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攻击行为,亦称侵犯行为,是针对他人做出以直接或间接的伤害,包括以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为目的的一切行为。攻击行为普遍存在于儿童之间,阻碍了儿童的社会性、个性以及认知的发展,严重影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有多种,既有生物学因素,又有家庭、学校、社会文化传统和大众传媒等社会因素,还有个体认知因素等。因此,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干预矫正策略可以从认知训练,情绪宣泄,意志培养和行为干预等四个方面入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干预和矫正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4例躁狂症患者按照有无攻击行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精神症状及治疗依从性等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结果介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并观察护理后患者躁狂量表(BRM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及经济条件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的躁狂症状严重、不遵循医嘱、攻击行为2次以上、治疗效果差及不良环境因素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BRM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躁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减少患者躁狂症状和攻击行为,在临床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病住院患者的攻击行为的高危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133例出现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分为针对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61例患者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常规护理,针对护理组7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及针对患者攻击行为的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药物治疗措施,干预4周后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情绪波动,占43.61%;病友是患者攻击行为的主要目标,占66.46%;攻击方式以徒手为主,占59.40%;干预4周后针对护理组的BPRS评分和MO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积极的药物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缓解及稳定患者的情绪,防止攻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