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FIF-IMRT)与固定野逆向调强放疗(FFIO-IMRT)剂量分布的差异。方法选取江苏省肿瘤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早期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10例,均设计FIF-IMRT与FFIO-IMRT两组放疗计划,乳腺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5次/周,2 Gy/次。在计划靶区满足处方剂量前提下,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两种计划中计划靶体积(PTV)、危及器官、治疗跳数的剂量学差异。结果PTV方面,两种计划适形指数(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F-IMRT均匀性指数(HI)高于FFIO-IMRT(0.13±0.02比0.10±0.04,P<0.05);两种计划95%处方剂量曲线包括的体积比例(V95%)、V100%及最大放疗剂量(D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IF-IMRT V105%及平均放疗剂量(Dmean)均高于FFIO-IMRT[(37.63±8.85)%比(18.64±5.27)%,(51.81±0.17)Gy比(51.37±0.26)Gy,均P<0.05]。心脏剂量方面,两种计划不小于30 Gy照射的体积比例(V30 Gy)、V40 Gy、D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IF-IMRT V5 Gy、V10 Gy、Dmean均低于FFIO-IMRT(均P<0.05)。冠状动脉剂量方面,两种计划V20 Gy、V30 Gy、Dmax、D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IF-IMRT V5 Gy、V10 Gy均低于FFIO-IMRT(均P<0.05)。左心室剂量方面,两种计划V20 Gy、V30 Gy、V40 Gy、D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IF-IMRT V5 Gy、V10 Gy、Dmean均低于FFIO-IMRT(均P<0.05)。左肺剂量方面,两种计划V20 Gy、V30 Gy、Dmax、D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IF-IMRT V5 Gy低于FFIO-IMRT(P<0.05)。右肺、右乳及脊髓剂量方面,两种计划Dmax、D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总跳数方面,FIF-IMRT低于FFIO-IMRT(255.6±5.6比525.8±86.9,P<0.01)。结论与FFIO-IMRT相比,FIF-IMRT虽然靶区均匀性略差、靶区高剂量区体积大,但仍在可控范围内,可满足治疗的要求。FIF-IMRT可有效降低正常组织低剂量辐射,治疗跳数明显低于常规FFIO-IMRT,可缩短单次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过程中患者体位移动造成的不准确性,并对机器损耗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N)转移的宫颈癌患者应用固定野动态调强(d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2种放疗技术计划的剂量学参数,为上述宫颈癌患者放疗技术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5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肿瘤科诊治的10例PALN转移的宫颈癌患者,其中4例为Ⅱb期,6例为Ⅲb期,中位年龄49岁,均进行CT扫描定位,对同一定位图像分别进行7野、9野dIMRT和双弧VMAT计划设计,比较7野、9野dIMRT和双弧VMAT 3组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学参数、适形性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OAR)剂量学参数、放疗机器跳数(MU)的差异。结果7野、9野dIMRT和VMAT 3组放疗计划的靶区和OAR的剂量学参数、靶区CI[(0.87±0.02)比(0.86±0.01)比(0.85±0.03)]、靶区HI[(1.22±0.05)比(1.21±0.05)比(1.24±0.03)]和加速器MU[(856.76±76.32)比(912.45±100.02)比(996.00±259.2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伴PALN转移患者,7野、9野dIMRT和VMAT技术均可达到临床靶区和OAR的剂量保护要求,临床上均可采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于半野剂量分布特性结合IMRT技术,实现食管癌放疗降低肺剂量的新技术。方法采用三维水箱测量对称野及半野的射野边缘剂量分布并比较分析。选取2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放疗患者(处方剂量50.4~60.0 Gy),基于瓦里安Vital beam加速器和Eclipse计划系统、采用均整器(FF)和非均整器(FFF)技术对称野、半野设计(射野设置皆为前1后4方式),比较和分析靶区和危及器官各种剂量数据以及机器跳数。结果与对称野计划相比,半野计划能显著改善肺受量(P<0.05),其中半野FFF又稍优于半野FF模式。全肺V5Gy、V20Gy、V30Gy、Dmean在FF对称野与FFF半野分别为(49.64±5.39)%与(42.70±5.5)%、(15.99±3.93)%与(13.32±3.06)%、(9.24±2.77)%与(8.50±2.62)%、(10.45±1.76)%与(9.50±1.53)%(均P<0.05)。心脏受量对称野优于半野(P<0.05),靶区CI和HI、机器跳数、脊髓均相近(均P>0.05)。结论基于半野形式IMRT可以显著改善肺受量,可给临床增加一个选择的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外科保乳术后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两种不同设野方式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特点。方法对5例首次放疗乳腺癌患者采用调强放疗方式,每位患者按照不同布野原则设计2个计划,分别为方案A7野照射,方案B2野切线照射(机架角120/310°或240/60°),分别比较两个调强治疗计划中的治疗区和危及的正常组织的剂量曲线分布、DVH以及治疗区适形度等。结果两种治疗方案,7野IMRT比2野IMRT适形度指数(CI)高,P<0.05,两种方案的差别拥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均匀性指数(HI)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2野调强对正常组织损伤相对较小。结论乳腺癌逆向调强放射治疗必须与临床有机结合,针对心肺功能较好的患者,7野调强可优先考虑;2野调强放疗可以作为心肺功能相对较差的患者优先考虑。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瓦里安的Trilogy直线加速器6MV X射线应用均整器模式(FF)及无均整器模式(FFF)下的固定野调强(ss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VMAT)在胸中段食管癌放疗靶区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就诊并行根治性放疗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63.5岁),在瓦里安Eclipse 15.5版本的计划系统上分别设计ssIMRT-FF、ssIMRT-FFF、VMAT-FF、VMAT-FFF 4种计划。处方剂量为CTV1的计划靶区(PCTV1)总剂量6 000 cGy/28 F,CTV2的计划靶区(PCTV2)总剂量5 400 cGy/28 F。在95%的靶区体积达处方剂量条件下,比较4种计划靶区(PTV)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机器跳数(MU)、加速器的出束时间(DT)以及危及器官(OAR)剂量。结果4种计划的PTV Dmax、Dmean、CI、HI及OAR剂量均未见明显区别。但VMAT-FF的MU最低[572.00(82.00)]、VMAT-FFF的DT最短[(37.08±17.3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计划之间的两两比较发现VMAT相比于IMRT有更短的DT以及更低的MU,而FFF相比于FF具有更短的DT但更高的M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中段食管癌的4种靶区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其中VMAT-FF的MU最低、VMAT-FFF的DT最短,提高了治疗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腹部调强放疗时使用体部专用固定底板、真空垫和记忆热塑网膜固定与使用体部专用固定底板和记忆热塑网膜固定的摆位误差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优化放疗时固定方式,以便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随机抽取60例胸、腹部肿瘤施行调强放射治疗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即A组使用体部专用固定底板、真空垫和记忆热塑网膜固定;B组使用体部专用固定底板和记忆热塑网膜固定。两组均每周进行一次CBCT扫描验证,并将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摆位误差范围A组X轴0.3~4.5mm、Y轴0.6~5.5mm、Z轴0.4~3.9mm;B组X轴0.5~8.6mm、Y轴0.5~5.1mm、Z轴0.5~4.2mm;摆位误差平均值A组X轴1.8mm、Y轴2.4mm、Z轴2.3mm;B组X轴3.1mm、Y轴2.1mm、Z轴2.1mm。结论X轴方向上A组明显优于B组,尤其是误差的范围明显缩小,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而Y轴和Z轴则差异性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真空垫固定技术在乳腺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观察对象:乳腺癌调强放疗患者,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展开研究,纳入60例患者,分别对患者施以不同的体位固定措施:真空(垫)固定体位(观察组,n=30),乳腺托架固定体位(对照组,n=30),对不同体位固定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X轴、Y轴、Z轴摆位误差比较上,观察组患者误差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一次摆位成功率,观察组患者(96.67%)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治疗重合度,观察组患者(90.00%)高于对照组患者(66.67%),(p<0.05)。结论:在乳腺癌调强放疗中实施真空垫固定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精度,方案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一种一体化调强射野设计方式与常规射野设计方法在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41例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CT图像,进行胸壁、部分腋窝、锁骨上、内乳等靶区及危及器官(OAR)勾画。对每一套CT图像分别制作一体化射野设计的调强计划和常规调强计划。评估两种计划靶区和OAR剂量学分布。结果两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和OAR受照剂量均满足临床要求,靶区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体化调强计划相比于常规计划:患侧肺V5降低9.7%(t=2.407,P<0.05)、V10降低11.2%(t=2.160,P<0.05)、V20降低17.3%(t=2.465,P<0.05)、V30降低13.4%(t=2.119,P<0.05)、Dmean降低13.8%(t=2.258,P<0.05);心脏V30下降28.4%(t=2.589,P<0.05)、Dmean下降23.2%(t=2.409,P<0.05);其他OAR剂量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调强射野设计技术显著降低了患侧肺和心脏的受照体积与受照剂量,有望减轻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的不良反应。新型设计方案选取了较多的样本,包含不同分期的左乳癌根治术患者,对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临床应用具有普遍性,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照射方式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容积弧形调强技术(VMAT)和静态调强放疗技术(sIMRT)在脊柱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主要在靶区和脊髓上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入组5例脊柱转移的病人,分别制订3套放疗计划,即7野IMRT、单弧VMAT及双弧VMAT。处方剂量为3.0Gy,共照射10次。在计划靶区(PTV)和脊髓的剂量分布等剂量学参数上,比较二者的优劣。结果计划靶区(PTV)的D1%和D10%,单弧VMAT和双弧VMAT优于IMRT,且有统计学差异。而D99%、CI等指标,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代表脊髓受照剂量的D1%、D10%及Dmean等指标,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其中,Dmean分别为(23.0±1.26)Gy(IMRT),(26.1±1.11)Gy(1ARC),(25.6±1.4)Gy(2ARC),P=0.004。结论VMAT与IMRT技术在脊柱转移灶放疗中,PTV的剂量分布基本相似;前者在脊髓的保护方面有一些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在Raystation计划系统上实现基于危及器官剂量预测和射野角度优化的食管癌调强放疗(IMRT)计划自动设计。方法选取50例食管癌IMRT计划数据作为训练集,训练危及器官剂量预测模型。另外选取20例病例应用RuiPlan自动计划脚本和人工方法分别进行计划设计,其中在自动计划中使用射野角度优化和危及器官剂量预测模型。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计划的剂量差异和工作效率。结果人工计划和自动计划计划靶体积的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全肺V5Gy与脊髓Dmax均相近(均P>0.05)。自动计划的左肺和右肺V20Gy、Dmean较人工计划下降1.1%、0.37 Gy和1.2%、0.38 Gy (均P<0.05),心脏V30Gy、V40Gy、Dmean较人工计划下降5.1%、3.0%、1.41 Gy (均P<0.05)。自动计划的人工操作时间、计算机处理时间、机器跳数较人工计划分别减少了65.8%、14.1%、17.2%(均P<0.05)。结论RuiPlan自动计划脚本能够通过危及器官剂量预测和射野角度优化的方法提高食管癌计划设计效率,为食管癌放疗计划设计提供了另一种可选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脑胶质瘤光子调强放疗(IMRT)计划与质子调强放疗(IMP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离子医学中心接受IMRT治疗的15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治疗计划系统中分别为每例患者图像设计IMRT及IMP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靶体积(PTV)、靶区适合度指数(CI)、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的最大剂量(Dmax)及平均剂量(Dmean)差异。结果IMRT计划组PTV1、PTV2的Dmax、Dmean、CI及HI与IMPT计划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IMRT计划组相比,IMPT计划组脑干Dmean[6.92 GyE(0.09 GyE,12.58 GyE)比24.41 GyE(2.59 GyE,34.18 GyE)]、左侧视神经Dmax[0.78 GyE(0.04 GyE,25.18 GyE)比20.42 GyE(6.38 GyE,37.17 GyE)]、左侧视神经Dmean[0.10 GyE(0.01 GyE,11.63 GyE)比9.74 GyE (2.99 GyE,20.87 GyE)]、右侧视神经Dmean[1.57 GyE(0.13 GyE,14.90 GyE)比14.08 GyE(2.66 GyE,23.67 GyE)]、左侧晶体Dmax[0 GyE(0 GyE,2.91 GyE)比4.84 GyE(1.42 GyE,5.48 GyE)]、左侧晶体Dmean [0 GyE(0 GyE,1.73 GyE)比3.84 GyE(1.25 GyE,4.30 GyE)]、右侧晶体Dmax[0.25 GyE(0.04 GyE,4.55 GyE)比4.28 GyE(1.58 GyE,5.84 GyE)]、右侧晶体Dmean[0.16 GyE(0.01 GyE,1.95 GyE)比3.73 GyE(1.04 GyE,4.86 GyE)]、垂体Dmax[6.97 GyE(0.18 GyE,39.70 GyE)比36.60 GyE(2.74 GyE,45.19 GyE)]、垂体Dmean[1.36 GyE(0.06 GyE,13.85 GyE)比24.74 GyE(2.42 GyE,32.80 GyE)]、海马Dmax[5.10 GyE(0.24 GyE,26.52 GyE)比35.83 GyE(5.03 GyE,46.11 GyE)]、海马Dmean[0.36 GyE(0.04 GyE,25.65 GyE)比18.79 GyE(2.37 GyE,28.10 GyE)]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MPT计划组与IMRT计划组脑干Dmax[51.98 GyE(0.66 GyE,53.43 GyE)比53.29 GyE(3.87 GyE,53.48 GyE)]、右侧视神经Dmax [9.60 GyE(0.01 GyE,43.32 GyE)比25.37 GyE(3.45 GyE,41.25 Gy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脑胶质瘤放疗中,IMRT与IMPT计划均能满足放疗临床剂量要求,IMPT计划能更好保护周围危及器官,减少海马、脑干、视神经、晶体、垂体的照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