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急诊创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急救前、急救中和急救后三个阶段,实施连续不间断的护理服务,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输液、疼痛评估和处理、创面处理等。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分阶段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 观察组在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疼痛评估结果、抢救途中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最大程度地控制和稳定患者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4月至 2023年06月就诊于我院的急诊创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无缝隙急救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确诊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及两组患者对急诊创伤护理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患者确诊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分别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创伤护理中,采取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急救效率、缩短急救时间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2年1月,止于2023年3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急诊就诊的创伤患者,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急诊创伤患者病例数为76,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38;其中,常规护理模式用于对照组,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用于实验组,就2组护理效果展开比较。结果:护理效果比较,实验组确诊时间、急诊科室停留时间、急诊到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急诊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创伤护理中应用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能够优化救治成功率,缩短救治的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创伤护理中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的运用意义。方法:观察目标是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创伤病人,共60例,通过双盲法平均划分成A组与B组,A组病人实施传统急救护理模式,B组病人实施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对比不同护理模式下病人的救治成功率、急诊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经过相应的急诊护理干预后,相较于A组,B组病人的救治成功率显然更高,B组病人的急救效率明显更优,且A组病人的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各项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对于急诊创伤护理而言,通过对无缝隙急救模式的有效运用,能够提高病人的救治成功率,为病人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出现率,为病人提供更为迅速、高效及优质的护理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救护理干预小儿重症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21年8月至2022年11月之间收治的74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常规小儿重症护理予以对照组,急救护理给予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以及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等肺功能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以及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重症肺炎患儿采取急救护理,有助于及时帮助患儿进行有效治疗,改善患儿肺功能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在脑卒中患者抢救方面的作用,找寻提升急性脑卒中抢救成活率的方法,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方法 医护人员要改变传统的抢救护理方法,构建以三级护士为主体,所建立的急救护理小组为中心的急救护理模式。对比2021年到2022年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护理中,抢救人员参与的时间。分析脑卒中患者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以及确诊到后续接受专科治疗的时间、伤残率、死亡率等等,并分析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对护士配合的满意度等等。结果 医院设置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之后,护士参与抢救的时间,以及患者从接诊到确诊时间,从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的时间明显缩短。将患者分成对照组、急救组之后,两组患者诊疗情况,经过比较差异之后有明显的不同。结论 脑卒中抢救阶段,通过构建急救小组的模式,能够保障急救工作的实效性,缩短救治时间,以及提升救治实效性、成功率,以及降低致残率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