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1(S6K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运动组。正常组喂食基础饲料,模型组和运动组均喂食高脂饲料,运动组大鼠进行12周跑台训练。3组大鼠均于实验12周后取材,肝脏称重,并进行肝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评分,同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苷酶(ALT)含量的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肝组织mTOR、S6K1、SREBP-1c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基本正常,肝索排列整齐,肝小叶结构完整清晰,未见脂肪变性及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可见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索紊乱,炎性细胞浸润;运动组大鼠肝索排列较模型组整齐,肝细胞脂滴明显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运动组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FFA、ALT、AS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运动组大鼠血清TC、TG、FFA、ALT、AST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肝组织mTOR、S6K1、SREBP-1c的蛋白表达分别(1.12±0.24)、(1.34±0.35)、(0.84±0.12),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运动组大鼠肝组织mTOR、S6K1、SREBP-1c的蛋白表达分别为(0.54±0.18)、(0.61±0.21)、(0.41±0.15),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有氧运动可以发挥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TOR/S6K1/SREBP-1c信号通路的抑制相关。
简介:背景:新近研究表明,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表达上调。白藜芦醇对于骨关节炎的防治作用被认为与其可以减少软骨细胞凋亡及滑膜炎症有关。目的:进一步分析白藜芦醇对软骨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采用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软骨细胞。根据加入物的不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脂多糖干预组(1mg/L)和白藜芦醇干预组(100μmol/L白藜芦醇+1mg/L脂多糖)。采用Westernblot检测软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的表达量。结果与结论:①荧光显微镜下显示Ⅱ型胶原染色阳性细胞数占95%以上,证实所培养细胞为软骨细胞;②脂多糖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量较空白组明显升高,白藜芦醇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量较脂多糖组下降,但仍高于空白组;③结果表明,表明白藜芦醇可抑制小鼠软骨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纤维蛋白-1c(Fibulin-1c)对老年膝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增殖代谢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因外伤截肢年轻人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时老年膝OA患者10例的血清、膝关节软骨标本,检测标本中Fibulin-1c的含量变化。实验分4组,实验组1为培养液含rFibulin-1c(10 μg/L);实验组2为培养液含rFibulin-1c(100 μg/L);实验组3为培养液含rFibulin-1c(200 μg/L);对照组为单纯培养液。常规培养人软骨细胞,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10、100、200 μg/L)重组人Fibulin-1c蛋白,培养48 h后,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检测软骨细胞增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软骨细胞Col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Smad3和pSmad3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年轻人血清Fibulin-1c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009±0.109),老年人为(0.695±0.07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6,P<0.05);年轻人软骨中蛋白相对表达量(1.021±0.097)高于老年人(0.733±0.079,t=2.29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EdU阳性细胞百分比[(25.330±1.453)%、(34.170±2.822)%]高于对照组[(13.170±1.447)%,F=24.30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0.786±0.042)比较,实验组软骨细胞Col2含量增高(1.470±0.105、1.880±0.120,F=30.11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l2的基因表达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一致。结论Fibulin-1c可以促进老年膝关节软骨细胞增殖代谢能力。
简介:目的探讨络风宁1号方对心肌梗死大鼠血栓调节素-活化蛋白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7只)、模型组(8只)、络风宁1号方组(7只)、联合用药组(8只)、卡托普利组(8只),心肌梗死造模后络风宁1号组及联合用药组予含生药量4.81g/(kg·d)的络风宁1号方汤剂,卡托普利组及联合用药组予卡托普利片7.5mg/(kg·d),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予相同体积蒸馏水,2/d,连续4周。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组织血栓调节蛋白(TM)、活化蛋白C(AP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EPCR、TM的mRNA、sEPCR、sTM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EPCR、TM的蛋白表达及APC含量较假手术组下降(P<0.05);络风宁1号组、联合用药组EPCR、TM的mRNA以及含量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R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络风宁1号组、联合用药组血清APC含量较模型组增加(P<0.05)。结论络风宁1号方能够减轻膜结合型EPCR、TM的损伤,抑制了TM、EPCR的mRNA代偿性增加,使sEPCR、sTM含量下降,APC含量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脊髓性肌萎缩症1c型1例患儿的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脊髓性肌萎缩症1c型患儿的病例资料,对其进行遗传学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2月龄起病,表现为粗大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显示患儿SMN1基因外显子7-8纯合缺失突变,SMN2基因外显子7-8存在重复突变,外显子7/8拷贝数为3/3,其父亲为SMN1基因杂合缺失携带者,SMN2基因8外显子存在纯合突变,外显子7/8拷贝数为2/3,其母亲未发现SMN1基因外显子异常,SMN2基因外显子7/8拷贝数为1/1。结论脊髓性肌萎缩症在早期缺乏特异表现,确诊主要依赖于基因检测,临床医师需要提高警惕,加强对该病的早期认识,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3样蛋白1(CREB3L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探究CREB3L1在骨肉瘤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骨肉瘤患者组织5例,采用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CREB3L1在另外12对匹配的骨肉瘤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IHC验证CREB3L1表达;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公共数据中骨肉瘤队列中CREB3L1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对临床采集的5对匹配骨肉瘤和正常骨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比较分析共发现1 809个差异表达基因(|FC|>1.5,P<0.01),其中有1 111个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升高,697个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下调;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外基质组织、胶原蛋白分解代谢、细胞黏附等信号通路。参与胶原蛋白生物合成、修饰和降解,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形成等多个通路的基因在骨肉瘤中显著富集,其中CREB3L1等在骨肉瘤中表达升高明显。RT-qPCR分析匹配的骨肉瘤及对应正常骨组织中CREB3L1的mRNA表达表明(n=12),大部分标本中(9/12)CREB3L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的正常骨组织(4.408±3.230比1.000±0.000,t=2.256,P<0.05);IHC表明,CREB3L1在骨肉瘤细胞核与细胞质的表达高于正常骨组织(细胞质:2.750±1.290比1.750±0.683,t=2.739,P<0.05;细胞核:2.125±0.806比1.250±0.775,t=3.130,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CREB3L1的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无转移生存率负相关(P<0.01,P<0.001);通过比较有和无肺转移患者病例中CREB3L1细胞核IHC评分,CREB3L1在有肺部转移肿瘤细胞核内表达量高于非转移者(2.500±0.527比1.700±0.949,t=2.331,P<0.05)。结论CREB3L1在骨肉瘤中表达升高且与患者较差的生存预后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根据GK_(1C)型单侧制动机车试运实际情况看,经常发生闸瓦偏磨现象,这种情况应当积极改进。对此,本文从GK_(1C)型机车制动装置原理展开分析,并找出发生闸瓦偏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优化,旨在解决偏磨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编码的x蛋白(HBx)调节人肝癌细胞HepG2脂代谢和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HBx表达质粒瞬时转染HepG2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油红O染色检测脂滴堆积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 (C/EBP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SREBP-1)、脂肪酸合成酶(FASN)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1 (ACC1)的蛋白水平;MTT、油红O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C/EBPα在过表达和低表达的情况下对HBx调节HepG2细胞脂代谢和增殖的影响。组间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HBx明显促进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F = 32.82,P < 0.001;F = 58.21,P < 0.001);HBx明显促进HepG2细胞的脂质堆积(F = 22.65,P < 0.001),且使脂质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C/EBPα和SREBP-1、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FASN和ACC1的蛋白水平显著升高。C/EBPα过表达进一步加强了HBx对HepG2细胞增殖、脂滴堆积和脂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相反,C/EBPα低表达削弱了HBx对细胞增殖、脂滴堆积和脂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结论HBx可能通过C/EBPα/SREBP-1信号通路,影响人肝癌细胞HepG2的脂质生成,促进其增殖。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总胆固醇正常的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和130例CHD患者(CHD组)血清中hs-CRP和h-FABP进行测定。结果总胆固醇正常、边缘性增高和升高的CHD患者血清中hs-CRP和h-FABP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联合应用hs-CRP和h-FABP两种标志物判别,对总胆固醇正常的CHD患者诊断阳性率为90.0%,分别高于单独应用hs-CRP的75.0%和h-FABP的32.5%。结论联合检测hs-CRP和h-FABP,既能提高预测发生CHD的危险性,也可提高早期诊断CHD和心肌损伤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不同甘油三酯(TG)水平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载脂蛋白A1(ApoA1)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病人836例,对其进行血清HDL-C、ApoA1、TG测定,并根据TG含量不同进行分组,分析HDL-C与ApoA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随着TG含量增高,相应的HLD-C含量呈梯度下降;在TG>1.70mmol/L时,随着TG含量增高,ApoA1含量呈梯度上升;经Spearman相关分析,在TG<10.0mmol/L时,HDL-C与ApoA1存在比较显著的相关性;在TG>10.0mmol/L时,HDL-C与ApoA1不具有相关性。结论ApoA1的升降不一定与HDL-C成正比例,同时测定HDL-C与ApoA1对临床诊断以及疗效评估等更有帮助。
简介:目的探讨CYP3A7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绝经妇女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测定185名内蒙古地区健康绝经期妇女经SspI酶切后CYP3A7基因多态性,同时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前臂骨密度。结果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正常组TT型84.4%,TG15.0%,GG0.7%,骨质疏松组TT型71.1%,TG26.3%,GG2.6%,等位基因频率正常组T为91.8%,G为8.2%;骨质疏松组T为84.2%,G为15.8%。通过协方差分析,调整年龄、身高、体重、BMI,结果显示,CYP3A7基因型与左前臂BMD有相关性(P〈0.05)。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因型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YP3A7基因型与蒙古族妇女前臂BMD有关联(P〈0.05),可作为预测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性因素。
简介: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不仅参与正常肌小节和肌丝的组装,稳定肌小节的结构,而且通过磷酸化等调节横桥循环参与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包括.编码肌小节结构蛋白的基因突变是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致病原因,其中编码cMYBPC的基因是肥厚型心肌病的最为常见的致病基因之一,本文就cMYBPC以及编码基因的结构、功能以及致病基因型、表型和可能的致病机制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胶原蛋白维C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16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0.2g/kg、0.4g/kg和1.2g/kg·BW 三个剂量组,剂量组小鼠灌胃给以胶原蛋白,持续30天,测定迟发型变态反应、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单核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新的双元件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并对其成像质量进行评估。方法:通过光学设计软件Zemax,建立新设计的双元件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和人眼模型,模拟仿真其在不同视距下(L=6 m、L=70 cm、L=40 cm以及L=25 cm)的成像结果,得到空间频率为100 cycles/mm时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值。与Simonov等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仿真结果是否满足人工晶状体植入光学特性和测试标准。结果:通过光学设计软件模拟仿真新设计的双元件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眼模型,其结果显示无论α=0°还是α=5°,瞳孔大小为3 mm时,单色光(λ=0.546 μm)空间频率100 cycles/mm对应的MTF值均大于0.43,满足人工晶状体植入光学特性和测试标准。在α=0°时,仿真结果相较于Simonov等研究结果有较大提升;在α=5°时,无明显提升。结论:本研究设计的双元件可调节人工晶状体仿真结果满足人工晶状体植入光学特性和测试标准要求,相较于Simonov的研究结果,其整体性能有所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235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者180例作为冠心病组,5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狭窄程度<50%者为对照组。记录纳入样本的临床资料,测定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HDL-C降低,hs-CRP水平升高(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HDL-C逐渐下降,hs-CRP水平逐渐升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L-C、hs-CRP、高血压病史为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DL-C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显著负相关。hs-CRP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联合两者的检测能更好的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