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时间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n=50)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n=50)采用超早期康复训练,分析训练前后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相较于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实施超早期康复训练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超早期康复训练 急性缺血性脑卒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脑卒中多由颅内大血管出现急性闭塞引起,且具有发生率高、病死率高、残疾率高等特点,不仅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加重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在患者出现不可逆神经损伤之前,应快速对于血管再通,促进其血流的恢复,对患者缺血半暗带组织挽救,以改善其预后。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替辅酶对缺血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60例AIS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30例,给予阿替辅酶0.6mg/kg,最大用量60mg;其中,药物剂量的10%在1min内静脉注射,90%加入0.9%NS液40ml在微泵下静脉注射>1h。对照组30例用依达拉奉等静滴治疗,其疗程为14天。结果溶栓后溶栓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经治疗1W后,溶栓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49%,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具有特异性局部溶栓作用,微泵下静脉注射安全有效。

  • 标签: 阿替辅酶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运用急诊介入开通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2例在2015年2月-2018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划分为观察组(急诊介入开通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各41人。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及生存质量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管再通率(78.05%)较高(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生理症状、躯体症状、睡眠状况及心理症状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运用急诊介入开通治疗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血管再通率,可以进行积极普及推广。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诊介入开通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替罗非班在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的60名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个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将替罗非班注射到观察组手术靶血管中,保持24小时静脉滴注,对照组不使用此法。结合全脑血管造影图像对两组患者脑血流级别状况予以分析,详细查看各小组术前、术后的评分情况。结果将药物注射进动脉后,观察组血流比例要比对照组高;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后的24小时评分中比对照组低;结论替罗非班在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效果相对明显,有助于病人血流灌注的进一步改善,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替罗非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急性缺血脑卒中静脉溶栓闭环管理,缩短患者从就诊至溶栓治疗时间(DNT)。方法对溶栓流程中导致延误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导致失效的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结果流程优化后,DNT由改善前(63.52±15.092)分钟缩短至(53.75±16.220)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脑卒中静脉溶栓闭环管理的建立,可有效缩短DNT。

  • 标签: 脑卒中 静脉溶栓 时间 院内延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模态MR检查对评估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及侧枝循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医院收入的60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实行调查研究,选择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均实行多模态MR检查,对患者缺血半暗带及侧枝循环予以评估,分析评估结果。结果60例患者中,基于体积测量方法评估磁共振灌注-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阳性占据53.33%,阴性占据46.67%。基于体积测量方法评估磁共振灌注-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阳性患者DWI图像资料和PWI图像资料相融合图像的Alberta卒中早期CT评分分数平均值是2.75分,阴性患者评分分数平均值是0.25分。基于动态MR血流图的ASITN/SIR侧枝循环分级为1级2例,2级30例,3级20例,4级8例。结论在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及侧枝循环评估中采取多模态MR检查存在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多模态MR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半暗带 侧枝循环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脑卒中 (AIS)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骤急,且预后并发症多。 AIS患者因众多因素常伴随沉重的精神负担,易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方法 2016年 3月 -2019年 2月中心医院收治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 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NIHSS)、病残程度或日常生活依赖性评分 (RS)、焦虑评分 (SAS)、抑郁评分 (SDS)、日常活动能力评分 (ADL)以及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结果 两组护理前 NIHSS、 RS、 SAS、 SDS和 AD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 NIHSS、 RS、 SAS和 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ADL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促进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的功能恢复,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负性情绪 循证护理 治疗依从性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微量白蛋白与急性缺血脑卒中病程进展、预后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急性缺血脑卒中的患者150人,将其分为尿微量白蛋白(MAU)阳性组(80人,30mg/L<MAU<300mg/L)和对照组(70人,MAU<30mg/L),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等一般资料,完善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及不同时期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量表),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进而评估患者预后转归。结果入院时MAU阳性组与对照组的NIHSS评分差异明显,经过住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评分明显高于同期MAU阳性组患者评分,且后期随访发现,MAU阳性组患者的NIHSS评分略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各个时段MAU阳性组患者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时MAU阳性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缺血脑卒中MAU阳性患者NIHSS评分恢复缓慢,复发风险较高,故临床上通过控制MAU提高患者的NIHSS评分,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研究 预后转归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尿微量白蛋白与急性缺血脑卒中病程进展、预后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5年 4月至 2016年 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急性缺血脑卒中的患者 150人,将其分为尿微量白蛋白( MAU)阳性组( 80人, 30mg/L急性缺血脑卒中 MAU阳性患者 NIHSS评分恢复缓慢,复发风险较高,故临床上通过控制 MAU提高患者的 NIHSS评分,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 急性缺血脑卒中 临床研究 预后转归 尿微量白蛋白 (MAU)是指常规尿蛋白检查阴性,但用放射免疫或酶免疫等敏感方法才能检测到尿微量蛋白或检出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加,具体定义为尿白蛋白排泄率 (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达到 20~200μg/min或 30~300mg/d。现已认为, MAU是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受损的表现之一,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征象,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其作为一种血管损伤标志已得到共识 [1]。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 MAU普遍存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其发生机制可能有别于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相关的微量蛋白尿 [2]。国内李慧明等纳入 67例首发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研究表明,在调整急性缺血脑卒中基本危险因素后, MAU是急性缺血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而且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 MAU阳性率有明显差异 [3]。本研究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探究尿微量白蛋白与急性缺血脑卒中病程进展、预后转归之间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 2015年 4月至 2016年 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急性缺血脑卒中的患者 150人,将其分为尿微量白蛋白( MAU)阳性组( 80人, 30mg/L 1.2方法 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入院后需在 1周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并在同日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NIHSS评分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越重,反之则表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较轻。本研究对 150名患者进行为期 6个月的调查随访,定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1.2.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需经 SPSS22.0统计学软件统计和分析,其中可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不可计量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进行卡方检验, 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4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住院 1个月内、出院后均进行了 NIHSS评分,结果发现入院时 MAU阳性组与对照组的 NIHSS评分差异明显,经过住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评分明显高于同期 MAU阳性组患者评分,且后期随访发现, MAU阳性组患者的 NIHSS评分略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4。 表 4MAU阳性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 NIHSS评分比较 分组 NIHSS评分 NIHSS评分 INHSS评分 NIHSS评分 (治疗前) ( 1月后) ( 3月后 ) (6月后) MAU 32.16±2.16 35.45±1.45 36.21±3.25 39.31±3.46 阳性组 对照组 35.58±1.73 37.36±2.15 39.62±3.12 41.46±2.13 统计值 5.327 4.326 2.731 2.185 P值 0.018 0.036 0.216 0.262 2.5随访情况 150名患者均进行了为期 6个月的跟踪随访,其中 MAU阳性组失访人数为 10人,对照组失访人数为 5人。 1个月时死亡患者共 12人,死亡率为 8%,其中 MAU阳性组死亡 9人,对照组患者死亡 3人, 1个月时复发患者 0人; 6个月时死亡患者共 23人,死亡率为 15.3%,其中 MAU阳性组患者死亡 16人,对照组患者死亡 7人, 6个月时复发患者 15人,其中 MAU阳性组患者复发 12人,对照组患者复发 3人,由此可见各个时段 MAU阳性组患者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 1个月时, Χ 2 =5.73, P=0.001; 6个月时, Χ 2 =4.89, P=0.047), 6个月时 MAU阳性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近些年来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患者预后较差,致残率和致死率相对较高,故积极控制其相关危险因素对于降低发病率,提高诊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正常肾小球基底膜具有 3~4 nm的微孔,并带有一层负电荷 (具有孔径屏障和电荷屏障 ),使血管中带负电荷的中等分子及大分子蛋白质不易通过。临床上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小球基底膜滤过孔径增大以及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均会导致尿液中白蛋白排出量增多,出现微量或临床白蛋白尿 [4]。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时 MAU阳性组与对照组的 NIHSS评分差异明显,经过住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评分明显高于同期 MAU阳性组患者评分,且后期随访发现, MAU阳性组患者的 NIHSS评分略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 6个月各个时段 MAU阳性组患者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 1个月时, Χ 2 =5.73, P=0.001; 6个月时, Χ 2 =4.89, P=0.047), 6个月时 MAU阳性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目前有关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MAU的产生机制尚不明了,既往认为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呈现尿微量蛋白的高发率机制可能是: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患者发生脑卒中时己经发展到动脉病变期和内脏病变期,在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长期影响下,肾血管床和脑血管床均发生了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发生了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尿微量蛋白的高发率 [5],有研究指出通过纠正调节神经体液异常,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有效降低 MAU的发病率,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 MAU水平判断病情进展和患者预后,且这种检测手段方便易行,可在基层医院开展,对急性缺血脑卒中 MAU阳性患者及时干预可有效改善预后、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郑天衡 ,高建 ,朱鑫璞 ,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关系探讨 [J].中国卒中杂志 ,2014,9(5):399-403. [2] 金雅丽 ,张倩 ,郭艺芳 . 微量白蛋白尿 [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9,17(3):283-285. [3] 杨静 ,李会强 .健健康体检检测微量白蛋白尿临床意义 [J].临床荟萃 ,2012,27(3):241-242. [4] Lee M, Saver JL, Chang KH, et al. Impact of microalbuminuria on incident stroke: a meta-analysis[J]. Stroke, 2010, 41(11):2625~2631. [5] Mondol G, Rahman KM, Uddin MJ, et al. Protein uria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ischemic stroke among diabetic patients. Mymensingh Med J. 2012, 21(3):439~444.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4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2人。常规组实施神经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共治疗2周。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有效率98.08%比常规组80.77%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临床价值高,即可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还可提高肢体运动能力。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至2019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28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4例)与治疗组(14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rt-PA(重组组织型纤维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35.71%),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rt-PA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至2019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28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4例)与治疗组(14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rt-PA(重组组织型纤维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35.71%),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rt-PA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评价长春西汀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本次的讨论对象为80例急性缺血脑卒中的患者,在我院的收治时间均在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并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银杏达莫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长春西汀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右侧椎动脉、左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是95.00%,比对照组高20.0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使用长春西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药物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使用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评价长春西汀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本次的讨论对象为 80例急性缺血脑卒中的患者,在我院的收治时间均在 2017年 7月至 2018年 8月,并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银杏达莫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长春西汀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右侧椎动脉、左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是 95.00%,比对照组高 20.0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使用长春西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药物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使用推广。

  • 标签: 长春西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9年1月收治的83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研究组43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应用阿司匹林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及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疗效确切。

  • 标签: 替罗非班 阿司匹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这种方法也被逐渐应用在了对急性缺血脑卒中病人的临床治疗上。为了充分了解到这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选择了从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间我院治疗的80位急性缺血脑卒中病患当做是响应的研究对象,并且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组的患者数量主要是40位。对于试验组病患而言,使用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于治疗组病患而言,需要使用常规治疗手段。经过对其治疗成效展开全面探究与分析,对照组患者和试验组患者在评分和巴氏指数两个方面存有的差异性非常明显,具备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与此同时,对照组病人的Lp—PLA2、ox—LDL以及hs—CRP等情况同样和试验组有明显的差距(P<0.05)。这样的现象表明在急性缺血脑卒中病患临床治疗过程当中运用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手段非常重要,值得被临床应用。

  • 标签: 替罗非班 阿司匹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针刺联合 丹红注射液治疗 急性缺血脑卒中( IMS)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110 例 IMS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治疗组 和对照组,每组 55 例。两组患者均采用 常规的内科 治疗措施 ,对照组加用奥拉西坦,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 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 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白细胞介素 6( IL-6) 以及 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 的 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的提高( 92.73% VS 78.1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组治疗后 hs-CRP、 IL-6以及 TNF-α水平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和 丹红注射液治疗 IMS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的 降低机体 炎性因子水平,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针刺 丹红注射液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中卒患者150例,其中75例进行常规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75例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状况以及NIHSS评分比较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实验组比对照组要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有效率实验组比对照组要高(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急性缺血脑卒中,提高治疗效率,能够更好的恢复运动,减少对神经功能的缺损,患者满意度更高,医患关系和谐,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