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扁桃体摘除术后扁桃体窝血肿的发生原因并探讨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统计2011年2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扁桃体摘除术的90例患者在术后形成扁桃体窝血肿的发生率,随后分析发生扁桃体窝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进而总结此类患者的致病因素并探讨出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90例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者在术后有19例发生扁桃体窝血肿,因此发生率为21.11%;总结其致病因素主要是手术过程中止血不彻底、手术结束后患者因咽部强烈活动或剧烈咳嗽而导致手术缝合部位撕裂、创面感染等;针对发生扁桃体窝血肿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按压止血操作,与此同时给予止血药并维持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结论扁桃体窝出血形成血肿在扁桃体摘除术后的发生率较高,影响病情,因此在扁桃体摘除术中应止血彻底、操作得当,以降低扁桃体窝血肿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扁桃体炎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效果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探讨。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扁桃体炎患儿99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49例)和实验组(50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围术期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可接受度、SAS评分、SDS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8.00%VS28.57%,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扁桃体炎患者应用围术期护理的效果十分满意,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对减轻患儿疼痛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应用于儿童慢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借助数字随机选择法,抽选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慢性扁桃体炎患儿,并根据护理模式异同进行分组研究,即甲组50例实施基础护理,乙组50例实施循证护理,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甲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88.0%,护理满意度评分是(86.5±2.0)分,明显低于乙组的100%、(98.8±1.0)分,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扁桃体炎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当中配合循证护理,有助于增强提升治疗疗效,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在临床的应用价值非常高。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刀切除扁桃体术后感染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超声刀切除扁桃体术后患者300例,对患者均应用超声刀切除扁桃体,依据感染情况进行分组,未感染组患者260例,术后没有发生感染情况;感染组患者40例,术后均发生感染,对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刀切除扁桃体的未发生感染组患者年龄、住院治疗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其他组织感染等均优越于感染患者,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住院治疗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其他组织感染等,均为其感染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超声刀下切除扁桃体的感染因素主要为年龄因素、住院治疗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是否存在其他组织感染,同样也是感染发生的独立因素,因此在进行扁桃体的超声刀切除,对存在上述感染因素患者应给予预防感染和重点关注,尤其是对年龄较小、身体条件较差,同时手术操作时间长及存在其他组织感染情况的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3月于我院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5例,采用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对照组85例,采用传统扁桃体剥离术。记录、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白膜脱落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1w内疼痛程度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白膜脱落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P<0.05);两组的术后继发性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安全有效,但因术后脱膜时间较迟,患者需注意饮食以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的围术期安全护理研究。方法选择收治120例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安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围术期的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1.67%vs20.00%)、护理满意度(98.33%vs83.33%)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小儿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的围术期对其实施安全护理,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可供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防止扁桃体摘除术后出血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74例头颅外科病人,依据随机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为37例,对照组运用自来水制成的冰块试试冷敷止血护理,观察组则选用自制10%盐水冰袋于术后对颈部进行冷敷。结果10%盐水冰袋持续3h时的温度最低为-5℃,此时冰霜均融化成冷水,而自来水冰袋3h时的温度最低仅为2℃,形态乃为冰+水。至此,10%盐水冰袋具有较长的降温持续时间,且呈现为冰霜状,将其放置于病人颈部,具有较佳的止血效果。观察组患者止痛、止血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10%盐水冰袋较为松软,与患者体表具有较大接触面积,便于固定,且具有较长的低温持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