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眼转位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斜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的有效方法。本文旨在综述眼转位手术的临床应用进展。通过调整眼的位置和张力,手术可以纠正斜视、改善眼球运动功能。近年来,眼转位手术在不同类型斜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该手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准确、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选择。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研究的深入,眼转位手术有望在斜视和眼球运动障碍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眼外肌转位手术,斜视,眼球运动障碍,临床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湘潭电厂600MW机组锅炉燃烧器采用前后墙对冲布置,燃烧器型号为HT-NR3,配有三次风调节挡板,用以减少NOX的形成。原来采用的是调压阀+电磁阀组的方式来调节压力,达到控制气动执行机构的目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为气源管道复杂,容易出现泄漏,导致压缩空气品质下降,对设备影响较大。改造后采用电-气转换器进行压力调节,简化了气源管道,减少了泄漏点提高了可靠性,并且便于在不同工况下对挡板位置进行调节,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 标签: 旋流三次风 气动定位器 电-气转换
  • 简介:摘要1例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眼麻痹(CEPO)的成人发病型张力障碍患者就诊于内分泌科,患者既往自10岁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上眼睑下垂,左眼为著,并呈进行性加重,临床诊断CEPO,但行线粒体全基因测序发现A3796G错义突变,故明确诊断为成人发病型张力障碍,予以降糖及改善代谢治疗。线粒体复合体ND1亚基的A3796G突变导致“眼睑痉挛”张力障碍者较为少见,需结合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故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疾病的重视。

  • 标签: 张力障碍 眼肌麻痹,慢性进行性外侧 糖尿病 线粒体肌病
  • 简介:摘要:眼麻痹指一条或多条眼受损,导致眼位偏斜、视物重影的一种临床常见眼科疾病 ,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尤其脑血管病和糖尿病患者更常见。脑神经损伤是其主要病因,针对于此, 高维滨教授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提出太阳穴多点沿皮透刺法并在临床应用,经临床观察治疗眼麻痹效果显著。高维滨教授认为取穴贵在少而精,而要达到用穴精当的效果,除了最基本的中医理论知识,还应掌握解剖学知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DVD)眼Pulley位置及肌肉体积的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0年1至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为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患者9例,招募健康志愿者10名。采用MRI连续冠状扫描观察和计算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眼4条直Pulley位置及肌肉体积的变化。根据检查结果分组:A组为双眼对称性DVD组,B组为非对称性DVD组,C组为健康志愿者组。将A组分为主视眼(A-D)和非主视眼(A-nD),B组分为显著DVD眼(B-s)和非显著DVD眼(B-m)进行分析,分别与C组眼4条直和上斜肌体积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患者5例(10只眼),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22±4)岁;B组患者4例(8只眼),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28±8)岁;C组患者10例(20只眼),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25±6)岁;3组间年龄(F=0.45,P=0.648)和性别(χ2=0.78;P=0.8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眼4条直Pulley位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内直=0.52,F=0.62,F上直=0.72,F下直=1.16;均P>0.05)。眼4条直中,A组和B组内直[A-D、A-nD、B-s、B-m分别为(562.8±64.4)、(560.6±53.2)、(557.0±48.7)、(551.5±45.8)mm3]、[A-D、A-nD、B-s、B-m分别为(519.8±44.5)、(511.0±49.4)、(501.0±35.6)、(498.3±45.3)mm3]和上直[A-D、A-nD、B-s、B-m分别为(472.8±66.9)、(449.4±41.7)、(433.0±60.8)、(412.5±54.5)mm3]体积均大于C组[内直:(423.3±51.9)mm3,:(439.7±35.3)mm3,上直:(328.1±36.5)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和B-m下直肌体积与C组相比[A-D、B-m和C组分别为(453.8±46.8)、(463.0±16.6)和(380.4±59.7)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称性和非对称性DVD患者眼4条直Pulley位置基本正常,但内直和上直肌体积大于健康人,而对称性DVD主视眼和非对称性DVD非显著DVD眼下直肌体积大于健康人。

  • 标签: 斜视 动眼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眼麻痹患者的揿针疗法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院内眼麻痹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揿针疗法,对比疗效。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以观察组的100.00%,大于对照组91.30%;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以揿针疗法进行眼麻痹治疗效果显著,配合药物治疗可进一步强化视觉功能修复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不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 标签: [] 眼外肌麻痹 揿针疗法 视觉功能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肩胛筋膜炎应用按摩手法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区分120例肩胛筋膜炎患者,对比两组干预效果、护理指标。结果:研究组干预有效率、护理质量评分、VAS评分、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摩手法对改善肩胛筋膜炎患者的病情,缓解疼痛症状并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有积极影响,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肩胛肌 肌筋膜炎 按摩手法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公路软土地质的特点比较明显,在地下水长期侵蚀等作用下,其内部会存在较多孔隙等。这类土质是目前公路路基施工中的主要难题,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在公路路基施工前,需要综合分析现场的情况,掌握了解影响因素,才能提高桩体的质量水平,保障桩体施工效果和质量。本文以高压喷桩技术为例,在探讨高压喷桩施工技术要求的同时,对该技术工艺流程进行详细探究。

  • 标签: 公路路基 高压旋喷桩 技术工艺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软土地区进行地基处理时,传统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工程需要,因此高压喷射注浆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和工程师们都致力于研究高压喷桩这一新型地基加固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重点研究高压喷桩施工工艺,提出若干建议,旨在不断提高我国高压喷桩施工工艺质量和水平。

  • 标签: 高压旋喷桩 施工 工艺 应用
  • 简介:摘要:湖南华菱湘钢中小棒厂流池埋深21.9m,采用沉井施工。针对地质条件复杂、承压水头高、毗邻原有建筑及在建基坑等不利因素,本文从方案选择,到沉井制作、下沉、纠偏、封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沉井施工要点,保证沉井顺利下沉到位。

  • 标签: 旋流池 沉井 降水 封底
  • 简介:摘要:金属压加工工艺是一种在金属成型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工艺,它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对金属进行塑性变形,从而得到理想的形状和尺寸。这一过程在航空、能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解析金属压加工工艺材料的研究,以及探寻金属的压工艺,以加深对这一工艺的认识与运用。

  • 标签: 金属 旋压 加工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伴下斜亢进斜视患者实施不同下斜减弱术与水平加强减弱术联合治疗对下斜功能和视功能恢复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伴下斜亢进斜视患者,确诊患者数量为80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属于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分组应用奇偶法形式,2组均40例,下斜部分切除术与水平加强减弱术联合治疗纳入到对照组之中,下斜后徙术与水平加强减弱术联合治疗的患者视为观察组,就组间治疗前后下斜功能指标、视功能恢复情况开展比对。结果:治疗前下斜功能指标未可见明显的组间差异性,观察组的伴下斜亢进斜视治疗后垂直斜视角、水平斜视角较之于对照组得以下降,较之于对照组伴下斜亢进斜视患者,其观察组的患者视功能恢复优良率有所提升。结论:伴下斜亢进斜视患者实施下斜后徙术与水平加强减弱术联合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伴下斜肌亢进斜视 下斜肌后徙术 下斜肌部分切除术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经带蒂的单开门椎板成形入路切除胸椎管内髓硬膜下肿瘤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院区脊柱外科收治的15例胸椎管内髓硬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带蒂的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切除肿瘤。记录每例患者临床资料和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站立位胸椎后凸角以及术后胸背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均行CT检查了解成形椎板愈合情况,同时末次随访通过MRI了解后方韧带愈合情况。15例患者肿瘤均顺利完整切除,手术时间(91±15)min,出血量(117±56)ml。其中3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经加压包扎后均顺利愈合且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术后3 d胸背切口疼痛VAS评分为(3.0±1.3)分,术后3个月为(1.3±0.9)分(P<0.001);术前JOA评分为(11.9±2.4)分,术后3个月为(14.0±1.6)分,末次随访为(16.1±0.7)分,术后均优于术前(均P<0.001);术前Cobb角为10.1°±5.3°,末次随访时为10.4°±6.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20)。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CT显示椎板门轴侧(带蒂侧)均见部分骨痂形成甚至完全愈合,末次随访时CT显示椎板门轴侧均完全愈合,开门侧见不同程度硬化或愈合表现,椎板均未出现坏死、明显移位和继发性椎管狭窄。可见通过带蒂的单开门椎板成形手术入路切除胸椎管内髓硬膜下肿瘤疗效确切。

  • 标签: 胸椎 胸椎管内肿瘤 带肌蒂 单开门 椎板成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