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经大剂量放化疗、免疫抑制剂预处理,清除患者体内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继而回输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治疗手段为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1。过程中,娴熟的护理技术可提高安全有效输血疗效,提高患者移植成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低氧诱导因子(HIF)-2是由HIF-2α和HIF-1β组成的异二聚合体,是机体的一种重要转录因子,HIF-2在诱导红细胞生成素基因表达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具重要作用,而红细胞生成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均可刺激红系造血,与红系造血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就HIF-2的结构、分布及下游基因表达的调控作一综述。

  • 标签: 低氧诱导因子-2 红系造血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IFN-γ在小鼠骨髓造血调节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通过RT—PCR方法扩增小鼠IFN-γ(mIFN-y)片段,构建mIFN-γ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1-mIFN-γ-copGFP(pCDH-mIFN-γ-GFP)。将pCDH-mIFN-γ-GFP和pCDH-EF1-copGFP(pCDH-GFP)分别与辅助质粒pPACK—A、pPACK—B、pPACK—C组合,通过磷酸钙沉淀法转染293T细胞,制备慢病毒。通过慢病毒将mIFN-γ和GFP转导至C57BL/6J雄性小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于M3434甲基纤维素完全培养基进行集落形成试验,同时将其通过尾静脉注射给致死剂量照射的受体C57BL/6J小鼠体内,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成功构建pCDH-mIFN-γ-GFP慢病毒载体;转导mIFN-γ的293T细胞分泌mIFN-γ蛋白;转导mIFN-γ的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集落生成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集落形成能力下降;mIFN-γ组的骨髓移植小鼠血象恢复较GFP对照组延迟,移植后8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仍可见GFP阳性细胞。结论:mIFN-γ降低了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能力,延缓骨髓移植小鼠的造血恢复时间。

  • 标签: IFN-Γ 骨髓单个核细胞 造血调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移植前不同疾病状态的血液疾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原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移植中心自2007至2011年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148例,按照移植前疾病是否获得完全缓解分为标危组(n=101)和高危组(n=47),分别比较复发死亡比例、移植后非复发死亡比例以及移植后非复发死亡原因的构成比。结果:移植后总生存率、复发率和非复发病死率分别为57.8%±4.5%、42.1%±6.1%和21.7%±3.6%。标危组复发病死率及移植相关非复发病死率均显著低于高危组(P〈0.001,P=0.013)。标危组复发死亡占40.7%,移植相关非复发死亡占59.3%,其中感染50.0%,移植物抗宿主病31.3%,弥漫性肺泡出血25.0%,肝静脉闭塞病12.5%,植入不良12.5%,颅内出血6.3%;高危组复发死亡占51.7%,移植后非复发死亡占48.3%,其中感染50.0%,移植物抗宿主病35.7%,植入不良21.4%,肝静脉闭塞病14.3%,颅内出血14.3%。结论:移植前获得完全缓解患者移植后非复发死亡比例高于复发死亡比例,而非完全缓解患者相反。移植相关非复发死亡原因中,不论移植前疾病状态,感染和移植物抗宿主病都是最主要的死因。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复发死亡 移植后非复发死亡 血液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热患者采用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接诊的发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将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皆进行外周血涂片检查,对比分析两组对象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对象镜检结果基本与仪器分析结果一致,而发热患者镜检结果显示异常率高达55.00%(44/80),而仪器分析结果显示异常率则为22.50%(18/80),镜检所得异常率明显高于仪器分析所得,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涂片检查能进一步明确发热患者是否感染及感染类型,结合临床、细菌培养等检查,可以提高临床确诊率,对于发热患者的临床诊治有着很高的意义,值得借鉴。

  • 标签: 发热 外周血涂片 检查 临床意义
  • 简介:“工作辞掉了,可以再找。救人的机会失去了,我内心会永远不安。”躺在西安市唐都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陕北小伙儿王广恒几句质朴的话,让和场的所有人动情。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辞职 西安市 所有人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Resveratrol对人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在体外使用Resveratrol处理人外周血T细胞,并给予抗人CD3和抗CD28抗体活化,观察其对T细胞增殖、细胞因子分泌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进一步通过免疫印迹和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探讨Resveratrol对T细胞活化影响的分子机制。结果我们现有的实验提示Resveratrol可以明显抑制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且能抑制IL-2、IL-4、IL-5、IFNγ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但并不影响T细胞的凋亡。进一步研究表明Resveratrol通过提高Sirt1的表达和增强其对C-jun的脱乙酰化来发挥作用。结论此研究提示resveratrol可能在T细胞引起的炎症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Resveratrol T 细胞活化 脱乙酰化 C-jun Sirt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象的变化。方法检测每个献血者献血前及献血后2个月的血常规,并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计数等血常规项目在机采血小板操作前后没有显著变化。结论经体检合格的献血者,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的外周血象和健康状况没有不良影响。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献血者 外周血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疾病诊断中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应用。方法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这段期间的发热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作为研究组样本,再以200例正常样本作为对照组,共计400例。取两组被研究人员的血液标本,染色。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人员中细胞异常结果检测率显著偏高,常出现中性细胞移位、中毒颗粒、幼稚细胞等,红细胞大小和形态改变,血小板数量和质量变化。结论在临床诊断中,应加强对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重视,减少漏诊、误诊等情况的发生,提高检验效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 标签: 疾病诊断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机器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外周血象的变化。方法对102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献血者首次和末次献血前的血检报告,对比PLT、PDW、MPV、RBC、P-LCR、RDW-CV、WBC和HB的变化。结果末次献血前志愿者的PLT、PDW、RBC、P-LCR、WBC和HB水平与首次献血前水平无明显差异,但MPV水平较首次献血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DW-CV水平有了明显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遵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多次进行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的健康基本无影响。

  • 标签: 机器单采血小板 外周血象 献血者 变化
  • 简介:在水温22℃下研究了不同浓度(2.5、3.0、3.5和4.0mg/L)的孔雀石绿致体质量10~13g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datu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泥鳅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的形成率随孔雀石绿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由对照组的4.194‰增至最高浓度的33.487‰),提示孔雀石绿对水产生物有明显的遗传毒性。这些水产品对人体的安全性值得重视。

  • 标签: 孔雀石绿 遗传毒性 泥鳅 外周红细胞 微核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了解肺癌患者的基线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6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肺癌患者CD3(+)、CD4(+)、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CD8(+)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CD19(+)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与正常人群相比存在降低趋势,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可作为肺癌患者免疫监测的一种方法。

  • 标签: 肺肿瘤 淋巴细胞免疫分型 免疫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N/L)与病人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及两者比值,分析他们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比值与患者预后有关,呈负相关,即比值越大,患者的预后越差(P=0.023,<0.05)。结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预后呈明显负相关,即比值高的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颅脑损伤组)、健康体检者22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颅脑损伤组患者伤后1、4.7、14、21d及对照组外周血EPC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伤后1d,颅脑损伤组外周血EPCs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伤后4d降至最低值(P〈0.05);随后逐渐升高,伤后7d达最高峰(P〈0.05),随后逐渐下降,伤后21d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伤后1d外周血EPCs水平与入院时患者GCS评分呈正相关(RS=0.452,P〈0.05);伤后7、14、21d外周血EPCs水平与伤后6个月GOS评分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23,0.469,0.455;P〈0.05)。结论外周血EPCs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内皮祖细胞 外周血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8例经粪便RT-PCR试验检测为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分为三组并收集血液标本,普通型24例,重症型21例,危重型4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56+T细胞、CD19+T细胞表达。所有数据采用STATA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危重型患儿外周血CD3+T细胞比例为50.70±9.42%,重型组患儿外周血CD3+T细胞比例为50.43±10.89%,普通型组患儿外周血CD3+T细胞比例为55.57±9.76%,重型和危重型患儿外周血细胞CD3+T细胞比例较普通型组降低,但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患儿外周血中CD4+T细胞比例为24.87±7.78%,重型组患儿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为25.06±7.87%,普通型患儿外周血CD4+细胞比例30.18±7.18%,危重型组和重型组患儿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较普通型组降低,且随病情加重而减低。三组患儿CD8+、CD56+、CD19+T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淋巴细胞减少可能是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并发重症和危重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感染 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术后早期感染的相关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共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并发术后早期感染的护理要点。结果本组患者中早期感染患者共24例,发生率为60%,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后,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治愈率为100%。结论综上所述,对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进行及时的处理,可以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有助于提高移植成功率,使用前景广阔,所以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护理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象正常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分析。方法选择我社区医院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获得性肺炎患儿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的外周血象检查。结果痰液细菌培养检出阳性标本55例,构成比为55.00%;支原体培养检出阳性标本23例,构成比为23.00%(23/100);混合感染标本5例,构成比为5.00%。痰液细菌培养检出阳性标本中,G﹣菌检出率为72.73%(40/55),明显高于G+菌以及真菌检出率,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象检查正常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原菌以G-菌为主,参考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抗感染用药干预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值得重视。

  • 标签: 血象 儿童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