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选取65-75岁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行心肺运动试验,综合评估65—75岁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肺功能情况,观察不同性别间心肺功能存在的差异。方法:选取65-75岁的南京市某医院病情稳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46名,按性别分为两组,其中男性组26名,女性组19名,按照心肺运动试验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测定,监测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和运动负荷试验指标的变化。结果:(1)男性组的FVC、FEV1、MVV值均明显高于女性组(P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实施心脏运动康复对其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10月收治接受PCI手术治疗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共66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33例(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和实验组33例(基于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心脏运动康复干预),对两组干预前后心肺功能相关指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常规组、实验组两组患者干预后心功能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患者干预后AT(无氧阈)、VO2max(最大射氧量)、O2pulse(氧脉搏)、最大运动时间、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实施心脏运动康复干预可有效促进其心肺功能的改善,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探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是否能够提升患者心肺功能。方法:以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就诊于胸外科的20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观察核心,依据术后不同康复方法分组研究,B组(102例)实施常规肺功能训练,A组(102例)实施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康复治疗,观察患者心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对比术后康复状况。结果:A组FEV1、FVC、PEF及6min步行试验指标在出院时及术后1月时间节点上较B组更具优势(P<0.05);A组患者术后导管留置时间、初次咳痰时间及住院时长均较B组更短,且住院期间胸管引流量较B组更少(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康复至关重要,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促进排痰,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从而尽早拔除胸管,提前出院,该治疗方法效果可观,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产儿生后立即与父母皮肤接触对其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至2021年间,挪威和瑞典两所大学医院的三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参与了本次随机对照研究。纳入胎龄为28周+0至32周+6的婴儿,随机分组,于生后6 h接受亲子皮肤接触或传统温箱治疗。根据心率、呼吸频率、呼吸支持、吸入氧浓度和血氧饱和度数值对心肺功能稳定性进行评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1例新生儿,平均胎龄为31周+1(28周+4~32周+6),平均体重为1 534 g(555~2 440 g)。其中46例立即进行皮肤接触,45例接受传统温箱治疗。分数等级为0~6分,调整混杂因素后皮肤接触组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0.52分(95% CI:0.38~0.67,P<0.001)。结论生后6 h内亲子皮肤接触有益于稳定早产儿的心肺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治疗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按入院顺序将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运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3期、4期睡眠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微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对照组,坚韧、自强、乐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其平均动脉压、心率、心肺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总有效率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肺功能5项检测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取的100例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心肺功能5项检测,最后收集两组患者的B型脑钠肽、D-二聚体、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数据,然后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B型脑钠肽、D-二聚体、肌红蛋白等指标数据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B型脑钠肽、D-二聚体、肌红蛋白等指标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重型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B型脑钠肽、D-二聚体、肌红蛋白等指标数据高于轻型、中型患者指标数据。结论 在针对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治工作中,为患者进行心肺功能5项检测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准确的参考依据,应当在实际的诊治工作中积极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外膈肌起搏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昆山市康复医院心肺康复科及呼吸内科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2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周的COPD的常规治疗和心肺康复科特色康复治疗,包括下肢功率踏车训练和温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体外膈肌起搏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 VO2/kg)、无氧阈时公斤摄氧量(VO2/kg@AT)、峰值负荷功率(Peak W)、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的测试。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结果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EV1[(1.82±0.56)L比(1.43±0.58)L]、FEV1/FVC[(65.47±10.94)%比(59.79±6.68)%]、FEV1%pred[(60.91±20.19)%比(51.97±16.28)%]、Peak VO2/kg[(24.43±4.21) ml·kg-1·min-1比(17.33±2.62) ml·kg-1·min-1]、VO2/kg@AT[(14.43±3.25) ml·kg-1·min-1比(11.04±2.40) ml·kg-1·min-1]、Peak W[(97.42±9.74) W比(78.32±11.18) W]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4、2.30、2.01、2.35、2.90、3.13,P值均<0.05);观察组CAT评分[(20.62±9.87)分比(26.65±7.95)分]、mMRC评分[(2.53±1.16)分比(3.09±0.83)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2.06、0.31,P值均<0.05)。结论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可以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静态肺功能,提高心肺运动耐量及日常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康复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冠脉搭桥术后患者获得心肺康复后,运动耐力和肺功能状态改善情况。方法:试验执行时间为2019.06~2020.06,冠脉搭桥手术患者抽取74例,抽签法均分,n=37例/组。参照组、研究组分别执行一般、心肺康复指导。分析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6min步行试验等。结果:试验中涉及的各指标水均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组比参照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