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肺康复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所有冠心病患者中自由抽选出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患者根据抽签结果加入对照组(45例)或观察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添加心肺康复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肺功能的改善程度进行比较,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峰值氧脉搏、峰值氧摄取量及AT指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VE/VCO2斜率高于观察组患者,且SF-36评分提升程度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以上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心肺康复治疗可巩固治疗效果,恢复患者心肺功能,临床可加大使用力度。

  • 标签: 心肺康复 冠心病 心肺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监测与护理体会。方法将2013年1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心肺复苏术后的43例患者的临床监测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给予患者初级复苏、严密监测以及精心护理,43例患者中存活的20例,遗留有较为严重并发症5例,放弃治疗出院的6例,死亡的12例。结论通过有效的初级复苏、高级生命支持以及严密的监测和有效周到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降低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中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氯沙坦和环磷腺苷葡胺联合使用对心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加用氯沙坦和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心肺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氯沙坦和环磷腺苷葡胺联合使用治疗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氯沙坦 环磷腺苷葡胺 心肺功能 免疫功能 影响
  • 简介:目的观察有氧联合阻抗训练对肌力4级及以上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于北京小汤山医院就诊的80例脑卒中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80例偏瘫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即运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8周有氧运动联合阻抗训练。干预疗程为8周。两组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均进行运动功能(FMA与BBS)和CPET运动心肺功能(踏车心电图负荷试验:AT与VO2max)的评估,以组内和组间比较康复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心肺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治疗组干预治疗后的FMA,BBS,AT,VO2max值均显著升高(P〈0.05);经过8周的干预,治疗组的FMA,AT,VO2max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氧联合阻抗训练能显著改善肌力4级及以上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心肺功能

  • 标签: 有氧运动 阻抗训练 运动能力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是否伴有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肺运动功能改变及其对心脏贮备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92例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测定,根据所得左心功能质量指数(LVMI)分为LVH和非LVH两组。LVH组48例,非LVH组4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心肺功能检测,比较各组在分级递增运动后达到无氧阈(AT)和最大摄氧量(VO2max)时心脏功能的贮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除DBP水平无差异外,BMI、SBP以及LVMI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METs和VO2/kg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VO2、VO2/HR和运动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有左心室肥厚患者心脏运动功能指标METs、VO2/kg水平明显降低,运动量受损,LVMI升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贮备功能明显降低。

  • 标签: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心肺运动功能 心脏贮备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心肺复苏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心肺复苏治疗患者50例,依据患者的最终生存情况分为两组,其中39例患者生存,作为存活组,11例患者死亡,作为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0min、5min、10min、20min、30mi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水平。结果两组患者0minPETCO2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5min、10min、20min、30minPETCO2水平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的治疗结果与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二氧化碳分压可作为预测心肺复苏治疗结果的依据,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氧化碳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给予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康复治疗对其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择71例随机分为心脏康复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35),分别行心脏康复治疗+常规治疗和单纯常规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结果在LVESV、LVESD、LVEDD、LVEF、LVEDV方面,两组数据于治疗前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心脏康复组的LVEDV、LVESV、LVEF水平均显著增加,且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在VCmax、FVC、FEVl方面,心脏康复组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VV的变化方面,心脏康复组不仅高于治疗前,还比常规治疗组高(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康复治疗对其心肺功能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保障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心肺功能 心脏康复治疗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12月-2016年11月为时间段,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心脏康复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心肺功能。结果对比心功能分级,治疗后Ⅰ、Ⅱ级所占比例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6MWT、BNP水平,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对比心肺运动试验各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脏康复治疗心力衰竭,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心脏康复治疗 心力衰竭 运动心肺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行冠脉搭桥手术的28例患者予以分组研究,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采用随机抽签法均分为两组,即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14例患者采用体外循环方式,实验组14例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方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肺功能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参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小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大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冠脉搭桥手术治疗中应用非体外循环,可显著减轻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与推荐价值。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脉搭桥手术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脑功能监测在早产儿早期脑功能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40脑损伤早产儿作为实验组分析对象,在选择通气健康足月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是使用脑电图仪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监测的脑电图振幅整合(aEEG)背景连续性和睡眠觉醒周期。结果实验组出现明显AS期和QS交替宽窄显示不规律睡眠周期达到67.5%,对照组表现不成熟睡眠周性达到7.5%(P<0.05);实验组背景波形出现连续性电活动达到95.0%,对照组达到37.5%(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背景aEEG活动异常分别是80.0%、1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脑损伤可以使用aEEG进行早期诊断,以及进行脑发育成熟度判断,就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脑损伤 振幅整合脑电图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诊集束化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10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行常规急诊救治,实验组采用急诊集束化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评估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aO2、RR、PaO2、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SaO2、RR、PaO2、SBP四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优于同期对照组,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实验组症状改善时间更早,气管插管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集束化模式治疗急性心衰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纠正气短、呼吸困难以及气促等临床症状,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衰 短期症状 急诊集束化治疗模式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各有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心肺功能改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用力呼出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EVC)、正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FEV1、FEV1/FEVC、LVEF均明显较对照组高,且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改善,应大力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优质护理干预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关系民生,一直以来电网的安全运行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结合现在的设备投入检修的不方便,研制出一种带监测功能的避雷器,融合了避雷器和避雷器监测技术。具有降低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等优点,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 标签: 输电线路避雷器检修 带监测功能的智能避雷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心功能、血气分析、肺动脉压力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体疗效和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血气分析、心功能、肺动脉压力及血清炎症因子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能减轻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负荷,抑制炎症因子,显著改善心肺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心脉隆注射液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伴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如何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成为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实践中,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测装置的功能及特点。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现场施工安装时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对电力企业网络安全监测工程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网络安全 监测对象 现场实施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伴随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逐渐提高,人们对于护理服务和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临床上通过加强对于患者的护理干预和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量研究显示,对于危重产妇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而言,由于其情况较为特殊,一旦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情况,将会增加患者的死亡几率。目前,我国临床上对于重症病房的建设不断完善和成熟,对于危重产妇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而言,加强对其的监测和护理指导,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本组研究通过抽对危重产妇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面监测,观察并对比患者监测前后的病情改善率。具体结果如下所示。

  • 标签: 危重产妇 多脏器功能衰竭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化技术大潮影响了我国一些行业的发展。并且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各方面的压力都在逐渐增大。例如,我国社会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另外,一些稀缺资源,也出现了供应匮乏的状态。在21世纪,电力行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随着人们对电量需求的上升,对电力行业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在信息化的今天,电力行业也朝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电力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电力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后台监测问题,需要我们提出相关的改进策略,即通过提升后台在线红外监测功能,从而有效地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生产力和综合国力。

  • 标签: 后台在线 红外检测 功能方法 研究前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徒手心肺复苏与应用心肺复苏机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徒手心肺复苏的50例患者作为参考组研究对象,以同一时期内在我院接受心肺复苏机实施心肺复苏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实施心肺复苏的效果,对比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参考组患者在苏醒前的各项动脉血气指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苏醒后,研究组患者的SaO2、PaO2、PaCO2与参考组患者相比,前两项明显更高,后一项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52.0%、复苏总有效率94.0%,均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14.0%、复苏总有效率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不良反应率46%高于参考组患者的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来说,心肺复苏机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具有更好的复苏效果,临床上可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徒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机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在急诊科应用的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6例心肺复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的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均分为1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徒手心肺复苏方式),观察组采取(心肺复苏机方式)进行急救,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苏醒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以及临床抢救成功率和有效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后的PaO2(96±1.35)kPa、SaO2(97.49±8.48)%、PaCO2(3.22±0.47)kPa,较苏醒前有所改善,则显著优于治疗组;观察组患者心肺复苏总成功率为16(88.88)%、心肺复苏总有效率为17(94.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较徒手心肺复苏相比较,采用心肺复苏机可在急诊科的应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徒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机 急诊科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