪诊人员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腹症急诊患者实施无缝护理模式可缩短各个环节的耗时,提高入院2h内手术率,降低并发

  • 标签: 无缝隙护理 急腹症 急诊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Cx43抑制剂甘珀酸(CBX)对癫痫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2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癫痫组、癫痫+溶剂组、癫痫+CBX组,每组30只。后3组大鼠海马内注射海人酸(KA)制备颞叶癫痫模型。癫痫+CBX组大鼠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CBX(20 mg/kg),癫痫+溶剂组大鼠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6、12、24 h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CA3区磷酸化(p)-Cx43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的表达,造模后24 h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海马CA3区p-Cx43和LC3的定位及其阳性细胞的吸光度值,造模后30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癫痫组、癫痫+溶剂组大鼠造模后6 h、12 h、24 h海马CA3区p-Cx43、LC3蛋白的表达均增加;与癫痫组、癫痫+溶剂组比较,癫痫+CBX组大鼠各时间点海马CA3区p-Cx43、LC3蛋白的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显示,p-Cx43定位于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中,LC3定位于海马神经元胞质内。与假手术组比较,癫痫组、癫痫+溶剂组大鼠海马CA3区p-Cx43、LC3阳性细胞的吸光度值增加;与癫痫组、癫痫+溶剂组比较,癫痫+CBX组大鼠海马CA3区p-Cx43、LC3阳性细胞的吸光度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癫痫组、癫痫+溶剂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与癫痫组、癫痫+溶剂组比较,癫痫+CBX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X通过抑制癫痫大鼠海马CA3区星形胶质细胞p-Cx43蛋白的表达,减弱神经元自噬,从而减轻其认知功能损害。

  • 标签: 缝隙连接蛋白Cx43 自噬 认知功能 颞叶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无缝护理管理手段的外科手术后护理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了解其具体的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了对照试验方法,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将外科120名病患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共60例患者进行不同的术后护理;结果 采用无缝护理管理的观察组相对于普通护理方式的对照组具备更好的护理效果,在护理满意度、护理矛盾、护理错误控制上均有较好表现;结论  无缝护理管理在当下具备推广价值和意义,应当在完善人员培训教育和强化医患沟通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无缝护理管理发展。

  • 标签: 无缝护理 外科护理 泌尿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