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攻击行为的常规处理策略是,教师基于外在规范评判学生的行为,鼓励好的行为、矫正不良行为攻击主体的明确、攻击规则的遵守、攻击情绪的引发以及攻击现场的剖析有助于明晰攻击行为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教育者的专业判断,进而选择恰当的处理策略。处理策略的现象学转向是指由常规的审判、责怪、矫正转向行为主体的意义世界,改变其感知客观世界的方式,其外在行为自然随之而变。教育者要理解学生行为的意图,感受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求主动的自我认识、建立可能自我图式、形成跨情境的稳定性。

  • 标签: 攻击者 处理策略 自我
  • 简介:摘要:本文围绕着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分别从认真倾听,自己人心理效应和共情技术三个方面谈沟通技巧。旨在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听、思、说三个具体步骤,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减少学生之间因缺乏语言沟通而导致不和谐事件的发生,避免因语言使用不当导致校园语言攻击行为,有利于创建文明和谐校园。

  • 标签:
  • 简介:摘要:特殊儿童之所以产生攻击行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在于孩子,更在于家长和学校。尤其是对于特殊儿童来说,本身在心理和生理上已经受到了创伤,如果不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合理引导,问题将会更加严重。本文着眼于此,重点分析了特殊儿童之所以产生攻击行为,在追求感官刺激、引起身边人的注意以及获得具体事物的满足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并且根据原因进一步提出家校合作的方法策略,主要包括培养儿童兴趣爱好、给予儿童关注尊重、科学合理的进行引导以及营造健康家校氛围这四个方法。

  • 标签: 特殊儿童 攻击行为 家校合作 行为引导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疾病中的一种,目前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由于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期较为漫长,中途擅自停药极有可能造成病情复发。本文对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精神分裂症护理进展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复发 原因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对改善男性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研究期,70例男性精神病患者,利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模型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n=35)、对照组(n=35),前组施以多元化护理,后组施以常规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后自知力SDSS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后外显攻击行为MOAS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男性精神病患者,多元化护理有助于患者提升自知能力,降低外显攻击行为趋势,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元化护理 男性 精神病 攻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于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精神障碍患者中应用情绪管理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62例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诊的暴力攻击行为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2组,各31例。其中,给予常规护理的为参照组,给予情绪管理护理的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于护理前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无差异(P>0.05),护理后其发生均减少,且研究组均数更低,组间及同组均可见明显差异(P<0.05)。于护理有效性上研究组方案更高,数据于组间显示出明显差异(P<0.05)。 结论 于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精神障碍患者中应用情绪管理,能够较好的稳定患者情绪,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保证良好的护理效果,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暴力攻击行为 精神障碍 情绪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2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1例(行利培酮治疗)和观察组41例(行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MOAS评分、BPRS因子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喹硫平治疗能够促使患者攻击行为和精神症状改善,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喹硫平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优质护理对预防精神分裂症患儿发生攻击行为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从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观察两组危险性行为发生率、精神病评估量表(BPR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伤人、自伤以及毁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焦虑、抑郁、思维障碍以及缺乏活力等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机体活力,减少攻击行为,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优质护理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66例为对象,随机分组,每组33例,对照组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联合利培酮,分析效果。结果 在治疗后一周、三周、八周,观察组的MO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丙戊酸钠联合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控制患者攻击行为,而且服药安全度比较高,具备优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 利培酮 丙戊酸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运用利培酮和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产生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进行分组,每组29例,参照组运用利培酮进行治疗,研究组运用利培酮和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OR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一周、四周后,研究组MORS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 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过程中,运用利培酮和丙戊酸钠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推广的意义。

  • 标签: 利培酮 丙戊酸钠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且资料完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1例,将行利培酮治疗的30例作为对照组,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31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MOAS、BPRS评分更低,研究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显著,且有利于改善患者攻击行为和精神症状。

  • 标签: 利培酮 丙戊酸钠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采用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具有暴力攻击行为患者46例,使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口服奥氮平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具有良好治疗治疗效果,建议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暴力攻击行为 奥氮平 丙戊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伴攻击行为患者治疗时用小剂量丙戊酸联合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方法 用2020年8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64例精神分裂伴攻击行为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2例。参照组用抗精神病药物,观察组联合用药,比较相关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比参照组相关评分更佳,差异大(P<0.05);但并未显示不良反应差异(P>0.05)。结论 联合治疗将相关评分调整到最佳,疗效更有保障,应用价值高。

  • 标签: 丙戊酸 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伴攻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 共抽取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于2019年1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童年期虐待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情绪失调和特质愤怒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SF)、Buss-Perry攻击性量表(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BPAQ)、情绪调节困难量表(Difficulti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scale,DERS)、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量表(state-trait anger expression inventory,STAXI)对1 333名大学生进行施测,采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共同方法偏差分析,采用Mplus 8.3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链式中介效应分析,并且使用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大学生童年期虐待、攻击行为、情绪失调和特质愤怒得分分别为(33.624±8.211)分、(53.995±12.307)分、(91.781±17.518)分、(23.352±5.477)分。相关分析表明,童年期虐待、攻击行为、情绪失调、特质愤怒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209~0.614,均P<0.01)。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童年期虐待对攻击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直接效应值为0.121,占总效应的35.8%;童年期虐待对攻击行为的总间接效应显著,总间接效应值为0.217,占总效应的64.2%;情绪失调在童年期虐待和攻击行为之间的效应值为0.035,占总效应的10.4%;特质愤怒在童年期虐待和攻击行为之间的效应值为0.108,占总效应的31.9%;此外情绪失调、特质愤怒在童年期虐待和攻击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效应值为0.074,占总效应的21.9%。结论童年期虐待能直接正向影响攻击行为,并且情绪失调和特质愤怒在童年期虐待和攻击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 标签: 童年期虐待 攻击行为 情绪失调 特质愤怒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本院64例精神分裂伴攻击行为患者,随机分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PANSS评分和MOAS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对比,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治疗过程中,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和攻击行为,同时能够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 攻击行为 抗精神病药物 丙戊酸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4例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1月-2021年01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片治疗,观察组另加丙戊酸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1周、治疗3周和治疗5周的MOAS评分和PANSS评分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0.05)。 结论 给予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和攻击行为,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丙戊酸镁 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治疗效果 氟哌啶醇片
  • 简介:摘要:道德推脱是指个体产生的一些特定的认知倾向,这些认知倾向包括重新定义自己的行为使其伤害性更小、更大程度的减少自己在行为后果中的责任和降低对受伤目标痛苦的认同。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道德推脱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相关文章,结合我校中低年段学生发生攻击行为的实例分析及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从学生个体内部机制的角度出发,对我校中低年段学生攻击行为与道德推脱各维度相关性进行调查,并针对如何减少这一行为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 标签: 攻击行为 道德推脱 责任最小化 中低段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效果展开研究。方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且在治疗期间有攻击行为患者纳入到本次的对比实验中,采用双盲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在研究中分别应用单纯抗击精神病药物和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所得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于精神分裂症且存在攻击行为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小剂量丙戊酸镁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