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早在1910年,Olsder报道1例男性青年患者反复发作心绞痛,死后尸体解剖却发现其冠状动脉正常,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直到1967年,Likoff等首先报道一组有典型劳累型心绞痛。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女性患者,才引起临床重视。1973年,Kemp等首先将此征候群命名为X综合征。1991年,Cannon等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观察提出“X综合征”的主要特点是冠状微小动脉异常。因此建议称为“微血管性心绞痛”。诊断标准为:有典型劳累心绞痛、运动实验阳性(ST段缺血型压低〉0.1mv)、左室功能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麦新碱激发试验阴性,或临床上捧除冠状动脉痉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心肺复苏后进入ICU患者存活率、气管插管所用时间与复苏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进行心肺复苏后进入ICU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存活率、气管插管所用时间、转入ICU时间及复苏成功率进行统计。结果A组患者相比于B组患者在年龄方面占优势,且气管插管所用时间相对较短,转入ICU时间较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较B组患者心肺复苏术后发生吸入性肺炎的概率低,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心肺复苏后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的年龄段内存活率较高;气管插管所用时间越短,存活率越高;送入重症监护室时间越短,患者存活率越高。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ICU脑复苏的优化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资料选自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2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31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综合优化方法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3.87%,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意识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的几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综合优化治疗临床效果良好,有助于患者意识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几率,是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ICU脑复苏的首选治疗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ICU优化治疗对急诊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筛选我院接收的急诊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35例,经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组别为观察组17例与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ICU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开展ICU优化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获得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最终患者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急诊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中开展ICU优化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