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颌骨囊肿开窗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以便日后进行临床推广。方法 从2020年 7月~2021年6月,我院开展实验研究,实验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06例颌骨囊肿行开窗术的患者,按照实验要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护理前治疗依从性高的21例,治疗依从性一般的22例,评估有效率为 81.1%,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的28例,治疗依从性一般的23例,评估有效率为 96.2%。对照组依从性高的19例,依从性一般的14例,依从性差的20例,观察组患者依从性高的29例,依从性一般的19例,依从性差的5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行颌骨囊肿开窗术患者护理中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快患者预后恢复速度,值得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胸主动脉疾病累及弓部分支血管,由于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和变异多样,治疗具有挑战性。随着腔内修复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原位开窗技术和预开窗技术成为了治疗胸主动脉疾病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少数中心已有应用原位开窗技术或预开窗技术的系列报道,初步结果令人满意。但存在术式单一、样本量小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比较分析两种术式之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meta分析,发现两种术式在技术成功率、30天内死亡比例、内漏率、再干预率等方面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对于术式的应用,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和术者的临床经验进行抉择。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应用原位开窗和烟囱技术重建主动脉弓上分支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并采用原位开窗或烟囱技术重建弓上分支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分支重建方法的不同分为原位开窗组和烟囱支架组,比较两组间的围术期及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及弓上分支血管通畅率等,并进一步对弓上单分支和多分支重建进行亚组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75例患者中,采用原位开窗41例(原位开窗组),烟囱技术34例(烟囱支架组)。原位开窗组中单分支重建30例(73.2%),多分支重建11例(26.8%)。烟囱支架组中,单烟囱和多烟囱重建者各17例。原位开窗组中单分支重建占比明显高于烟囱支架组(73.2% 比 50.0%,χ2=4.265,P=0.039)。原位开窗和烟囱支架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97.6%(40/41)和100%(28/28)。住院期间,原位开窗组发生脑卒中2例,Ⅰ型内漏3例,Ⅱ型内漏2例,短暂性截瘫1例;死亡2例,其中1例为原位三开窗术后第3天死亡,考虑为主动脉相关死亡,1例为双开窗术后第4天因脑出血死亡。烟囱支架组脑卒中5例,I型内漏13例,II型内漏3例。烟囱支架组中I型内漏发生率明显高于原位开窗组(38.2% 比 7.3%,χ2=10.587,P=0.001)。原位开窗组37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7.4(13.5,21.7)个月。烟囱支架组31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1.6(17.0,26.7)个月。随访期间,烟囱支架组I型内漏发生率仍高于原位开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7.6% 比 2.4%,χ2=5.080,P=0.042)。在多分支重建的亚组分析中,住院期间烟囱技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原位开窗技术(88.2% 比 36.4%,χ2=8.239,P=0.010)。随访期间两种技术的不良事件和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原位开窗和烟囱技术均为重建弓上分支的有效方法,短中期疗效满意。相比开窗技术,烟囱支架组有更高的内漏发生率;原位开窗技术由于破坏了覆膜支架的结构完整性,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简介:摘要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完成选择性胆管插管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必备条件。然而在困难插管的患者中,插管失败率高,同时伴随着术后胰腺炎、穿孔等一系列并发症。过去针状刀乳头开窗术主要用于困难插管或作为常规插管方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近年来涌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其作为手术的初始术式,但是何时应用针状刀乳头开窗术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款可开窗抗反流引流袋,临床护理中,盆腹腔外科手术常需留置盆腔、腹腔引流管,盆腹腔引流管是腹部外科手术中较常用且重要的管道之一,用来引流出盆腔、腹腔内存积的渗液,血液等,以便于观察病情,及早发现有无腹腔出血及术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并可减少外科吸收热的发生[1]。但引流管周围常有渗液,会从引流管和局部腹壁戳孔之间出现渗漏,腹水、引流液或者消化液经此溢出,敷料衣被易被污染,且刺激局部皮肤甚至溃烂,给患者及医护人员带来了诸多困扰和不便,持续渗出使患者盆腹腔引流管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皮疹、糜烂甚至造成引流管处感染,引起细菌沿引流管向腹腔内深部迁移,造成继发感染,增加了患者生理、心理和经济负担,甚至会引发医疗纠纷,为此我们提出一件式可开窗抗返流引流袋来解决上述问题[2-3]。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体外开窗技术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体外开窗的10例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效果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例患者中男9例,女1例;年龄(53.3±15.7)岁。其中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4例,胸主动脉瘤5例,腹主动脉瘤1例。全部患者均在3D打印辅助体外开窗下完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1例同期行PCI术。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体外开窗及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可以准确的定位主动脉支架的开窗位置,优化腔内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弧形开窗引流术治疗甲根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皮肤外科纳入72例甲根脓肿患者,根据脓肿面积大小、发病部位、严重程度,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微创弧形开窗引流术减压排脓,术后加强换药处理,观察创面伤口愈合情况。结果72例患者中,男37例,女35例,年龄39 ~ 80岁,平均年龄63岁。给予弧形开窗引流术治疗,术后15 d,痊愈66例,显效6例,有效率100%。1例因血糖控制差,甲根脓肿处开窗创口面积小而未完全消退,其他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无明显指甲缺损或外观畸形的病例。结论弧形开窗引流术治疗甲根脓肿临床操作简单,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