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放射性肠炎是腹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的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持续增高和放射治疗的广泛运用,放射性肠炎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给患者也带来了身心负担。诱发和加重放射性肠炎的影响因素众多,本文将放射性肠炎可能的诱发及加重因素做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放射治疗患者照射区域皮肤涂抹皮肤防护剂对预防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数字表格中的奇偶序号规律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医护人员给予常规皮肤护理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照射区皮肤涂抹皮肤防护剂,观察围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皮肤状况,统计皮肤反应发生率、损伤程度以及发生皮肤损伤的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皮肤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皮肤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本文对放射性废闪烁液的来源及特点进行了梳理,根据废闪烁液的特点探讨了采用现场固化、异地焚烧处理的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对异地焚烧处理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固化处理的方法及条件进了试验,对渗油率、燃烧减重比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废闪烁异地焚烧处理技术路线是基本可行的。
简介:摘要:根据世界核电厂发展的数据,世界上有11%的电力来自于核能,我国大陆的核能生产总量在2019年末只有4.88%。截止到2021年4月,我国内地拥有49个核发电设备,总计51027MW。中国核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核电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它所产生的辐射污染也对人们的身体和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按照每百万KW核电站每年的垃圾废物包体积50m³的保守计算,目前我国每年放射性废物的总质量是2551m³。另外,核电站在使用和维修期间,常常会遇到积压的低中放射性固体废弃物,它们的贮存时间和容量都超过暂存库的设计能力和贮存时限,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低放射性废物。
简介:摘要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脑胶质瘤的应用已超半个世纪,大量研究得到一致结论,该疗法微创安全有效。脑胶质瘤因较少发生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更具备形成新治疗模式的潜质,但是由于缺乏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这样循证医学高级别的证据,难以确立放射性粒子治疗在脑胶质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研究缓慢的原因为颅脑结构的特殊性和神经系统肿瘤的复杂性,无论是神经外科、肿瘤科、介入科,还是影像科医师,单独完成放射性粒子治疗脑胶质瘤手术,均因遇到不同的技术瓶颈而难以开展。因此,建立放射性粒子治疗脑胶质瘤规范与共识,有利于解决该治疗方面的技术瓶颈,形成相对统一的治疗流程与规范,从而使该项技术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使更多脑胶质瘤患者获益。本文主要基于放射性粒子治疗脑胶质瘤技术建立起治疗规范与共识,主要涵盖了共识形成的基础,放射性碘-125粒子治疗脑胶质瘤物理学基础、临床应用及治疗流程等。
简介:摘要放射性皮肤纤维化是电离辐射作用于皮肤组织后的晚期效应,是放射性核事故和肿瘤放疗等之后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放射性皮肤纤维化表现为皮肤外观的改变、皮肤弹性消失与挛缩、皮肤坚硬难以捏起折痕,可伴发毛细血管扩张、疼痛与瘙痒,部分患者甚至会发生进展性的纤维化,反复出现皮肤感染。目前关于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也缺乏针对性的救治手段及有效治疗药物。因此,深入探索电离辐射所致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机制,寻找更有效的防治手段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等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旨在为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本文对飞机的机身表面放射性污染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放射性去污的可行性和技术方案,为实现无二次废液产生的去污工艺的实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适合于民用去污设施及作为应急去污处置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