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腔导管结合双导丝技术从患侧抽吸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实用价值;材料与方法81例深静脉血栓,其中56例中央型,54例先行置入腔静脉滤器,再经患侧穿刺股静脉,利用介入独特的双导丝交换技术引入大腔导管抽吸血栓,抽吸过程中向血栓处加压注射小剂量的溶栓药和抗凝剂,25例周围型单纯经足背静脉顺流溶栓;结果54例深静脉血栓先行滤器置入再用大腔导管抽吸血栓,无肺栓塞发生,2例深静脉血栓无滤器置入致肺栓塞死亡;依据深静脉血栓疗效评判标准,优72.8%(59/81);良17.2%(15/81);优、良、中均属有效,有效率为96%(78/81)。结论大腔导管配合双导丝技术抽吸深静脉血栓,技术简单,快捷,安全,抽吸血栓有效,取材方便,经济,可称为治疗深静脉血栓的良好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长期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3年07到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实施长期留置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长期留置双腔导管,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本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长为5.2~49.6个月,平均血流量为(200.6±10.3)ml/min。在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的隧道口位置发生炎症反应,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痊愈,未对后续治疗造成影响,不良反应率为4.76%。结论对于血液透析者,实施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可为其提供充沛的流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简单,在进行护理过程中,护士要严守无菌原则,依照正确使用方式留置导管,这样能够加长导管使用寿命,全面提升生活品质,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单腔和双腔Fogarty导管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LEAE)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接受单腔Fogarty导管取栓组(SF组)(52例,55条患肢)和双腔导管取栓组(DF组)(25例,28条患肢)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手术死亡率、截肢率、膝下动脉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踝/肱指数(ABI)、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SF组[(0.68±0.08)vs(0.17±0.16)]和DF组[(0.93±0.11)vs(0.15±0.18)]术后ABI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均<0.001)。DF组的一条或以上膝下动脉开通率(78.6%vs52.7%,P<0.001)、ABI改善程度(0.78vs0.51,P<0.001)优于SF组。DF组截肢率(7.1%vs14.5%,P<0.01)、并发症发生率(20.0%vs51.9%,P<0.001)低于SF组。而DF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SF组[(143±15.8)minvs(85±13.5)min,P<0.001)]。结论双腔Fogarty导管取栓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更好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肿瘤患者使用双腔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和单腔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相关并发症差异。方法回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2011年1月至12月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治疗的223例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及置管相关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种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相关并发症差异。结果223例患者均为右颈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单腔导管组导管内回流发生率高于双腔导管组(P<0.05);其与穿刺处渗液、导管移位、穿刺处红肿、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在两组中发生情况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中心静脉置管在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对于肿瘤手术或化疗病人,这两种均是安全有效的置管方式并可在临床安全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owerPICC双腔导管在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颈内CVC,观察组应用PowerPICC双腔导管,对比两组患者输注干细胞的时间与费用、置管穿刺情况以及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输注干细胞时间、置管费用以及每周维护费用,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置管穿刺情况,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与二次以上穿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穿刺失败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观察组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werPICC双腔导管在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满意。有助于缩短输注干细胞的时间,降低置管费用与维护费用,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且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