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女性生殖道原体与人型支原体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特点,指导此类女性生殖道感染的治疗。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接诊且存在女性生殖道微生物培养需求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试剂盒进行原体与人型支原体培养、药敏试验,回顾分析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特点。结果:2310例患者检出阳性1006例,包括原体感染732例、人支原体感染19例,255例原体与人支原体混合感染情况。原体对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的耐药性较高;人支原体对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原体与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对左旋氧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也均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女性生殖道存在较高的原体与人型支原体感染情况,及时通过药敏试验分析,有助于合理指导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综合治疗效果。

  • 标签: 女性 生殖道感染 解脲脲原体 人支原体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患有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患者进行分析与研究,来探究其中原体以及人型支原体的影响作用,通过此次的研究来为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诊断提供临床价值。方法:我院一共选取本院在近几年来的一些患有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患者524例,其中168例为男性的患者,356例为女性的患者,研究患者的年龄均在8~78岁之间,对这些样本的患者进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并最终对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根据试验结果的分析中能够了解到,在这524例患者的研究中,其中有232例的患者支原体感染总阳性,而有172例患者UU阳性率达到例23.8%,共有10例MH阳性,50例为MH和UU混合的患者,其阳性率为9.5%,最后还剩下原体有172例,人型支原体为10例,还有混合型的样本50例,通过对这些样本进行12中抗生素药敏的试验。结论:在对相关病例进行试验与分析之后能够了解到,原体以及人型支原体对于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患者而言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并且不同的抗生素在药敏试验中也会有不同的结果,敏感性等都会不同,这对患者的诊断能够提供非常大的诊断帮助。

  • 标签: 泌尿生殖系统炎症 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体GrpE蛋白(Ureaplasma urealyticum GrpE,Uu-GrpE)对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及其对T细胞极化的作用。方法表达纯化Uu-GrpE蛋白并利用Western blot鉴定。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利用LDH试剂盒分析Uu-GrpE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术检测Uu-GrpE对BMDCs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以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Ⅱ,MHCⅡ)表达的影响,ELISA检测其刺激BMDCs后IL-12p70、TNF-α、IL-1β和IL-6等细胞因子的表达;磁珠分选同系异体小鼠的脾脏中初始CD4+T细胞(CD4+Naïve T细胞),通过构建BMDCs与Naïve T细胞共培养体系分析Uu-GrpE刺激成熟的BMDCs(GrpE-BMDCs)对Naïve T细胞增殖及极化的影响。GrpE-BMDCs经尾静脉注射免疫小鼠并利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其所诱导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结果成功表达Uu-GrpE并分离出高纯度BMDCs,Uu-GrpE可刺激BMDCs分泌IL-12p70、TNF-α、IL-1β和IL-6等细胞因子且无细胞毒性;同时Uu-GrpE可显著增加BMDCs表面分子CD80[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ourscence indensity,MFI):(324.00±22.11) vs (91.03±10.95),P<0.01]、CD86[MFI:(1 176.00±51.39) vs (217.00±14.93),P<0.01]和MHCⅡ[MFI:(708.70±56.32) vs (185.70±16.77),P<0.01]的表达;与单独GrpE-BMDCs组和GrpE(热变性)-BMDCs+T细胞组比较,GrpE-BMDCs不仅可刺激Naïve T细胞增殖[刺激指数(stimulation index):(7.25±0.21), (6.55±0.23), (6.09±0.35),P均<0.05],并且还诱导Naïve T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 [IL-2:(145.60±14.67) pg/ml,(55.92±3.12) pg/ml,(26.05±2.40) pg/ml,P<0.05和P<0.01;IFN-γ:(267.20±37.80) pg/ml, (146.70±20.65) pg/ml,(27.84±6.69) pg/ml,P均<0.05],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和IL-5则无明显改变。与PBS组和PBS+BMDCs组比较,GrpE-BMDCs经过继转移后,可诱导机体产生Th1型免疫应答。结论Uu-GrpE蛋白明显促进BMDCs成熟及活化,且进一步证明其作为原体候选蛋白疫苗可诱导Th1型免疫应答。

  • 标签: 解脲脲原体 GrpE 树突状细胞 免疫应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与男性不育症的相关性和了解它们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方法 收集男性不育患者和同期健康男性精液标本,采用Uu、Mh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剂盒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进行精液相关参数指标的检测和采用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检测精子核DNA完整性。结果 男性不育人群支原体的检出率为37.8%(262/694),健康男性人群支原体的检出率为27.1%(153/565);两组人群在支原体总阳性率、Uu阳性率、Uu和Mh混合感染阳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而Mh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性不育人群中,Uu感染组与支原体阴性组在液化时间、PR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NR)精子活力百分率、精子正常形态率和DFI指数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Uu感染组与Mh感染组分别在精子正常形态率和DFI指数上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均P<0.05 );抗菌药物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和多西素分别对3种感染模式敏感率均高于或接近90%。结论 Uu与男性不育密切相关并对精液质量参数指标产生了影响,而Mh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相对较小;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和多西素对于Uu和Mh单独或者混合感染都具有良好的敏感度。

  • 标签: 解脲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男性不育 药物敏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1例原体脑膜炎病例,患儿以呼吸困难起病,脑脊液高通量二代测序确诊为微小原体感染,使用阿奇霉素20 mg/kg治疗26 d后痊愈。该病例提示当新生儿脑膜炎常规微生物检测无法确定病原,或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原体脑膜炎的可能,阿奇霉素为可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脲原体属感染 脑膜炎 阿奇霉素
  • 简介:摘要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它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性活跃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和性工作者是高危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会导致不孕不育、盆腔炎、尿道炎、早产和死产等不良结局,早发现和早治疗是预防不良结局发生的关键。本文就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不良结局和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衣原体,沙眼 不良结局 健康教育 筛查 规范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已婚女性生殖道原体(Uu)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已婚女性生殖道Uu感染患者11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已婚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清PCT、CRP水平,对比两组的调查问卷结果,对影响生殖道Uu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的PCT、CRP水平分别为(3.71±0.64)μg/L、(34.26±4.23)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49±0.16)μg/L、(4.84±0.75)mg/L](t=35.05、48.76,均P < 0.001)。观察组中每次使用避孕套、无流产史、性伴侣为1人、初次性生活年龄 ≥ 20岁、性交频次 ≤ 3次/周、无不洁性接触史和知晓Uu知识感染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4.55%、24.24%、65.15%、54.55%、42.42%、69.70%、34.8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00%、48.00%、88.00%、76.00%、66.00%、94.00%、60.00%(χ2=9.79、9.33、8.81、6.89、7.89、11.56、9.32,P=0.002、0.009、0.003、0.008、0.005、0.001、0.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流产次数、性伴侣人数、初次性生活年龄 < 20岁、性交频次和不洁性接触史均为影响Uu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2、3.58、2.34、2.84、4.24),高频次使用避孕套和知晓Uu感染知识为保护性因素(OR=4.03、3.03)。结论已婚女性生殖道Uu感染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异常升高,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指标。性交频次、性伴侣人数、流产次数偏多、性生活过早及不洁性接触史是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解脲素支原体 生殖道感染 危险因素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质 性生活 流产 避孕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炎平胶囊对小鼠原体性生殖道炎症和生育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雌性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阿奇霉素组及宫炎平胶囊低、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利用原体(Uu)感染建立生殖道炎症模型。阿奇霉素组小鼠阴道给予阿奇霉素40 mg/kg,宫炎平胶囊低、高剂量组小鼠阴道给予宫炎平胶囊50、100 mg/kg,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4周。记录各组生育情况。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阴道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各组小鼠阴道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IL-4、IL-12、TNF-α、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GSH-Px水平;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阴道TLR4、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阿奇霉素组及宫炎平胶囊低、高剂量组小鼠生育时间、鼠仔死亡数降低,产仔数增多(P<0.05),阴道组织MCP-1、MPO、IL-4、IL-12、TNF-α水平降低(P<0.05),GSH-Px水平升高(P<0.05),TLR4 mRNA[(1.25±0.33)、(2.97±0.92)、(2.32±0.72)比(3.69±1.32)]、NF-κB mRNA[(1.48±0.42)、(2.91±0.99)、(2.13±0.70)比(3.83±1.41)]水平降低(P<0.05),TLR4[(0.63±0.13)、(1.32±0.34)、(1.04±0.33)比(1.63±0.41)]、NF-κB[(0.63±0.14)、(1.36±0.32)、(1.03±0.30)比(1.94±0.58)]蛋白表达降低(P<0.05),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宫炎平胶囊对小鼠Uu感染生殖道炎症具有明显治疗作用,可提高小鼠生育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宫炎平胶囊抑制小鼠阴道TLR4/NF-κB通路激活有关。

  • 标签: 解脲支原体 生殖道感染 炎症 生育力 宫炎平胶囊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HPV的自然清除与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我院收治 HR-HPV 感染的LSI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原体培养结果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均为20例。随访两组患者在6个月、12 个月、18 个月的 HR-HPV 的转阴率及宫颈病变进展情况。结果:在随访至6个月,原体阳性组转阴率为25%,原体阴性组转阴率为3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至12个月时间内:原体阳性组转阴率45%,原体阴性组转阴率5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之至18个月时原体阳性组转阴率60%,原体阴性组转阴率9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HR-HPV感染 LSIL患者 HPV自然清除 解脲支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HPV的自然清除与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我院收治 HR-HPV 感染的LSI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原体培养结果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均为20例。随访两组患者在6个月、12 个月、18 个月的 HR-HPV 的转阴率及宫颈病变进展情况。结果:在随访至6个月,原体阳性组转阴率为25%,原体阴性组转阴率为3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至12个月时间内:原体阳性组转阴率45%,原体阴性组转阴率5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之至18个月时原体阳性组转阴率60%,原体阴性组转阴率9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HR-HPV感染 LSIL患者 HPV自然清除 解脲支原体
  • 简介:摘要感染仍是婴幼儿致病的重要原因。因年龄小、免疫功能不健全,儿童感染具有"急"、"重"、"致病原复杂"等特征,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其快速、准确诊断尤为重要。然而,现有病原检测手段仍较为局限,存在检测效率低、周期长、受制于实验条件及人员等缺点,较难普及。以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为基础的病原学检测手段效率高、反应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在儿童病原的快速、准确、低成本检测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特别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进行推广。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与纸基微流控芯片、智能自动化系统、数字化系统等技术结合后,无疑将为儿童临床病原学诊断带来重大革新。

  • 标签: 儿童 病原检测 新技术 环介导等温扩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株(Chlamydia muridarum, Cm)呼吸道感染对巨噬细胞浸润及向M1/M2极化的影响。方法经鼻腔给予C57BL/6小鼠1×103包涵体形成单位(inclusion-forming units, IFU)Cm建立小鼠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F4/80+总巨噬细胞及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Ⅱ,MHC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CD206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组织中iNOS、CD206、CCL2 mRNA表达。结果Cm呼吸道感染诱导小鼠肺组织中巨噬细胞增加,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后第3天F4/80+巨噬细胞显著增加,并且持续到第7天;Cm感染后,M1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CD86、MHCⅡ及M1型巨噬细胞相关趋化因子CCL2表达增加,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CD206逐渐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M1型巨噬细胞活化指标iNOS在感染后增加,第7天达到高峰。结论Cm呼吸道感染后可诱导巨噬细胞在肺组织大量浸润,且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

  • 标签: 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株 巨噬细胞 极化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持续感染可能导致女性盆腔炎、异位妊娠和输卵管性不孕,男性尿道炎、附睾炎等诸多并发症,是国内外疾病控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沙眼衣原体异常网状体可能是导致持续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综述通过不同体外条件下诱导的沙眼衣原体异常网状体,分析其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特征,以期确立异常网状体在治疗抵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异常网状体相关因素的识别,为亚临床难治性慢性感染的检测提供新的诊断目标,是找到治疗沙眼衣原体感染并发症的适当方法的先决条件,对于识别后基因组时代的新靶点至关重要。

  • 标签: 沙眼衣原体 异常网状体 持续感染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炎衣原体肺炎与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49例衣原体、支原体肺炎患者。根据其疾病类型不同分为支原体组(n=23)、衣原体组(n=26)。对比两组X线胸片表现及临床特征。结果:两组X线胸片表现中间质性肺炎、胸腔积液、小叶性肺炎及支气管肺炎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喘息、腹泻症状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组喘息、气促、发热发生率高于衣原体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衣原体肺炎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市STD相关门诊无症状就诊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于2018年4月15日至5月16日在深圳市南山区、罗湖区、宝安区、龙岗区、盐田区、龙华区的22家医疗机构招募STD相关门诊就诊者,完成知情同意后,收集其社会人口学相关信息并采集尿液标本进行CT核酸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T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无症状就诊者CT感染率为7.16%(250/3 492)。单身(aOR=2.29,95%CI:1.65~3.16)、外地户籍(aOR=1.49,95%CI:1.04~2.13)、最近1年未检测CT(aOR=2.04,95%CI:1.03~4.05)是无症状就诊者CT感染的危险因素。外地户籍中,大专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9.25%(2 176/2 438),年龄≤30岁占51.29%(1 255/2 447),≤30岁者感染CT的风险是>30岁者的1.73(95%CI:1.28~2.34)倍。结论深圳市STD相关门诊无症状就诊者CT感染率较高,应针对性活跃年龄段、单身、文化程度较低、最近1年未检测CT的STD相关门诊就诊者开展CT常规筛查,提高重点人群对CT基本知识及不良结局的知晓率,预防不良结局的发生。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无症状就诊者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例,患者有明确的病禽接触史,临床表现为干咳、发热、呼吸衰竭,胸部CT表现为右肺下叶实变影,左肺少量渗出磨玻璃影。采用宏基因组学检测方法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检出鹦鹉热衣原体,经硝基咪唑类、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治疗后好转出院。

  • 标签: 鹦鹉热 衣原体肺炎 职业性传染病 宏基因组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对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s, AMs)和肺间质巨噬细胞(interstitial macrophages, IMs)浸润并向M1型或M2型极化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以鼻腔吸入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菌株(Chlamydia muridarum, Cm)建立小鼠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m呼吸道感染后0 d、3 d、7 d、14 d肺组织中AMs (CD45+F4/80+CD11c+)和IMs (CD45+F4/80+CD11c-)比例并分析细胞数目,同时检测AMs和IMs中M1型巨噬细胞(CD80+、CD86+、MHCⅡ+、iNOS+细胞)比例和M2型巨噬细胞(CD206+、Arg1+细胞)比例。结果(1)Cm呼吸道感染诱导AMs和IMs浸润,与未感染组(0 d)比较,感染后3 d AMs和IMs比例和数目显著增加(P<0.05和P<0.01),感染后7 d AMs和IMs数目均达峰值(P<0.001)。(2)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后3 d AMs中CD80+和CD8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和P<0.01);AMs中MHCⅡ+细胞比例在感染后持续升高,于14 d达峰值(P<0.05),CD206+细胞比例在感染后持续降低(P<0.05)。(3)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后3 d IMs中CD80+和CD86+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和P<0.001),感染后14 d MHCⅡ+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CD206+细胞比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AMs中iNOS+细胞比例在感染后持续升高(P<0.01);AMs中Arg1+细胞比例在感染后持续降低,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后7 d和14 d显著降低(P<0.05)。IMs中iNOS+细胞比例于感染后7 d达峰值(P<0.001),IMs中Arg1+细胞比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m呼吸道感染诱导AMs和IMs浸润并刺激AMs和IMs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减弱AMs中M2型巨噬细胞极化水平,而对IMs中M2型巨噬细胞极化无显著影响。

  • 标签: 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菌株 肺泡巨噬细胞 肺间质巨噬细胞 极化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鹦鹉热衣原体为不典型致病菌的一种,为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菌,鸟类为最主要宿主,为人畜共患病。本文报道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收治的2例鹦鹉热衣原体感染肺炎,其中1例合并呼吸衰竭、肝功能不全,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行二代基因测序后明确病原菌感染,后经抗感染后肺部炎症吸收好转。通过病例分享,为临床医师在诊治肺炎的临床过程中提供参考,准确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尽早明确病原体,及时调整用药方案,达到精准治疗,为疾病的救治赢得宝贵的时间。

  • 标签: 鹦鹉热衣原体 二代基因测序 肺泡灌洗液
  • 简介:摘要衣原体不仅感染生殖道黏膜,而且能够在消化道中长期存活,对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及致病有重要意义。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可以促进衣原体在消化道不同区域中的适应性,参与在上消化道黏膜组织的相互作用,使衣原体存活并长期定植于消化道。其中质粒编码蛋白pGP3参与衣原体耐受胃酸杀伤作用,对维持衣原体存活、定植于消化道有重要意义。探索研究质粒编码蛋白抵御胃液杀伤的耐酸机制,可为进一步研究衣原体通过消化道定植对生殖道感染及其致病性的影响奠定基础。

  • 标签: 衣原体 消化道 pGP蛋白 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