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次借助某变电站新建工程试桩的抗拔承载力试验,在地层分层界面处桩体中埋设钢筋计,测得地层分界面处桩身轴力,计算桩周岩土抗拔侧阻力。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当桩身轴力超过一定量后,钢筋计拉力突增,为桩身逐渐出现裂缝,部分桩身混凝土不再承担拉力,桩身轴力逐渐向钢筋转移。试验各级载荷作用下整个桩身均有抗拔阻力存在,上部桩周的抗拔阻力整体大于下部抗拔阻力,上部桩周抗拔阻力增长率整体大于下部增长率。本次测得桩侧各岩土层极限抗拔侧阻力的下限值为:人工填土为191kPa,黏土111kPa,残积土42kPa,强风化泥岩36kPa。以上结果对抗拔桩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乳腺癌淋巴水肿是常见并发症之一,造成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暂无根治方法。国际淋巴学会将水肿程度可分为四期,改善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症状,国内外等权威组织均推荐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抗阻力训练。本文通过检索近五年内知网、医脉通、维普、万方数据平台,包括指南、临床实践信息、中华护理杂志等各种文献,共纳入24篇,从概述,禁忌症,抗阻力训练形式、强度、效果,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研究性总结。认为结合个体化锻炼、专业人员指导抗阻力训练,对BCRL患者是安全且有益的。医护人员应考虑患者的个人情况及锻炼条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抗阻力训练方案,从而确保训练依从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抗阻力训练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0)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n=30)实施早期抗阻力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分(FIM);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IM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FI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早期抗阻力训练,可促进其康复,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针对40例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采取渐进式抗阻力训练方法结合药物治疗,通过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骨密度的改善程度,说明运动结合药物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和预防作用,减少骨质疏松症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长抗阻力性肌力训练防治颈型颈椎病的作用;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康复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推拿,康复组加用等长抗阻力性肌力训练;结果康复组不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都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总治疗次数、半年复发率及一年复发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长抗阻力性肌力训练不仅对治疗而且对预防颈型颈椎病都有明显的效果,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并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桩是一种历史悠久、目前仍被广泛使用且不断发展完善的基础形式,其主要作用在于穿过软弱的压缩性高的土层,利用自身的刚度把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到强度更高、压缩性更低的土层或岩层上,以满足建筑物对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本文对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的发挥性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并简单介绍了利用这些成果的新桩型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