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介绍后路内固定治疗Ⅱ齿状骨折的方法.方法28例Ⅱ齿状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患者采用经后路Apofix及C1,2经关节螺钉治疗.结果共放置经关节螺钉55枚,其中1例因椎动脉损伤仅进行了单侧放置.术后并发感染2例,经清创治疗后愈合,无内固定失败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随访6~34个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Magerl技术联合Apofix技术是治疗Ⅱ齿状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和提高植骨融合率.

  • 标签: 治疗后 齿状突骨折 联合 并发症 放置 关节
  • 简介:齿状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颈椎损伤,Anderson—D’AlonzoⅡ骨折即齿状与枢椎椎体连接处的骨折,其晚期骨不愈合的发生率高,因此目前所争论的问题也都集中于对其治疗的方法上。国内近几年开展了齿状螺钉内固定术,虽然保留了寰、枢椎的功能,提高了骨折愈合率,但系切开手术,创伤大,组织剥离多,也易损伤颈部重要的血管、神经。从2003年11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经皮纯钛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齿状骨折、脱位患者12例,效果满意。

  • 标签: 寰椎 枢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21岁。晨起后觉颈部疼痛,活动部分受限,由其战友为其行颈部按摩治疗。颈部肌肉放松后自觉症状明显缓解。当行颈部斜搬时,听到'喀'的响声后,颈部疼痛明显加重,头颈部运动完全受限,伴双上肢麻木,急来我院就诊。查体:患者处于保护性头左旋、颈部右倾位,颈椎屈伸及旋转活动均受限。双上肢各肌肌力正常,皮肤感觉正常。X线片显示枢椎齿状基底部骨折,无移位,齿状与寰椎两侧块间距对称。MRI显

  • 标签: 治疗 病例报告 颈部斜搬 枢椎齿状突骨折
  • 简介:颈部外伤致枢椎齿状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后果严重的骨折.由于该部位解剖结构及功能的特殊性,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如果不及时诊治将会导致寰枢椎不稳及颈脊髓的急性或慢性压迫,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

  • 标签: 寰枢椎后路融合 APOFIX内固定 治疗 齿状突骨折
  • 简介:目的评估寰枢椎钩内固定治疗齿状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一年半来6例手术病人的手术及疗效.结果手术方法符合生理要求,内固定可靠.结论寰枢椎钩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坚强牢靠,并发症少.

  • 标签: 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 寰枢椎钩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3种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齿状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齿状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行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包括Gallie钢丝法7例,Brooks钢丝法7例,Apofix椎板夹内固定法4例.结果:术后16例寰枢椎脱位完全复位,2例大部分复位(复位不满意才另行枕颈融合,不在此列).经0.5~10年(平均4.5年)随访,除1例术后6个月死亡外,其余17例均获骨性融合,其中钢丝断裂而植骨已融合1例,寰椎后弓钢丝切割断裂移位后融合1例;所有患者颈痛全部消失;8例有脊髓病症状者中,1例无改善(术前JOA评分分别为5分),其余7例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分别为13~17分.结论:3种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均有其适用性,是治疗齿状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有效方法;Apofix椎板夹为寰枢椎后路融合术的首选内固定方式;术前牵引复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齿状突骨折 寰枢椎脱位 脊柱融合 后路 内固定 治疗
  • 简介:斜坡部脑脊液界漏较少见,普通方法修补较困难。我院今年收治1例床斜坡部缺损所致脑脊液鼻漏的病人,采用经鼻蝶入路进行修补,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l病例报告女性,53岁,于10年前曾有头部外伤史,受伤数天后界流清水样物,持续约一周左右,未经治疗自愈。其后病人偶感头痛,并长期低热(37.4℃左右),于1999年7月开始再次出现异流清水样物的症状。在外院行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提示蝶窦后壁斜坡处缺损,蝶窦积液(图1,2)。转至我院后,遂在全麻下经口鼻蝶人路常规显微显露蝶窦底,进入蝶窦后,见其内有浅黄色积液,粘膜与蝶窦壁粘连且较薄,用垂体刮匙尽量刮除,在蝶鞍后壁与斜坡

  • 标签: 脑脊液鼻漏 鼻蝶入路 床突-斜坡部缺损 显微手术
  • 简介:本文报告一例特殊类型的枕寰融合,仅以寰椎左横与特大的乳相融合而左右侧块及前后弓均游离,并伴有'椎动脉管'形成和寰椎畸形等.本例不支持Hollinshed关于寰枕融合'至少包括一侧块'北的观点[1],国内文献中未见相同个例[2,3].现报告讨论如下.

  • 标签: 单横突型 寰枕融合 大乳突旁突 椎动脉管 寰椎畸形 病例报告
  • 简介:一台美乐M2180彩电,开机后半分钟内图像正常,然后慢慢出现锯齿状扭曲,本来竖直的电线杆变成曲线状(如图1b所示)。约20分钟左右锯齿状现象开始减轻,30分钟后基本恢复正常(如图1a),其故障现象变化很有规律。

  • 标签: 锯齿 扭曲 图像 原因 故障现象 曲线状
  • 简介: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是起源于真皮纤维组织细胞的一种低恶性肿瘤,多发生于成年人的躯干及四肢。临床上常表现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突出于皮肤的结节,切除后易复发。当典型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梭形瘤细胞和胶原纤维呈车辐轮状排列存在时,其诊断并不难。但是,若瘤组织出现较大区域或整个区域的粘液变性,即粘液DFSP,其诊断就显得较为困难,且易误诊为

  • 标签: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粘液型脂肪肉瘤 病理分析 粘液变性 DFSP 胶原纤维
  • 简介:在数学仪器发展良好、工程地质学取得很大成就条件下,今天很难重新评估具体确定自然构造斜坡变形和稳定程度的可能性。其原因是:确定破坏源时的稳定性理论、监控一测量仪器和计算方法的不完善。作者认为,滑坡移动机理的多因素和未能充分研究是各种计算方法不完善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讲到滑坡现象模拟的数学或其他方法时,可以论述的仅是理论基础和现实假说的最大近似法。

  • 标签: 数学模拟 滑动 计算方法 测量仪器 工程地质学 稳定性理论
  • 简介:水下斜坡斜坡底部沉积体系是大多数海洋和湖泊盆地充填的主要组成,并且构成了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主要目的层。7个基本岩相建造单元构成了斜坡体系:(1)浊积岩河道充填;(2)浊积岩叶状体,(3)席状浊积岩;(4)滑块、滑塌和碎屑流席、叶状体及舌榫;(5)细粒浊积岩和席状沉积物;(6)平积岩堆积物;(7)半深海披盖和充填。补给沉积物的粒径是对河道及叶状体形态、滑塌和碎屑流沉积物的尺度及重要性的主要控制因素。硅质斜坡体系有两个常规系列。堆积(移积的)体系包括扇、冲积裙和盆地底河道,组成了上覆三角洲、海岸带、大陆架或冰川体系。根据沉积物结构和补给大陆架物源的模式联合确定出移积体系的岩相结构。点源建造了沉积扇;线源建造了叫做斜坡裙的走向拉长的三角图状斜坡沉积物。大陆架边缘三角洲提供了一种特别普通的过渡物源几何形态,形成了退覆三角洲补给裙。内源体系(包括退覆裙、峡谷充填和大型滑塌复合体)记录了斜坡的再沉积和再建造的过程。

  • 标签: 沉积体系 硅质碎屑 底部 沉积相 盆地充填 分类
  • 简介:斜坡训练一般是指利用起伏的野外丘陵山坡地形,以及变化范围在3°~25°的坡道上进行练习。对提高练习者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发展速度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突破速度障碍,改进步长步频,摆臂等技术起着主要作用。当今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世界中长跑强国,从基础训练的准备期到比赛及以后的调整期,全年各个训练阶段都安排了许多不同量和强度的斜坡训练内容,把此项内容作为一项基本训练手段,取得了十分优异的运动成绩。下面介绍常见的运用斜坡进行中长跑训练的方法。

  • 标签: 中长跑训练 斜坡 心血管系统 埃塞俄比亚 速度耐力 力量耐力
  • 简介:<正>跨进80年代,撑竿跳高的世界纪录不断刷新。由1980年波兰运动员科札基耶维奇的5.72米到1984年苏联好手谢尔盖·布勃卡的5.94米,在短短的四年时间内将成绩提高了22厘米,共10次刷新世界纪录,进展速度是空前的。我国撑竿跳高成绩的进展也较快,现在的全国纪录已达5.48米,但跟世界纪录相比,还有46厘米之差距。我们认为:我国撑竿跳高运动成绩跟世界先进水平差距除了运动员开始训练年龄比较大外(据85年全国撑竿跳高集训比赛材料,我国进行撑竿跳高专项训练的平均年龄是14.3岁,苏联运动员布勃卡10岁开始专项训练,15岁已经达到4.80米的水平),其主要原

  • 标签: 撑竿跳高 运动员 传统教法 斜坡道 世界纪录 跑道
  • 简介:肛肠外科小手术多采用肛周皮肤穿刺、局部麻醉方法。由于其手术部位有丰富的末梢神经,非常敏感,无论是麻醉、手术还是术后,患者都特别疼痛。直肠黏膜为植物神经支配,对针刺不敏感,所以选择齿状线上直肠黏膜穿刺、局部麻醉的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1]。

  • 标签: 齿状线 直肠黏膜 局部麻醉 肛肠外科 手术 肛周皮肤
  • 简介:目的报告显微手术切除21例岩斜坡脑膜瘤的临床结果及手术技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岩斜坡脑膜瘤的临床征象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肿瘤全部切除18例,次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患者至今全部存活。结论确保病人手术后生存质量是最主要的手术目的。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良好的显露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当肿瘤巨大或肿瘤与正常组织间蛛网膜间隙消失时,避免强行牵拉,采取次全切除肿瘤,术后辅以γ刀治疗残余肿瘤。

  • 标签: 岩斜坡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二、冲突规范的特点冲突规范作为国际私法的法律适用规范,由于冲突规范是一种法律适用规范,法律关系都是冲突规范的范围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