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传统文化理念和行动实践中,教育效率与公平犹如"熊掌和鱼不可得兼"一样,是两个先后差序甚至对立性的性能价值存在、判断、选向、建构和选择,二者的实现往往被理解、阐释、设计和实践成下述关系模式:以对方的退让、萎缩和牺牲为条件,或以双方的分裂、对抗与压制为前提,甚至以公然的忽悠、偏袒与弃守为策略。形成这一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未能科学地用更为普遍和上位的教育社会生态事实与理念对此进行客观合理的全质性考察、解释、把握和建构。教育效率与公平是每一个教育社会成员体现、参与、创造和享有教育社会生态全质有质量生存价值的两个基本性能、选向、层面、标准和方式,是教育生产的实质性能与教育生活的本质目标有机统一的全质价值形态,它完整地赋予、决定和要求现实教育社会生态有效生产的全员差异性和公平生活的共生共享性之间的有机融合平等统一和相互体现渗透支撑。科学健全的社会体制、文化价值与行动实践的设计、选择、践行和评价自然、应该且必然是教育效率公平化与教育公平效率化生态性一体同行共建双赢的全质性生态形态。
简介:近来,随着城镇医疗救助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医疗救助给付的公平性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08-2012年287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运用基尼系数与泰尔指数测量与分解法,考察了城镇医疗救助给付水平不平等性地区差异的构成因素和贡献因素。结果发现:城镇医疗救助给付存在比较严重的"横向不公平"问题。特别是2010年以来,城镇医疗救助给付水平的地区不平等性日趋显著。其中,从地区特征来看,给付水平的不平等性主要来自地区内,以东部地区不平等最为严重。从给付结构来看,"一次救助"(资助参保)较"二次救助"(大病救助)不平等性更为凸出。本研究还发现,加大"一次救助"人均给付的投入力度,有助于降低总体给付的不平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