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目前缺乏健康儿童泌尿道症状的相关信息,但该信息对先天性泌尿道疾病患儿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该研究旨在开发一种问卷调查来评估下尿路功能障碍(LUTD)的情况。方法基于国际儿童尿控协会(ICCS)关于泌尿道功能的定义,对4~15岁未患有胃肠道或泌尿道疾病的儿童进行15项问卷调查,该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问卷答复率为82%(311/377),50%为女孩(n=155)。儿童分为3.5~7岁组(n=136)、8~12岁组(n=127)和13~15岁组(n=48)。女孩泌尿道感染比例高于男孩(20% vs 3%,P<0.001),尿失禁和遗尿的患病率男女大致相等。小年龄组最常见的症状是遗尿(11%),其次为日间尿失禁(10%)。较大年龄组报道较多的是泌尿道感染史(两组分别为12%和17%)和日间尿失禁(两组分别为9%和6%)。结论经LUTD问卷调查并进行评估后发现,日间尿失禁在所有下尿路症状中最为常见;女孩泌尿道感染显著高于男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张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e′SR)和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与e′SR比值(E/e′SR)预测无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的冠心病(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不存在明显RWMA且LVEF保留(>50%)的70例CAD患者纳入研究,以Gensini积分法分为两组:积分<34为低分组,积分≥34为高分组;另选取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常规测量心脏结构参数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心房最大容积(LAV)、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二尖瓣环间隔壁及侧壁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和LVEF,并计算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二尖瓣环间隔壁及侧壁舒张早期平均运动速度峰值(e′)、E/e′,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获得收缩期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e′SR,并计算E/e′SR,比较三组间各参数的差异,以ROC曲线分别获取e′SR和E/e′SR预测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最佳截断值,并得到相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分组LAV、LAVI增高(均P<0.05)。与对照组和低分组相比,高分组e′减低、E/e′增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分组、低分组e′SR、GLS减低,E/e′SR增高(均P<0.05);与低分组相比,高分组e′SR、GLS减低,E/e′SR增高(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E/e′SR曲线下面积(AUC)为0.717,约登指数最大时其最佳截断值为0.75 m,对应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0.0%和85.7%;e′SR的AUC为0.785,约登指数最大时其最佳截断值为1.12 s-1,对应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5.7%和68.6%。结论对于无明显RWMA且LVEF保留的CAD患者可出现左室舒张及收缩功能不同程度受损,表现为e′SR降低、E/e′SR升高、GLS降低,舒张期应变率指标是早期发现CAD患者舒张功能受损的可靠依据,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非血管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辅助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无明显积水(肾无积水或者轻度积水)肾结石的肾盏穹窿穿刺的准确率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按1∶1的比例将深圳市人民医院符合入组条件的无明显肾积水的肾结石患者,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分为非血管超声造影引导穿刺组(试验组)和常规超声引导穿刺组(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年龄18~70岁;②符合肾结石诊断标准,目标肾盏无积水或轻度积水;③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孕妇;②功能性孤立肾;③穿刺部位解剖异常或有损伤肠道风险;④有急性尿路感染;⑤有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⑥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高危疾病;⑦肾功能异常(血清肌酐>1.2倍正常值上限);⑧严重肥胖(体质指数>40 kg/m2)。试验组经输尿管导管逆行注入超声造影剂六氟化硫微泡后行超声引导PCNL;对照组行传统超声引导PCNL。两组患者PCNL术后1周内经肾造瘘管顺行肾盂造影,判断是否经肾盏穹窿穿刺。记录血红蛋白下降值、穿刺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以及是否经肾盏穹窿穿刺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8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性别[男/女:19/5例与16/8例]、年龄[(44.2±11.2)岁与(45.4±10.7)岁]、体质指数[(21.8±2.8)kg/m2与(21.81±2.7)kg/m2]、结石长径[38.0(24.0,25.5)cm与35.5(24.8,47.0)cm]、结石位置[左/右:9/15例与9/15例]、肾积水情况[无/轻度:15/9例与16/8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肾盏穹窿穿刺准确率[87.50%(21/24)与41.67%(10/24)]、血红蛋白下降值[2.0(0,12.0)g/L与14.0(7.0,17.0)g/L]、穿刺时间[40.0(28.5,53.0)s与70.0(55.5,84.5)s]、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83%(23/24)与75.00%(18/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输血,无感染性休克、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肾盏无积水或轻度积水的肾结石患者,非血管超声造影辅助PCNL较常规超声辅助可显著提高肾盏穹窿穿刺的准确性,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出血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症状严重程度和发育水平的差异。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选取18~96月龄ASD儿童(n=286)为研究对象,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评估ASD儿童的症状严重程度,采用Griffiths发育评估量表-中文版(Griffiths mental development scales-Chinese,GDS-C)评估ASD儿童的发育水平。依据性别和年龄分为不同亚组,分析不同亚组ASD症状和发育水平的差异。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资料为非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变量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ASD男童和ASD女童的ABC总分[52(40,62)分,57(36,67)分,Z=0.661,P=0.509]和CARS总分[31(28,35)分,33(27,36)分,Z=0.672,P=0.5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S-C总商≥70分的ASD男童和ASD女童的ABC总分[43(33,53)分,52(34,58)分,Z=0.717,P=0.473]和CARS总分[29(26,32)分,27(26,30)分,Z=0.212,P=0.8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S-C总商<70分的ASD男童和ASD女童的ABC总分[55(44,67)分,59(40,67)分,Z=0.067,P=0.947]和CARS总分[32(30,35)分,34(30,36)分,Z=0.657,P=0.5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D男童手眼协调[64(52,77)分,60(43,72)分,Z=2.138,P=0.033]、表现[68(51,86)分,59(43,68)分,Z=3.270,P=0.001]和推理发育商[68(55,91)分,51(33,58)分,Z=2.686,P=0.007]均明显高于ASD女童;ASD女童在表现领域存在发育落后比例[35(80%),124(51%),χ2=12.083,P=0.001]显著高于ASD男童。不同年龄段ASD儿童ABC、CARS总分,GDS-C领域中运动、手眼协调发育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首诊年龄越大评分越低。首诊年龄与ABC总分(r=-0.259),CARS总分(r=-0.268),GDS-C总商(r=-0.127),运动(r=-0.275)、手眼协调(r=-0.213)、表现(r=-0.160)和推理(r=-0.307)的发育商均呈负相关(均P<0.05),与听力语言发育商(r=0.143)呈正相关(P<0.05)。结论18~96个月ASD儿童症状严重程度无明显性别差异,但ASD男童的部分能区发育水平优于ASD女童;不同首诊年龄的ASD儿童症状程度和发育水平存在差异,首诊年龄与ASD严重程度和发育水平相关。
简介:摘要:弹性层状体系理论是目前我国采用的柔性路面设计的理论模型。逐条分析讨论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基本假定的理论依据,探究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基本假定与实际道路的差异。
简介:摘要:利用织金县新址与旧址2018年1—12月同期实测到的气象资料,采用差值、显著性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织金站迁站前后气温、湿度、风等要素;用t检验法对气象观测站迁站前后资料是否有明显差异进行检验。得出:(1)全年平均气温新址比旧址偏低0.2℃,平均最高、最低均偏低分别为0.7℃、1.6℃。冬季和春季为负温差,夏季和秋季基本为正温差,且温度越低负温差越大,温度越高正温差也越大;全年的月平均风速新址均高于旧址,全年月平均差值分布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冬季和夏季两站的月平均风速相差明显比其它季节大;全年相对湿度除6、7、9月新址小于旧址外,其余各月均新址大于旧址。(2)从显著性检验看,除了10、12月最低气温外,其他气象要素在迁站前后无显著差异。在使用气象资料时,新旧站址资料能够合并统计。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痛中心模式下不同年龄段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救治和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成都地区11家已建设胸痛中心医院的2 833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55岁组(569例)、55~64岁组(556例)、65~74岁组(804例)、≥75岁组(904例)4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既往史、发病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ACS类型和发病至到达医院大门的时间(S-to-D)等临床资料,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特征、救治情况、院内全因病死率及出院1年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的差异。主要终点事件为不同年龄段ACS患者的临床结局,包括院内全因死亡和出院1年内MACCE发生情况。次要终点事件为不同年龄段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S患者院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年龄段组出院1年内MACCE发生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ACS患者1年内MAC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随着年龄增长,男性患者的比例逐渐减少,<55岁、55~64岁、65~74岁、≥75岁患者的比例分别为87.2%(496/569)、77.0%(428/556)、66.4%(534/804)、60.1%(543/904),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史更常见〔<55岁、55~64岁、65~74岁、≥75岁患有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41.3%(235/569)、52.2%(290/556)、59.7%(480/804)、66.9%(605/904),糖尿病的比例分别为:18.6%(106/569)、25.5%(142/556)、27.0%(217/804)、28.2%(255/904),冠心病的比例分别为:10.1%(57/564)、13.9%(77/555)、17.6%(141/803)、23.7%(213/899),脑卒中史的比例分别为:0.7%(4/564)、4.0%(22/552)、4.5%(36/801)、8.6%(77/894)〕,而有吸烟史、典型胸痛/胸闷和血脂异常的比例明显减少〔吸烟史比例分别为:60.2%(340/565)、48.0%(266/554)、33.7%(270/801)、21.7%(195/899),典型胸痛/胸闷比例分别为:96.9%(536/553)、96.4%(516/535)、91.8%(716/780)、90.2%(776/860),血脂异常比例分别为:11.2%(63/565)、9.2%(51/553)、5.7%(46/802)、4.9%(44/896)〕,S-to-D时间明显延长〔min:176.0(73.5,557.0)、194.5(89.3,682.3)、221.0(98.8,940.5)、270.0(115.0,867.0)〕,血红蛋白(Hb)水平明显降低(g/L:145.44±17.43、135.95±19.25、129.75±19.03、122.19±20.55),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发生率明显增加〔18.6%(106/569)、20.5%(114/556)、26.6%(214/804)、26.5%(240/9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5岁患者KillipⅢ~Ⅳ级的比例最高,分别为9.0%和12.6%。与<55岁、55~64岁、65~74岁组比较,≥75岁组患者接受PCI的比例最低,接受PCI的患者院内全因病死率和1年内MACC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6.0%(28/463)比10.4%(45/434),14.6%(43/294)比24.3%(55/226),均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年龄段组患者的院内全因病死率和1年内MACCE累积发生率均增加(<55岁、55~64岁、65~74岁、≥75岁组院内全因病死率分别为:0.9%、2.2%、5.5%、8.3%,1年内MACCE发生率分别为:5.0%、6.7%、13.9%、18.7%,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源性休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血管病变支数和接受PCI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644(1.356~1.993)、11.794(7.469~18.621)、2.449(1.419~4.227)、1.334(1.096~1.624)、0.391(0.247~0.619),均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TEMI、血管病变支数、接受PCI是影响患者出院1年内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和95%CI分别为1.354(1.205~1.521)、1.387(1.003~1.916)、1.314(1.155~1.495)、0.547(0.402~0.745),均P<0.05〕。结论胸痛中心模式下,与其他年龄段ACS患者相比,年龄≥75岁的高龄患者NSTEMI比例增加,而接受PCI的比例降低,临床结局更差;但接受PCI的高龄患者预后优于保守治疗者。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分析婴儿意外猝死(SUID)的发生年龄与妊娠、出生情况和人口学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数据来自于疾控中心出生队列/婴儿死亡数据库(2011~2013年,11 737 930名活产儿)。SUID定义为婴儿猝死综合征、不明原因死亡或床上意外窒息勒死等。共有9 668例SUID(发生年龄:7~365 d,胎龄>28周,0.82/1 000名活产儿)。通过比较不同年龄的死亡比例来明确哪些因素显著影响SUID的发生年龄。结果43个可能影响婴儿死亡发生年龄的因素大致分为两类:(a)母亲吸烟和社会经济地位低的相关因素与死亡发生年龄较小有关;(b)低出生体重、早产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史相关因素与死亡发生年龄较大有关,但当进行胎龄矫正后,这些因素也与死亡发生年龄较小有关。结论影响死亡发生年龄的因素是导致SUID的明确危险因素。当进行胎龄矫正后,大多数危险因素都与死亡发生年龄较小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中老年女性中,月经初潮年龄与一般性肥胖(基于BMI)和中心性肥胖[基于腰围(WC)与腰围身高比(WHtR)]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6 363名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初潮年龄与肥胖的关系类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初潮年龄(分为≤13、14~、16~和≥18岁组,以14~岁组为对照组)与肥胖的关系。结果调整潜在的混杂后,初潮年龄与一般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均呈现线性负相关关系,初潮年龄每增长1岁,BMI、WC和WHtR定义的肥胖风险降低6%(OR=0.94,95%CI:0.90~0.99)、4%(OR=0.96,95%CI:0.92~1.00)和6%(OR=0.94,95%CI:0.90~0.99)。与初潮年龄14~岁组的女性相比,初潮年龄≥18岁组BMI(OR=0.71,95%CI:0.55~0.91)、WC(OR=0.75,95%CI:0.62~0.92)、WHtR(OR=0.76,95%CI:0.61~0.96)定义的肥胖风险分别降低29%、25%和24%。结论中老年女性中,初潮年龄与一般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风险随初潮年龄的增长呈线性降低趋势,初潮年龄较晚与肥胖存在负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