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共抑制受体又称免疫检查点受体,在调节免疫应答、维持机体免疫稳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共抑制受体所在通路为治疗靶点的生物制剂已被研发并推广至临床应用。作为近年发现的新的共抑制受体之一,业有研究证实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免疫酪氨酸样抑制基序(TIGIT)的异常表达与肿瘤、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综述拟对TIGIT的分子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小结。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mmunosuppression and catabolism syndrome, PICS)的早期警示因子,以期加深对严重创伤后慢性危重症病理变化的认识。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于同济医院创伤外科严重多发伤患者276例。入选标准: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27分,年龄≥18岁,住院时间>15 d。排除标准:既往有恶性肿瘤、免疫性、消耗性、代谢性疾病史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APACHE Ⅱ评分,以及伤后第3天的营养及免疫指标等资料,通过t检验、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PICS的早期警示因子。结果并发PICS患者为PICS组(102例),不伴PICS的患者为N-PICS组(174例)。PICS组与N-PICS组相比,年龄偏大,伴发颅脑与胸部损伤多。在伤后第3天,PICS组IL-6、IL-10水平更高,Treg细胞比率更高,NK细胞计数和分类以及活化T淋巴细胞比率更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65岁(OR=2.375,95%CI: 1.442~4.531)、同时伴有颅脑及胸部创伤(OR=2.846,95%CI: 1.522~5.361)、GCS≤8分(OR=3.431,95%CI: 1.843~8.512)、伤后早期IL-10>10 pg/mL(OR=2.173,95%CI: 1.751~5.614)、Treg细胞比率>7%(OR=3.871,95%CI: 1.723~6.312)是严重多发伤后并发PICS的早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5岁、同时伴有颅脑及胸部创伤、GCS评分、伤后早期IL-10和Treg细胞比率可作为多发伤后并发PICS的早期警示因子。早期警示因子的发现将为早期甄别严重多发伤后潜在并发PICS的高危患者及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创造可能。
简介:摘要 血友病 A 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凝血因子 VIII缺乏或完全缺乏引起。它的特征是反复出血,主要发生在肌肉和关节,可发展为使人衰弱的关节病。几十年来,按需或预防性静脉输注FVIII浓缩物的替代疗法一直是血友病A的主要治疗手段 。抑制剂的形成,即针对FVIII的中和抗体的发展,仍然是血友病A患者需要克服的主要挑战,在30%-40%的重度A型血友病患者中发生,在非重度A型血友病患者中高达5% 。FVIII因子抑制物的形成过程是多因素的,可分为遗传和非遗传因素,其中遗传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它包括了种族、FVIII基因突变、HLA II类单核苷酸多态性、免疫基因多态性、血型。
简介:目的探讨牛初乳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牛初乳低、中、高剂量组。观察不同剂量牛初乳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三个剂量组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组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模型时照组(P〈0.01)。三个剂量组溶血空斑数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但低、高剂量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三个剂量组校正后吞噬系数α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中剂量组脾脏T淋巴细胞中CD4+百分比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牛初乳能够有效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脾脏CD4+百分比。
简介:摘要甲亢突眼是甲亢病常见一种并发症,目前没有理想的治疗手段。我们开展云克、尼美舒利、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甲亢眼病的疗效观察40例Graver眼病病人随机分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单纯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治疗组在ATD治疗的基础上采用99Tc-MDP注射液(含99Tc-MDP16.5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10次一疗程,间隔十五天开始下一疗程,共三个疗程。同时口服尼美舒利50mgtid、雷公藤多甙片200mgtid、连用三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对照组45%,两组疗效相比差异非常非常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FT3和FT4均下降非常显著(P<0.01),两组相比尤以治疗组下降更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TGAb和TpoAb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TpoAb也有所下降,但TGAb反略有上升(P<0.05)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联合用云克、尼美舒利与雷公藤多甙片治疗Graver眼病疗效好,有一定的应用前景。Graver眼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约占Graver病病人的13%-45%1。与体内多种自身抗体如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有关。其早期组织学变化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氨基葡聚糖(GAG)沉积和水肿(炎性活动期),晚期为眼球后纤维化(静止期)。该病临床表现多样,病因复杂,多重免疫紊乱,其治疗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对本病尚缺乏统一满意的疗法。本研究联用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尼美舒利与雷公藤多甙片治疗Graver眼病,以评价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