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我国当前进行的大规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已经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有三个构成部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每一部分课程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与功能,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这种课程管理格局对增大教育的适应性、增加人才培养的多样性、拓展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性是颇为有利的.作为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学前教育,其课程也应由同样的三部分构成.就目前而言,教育部于2001年9月颁布的,其中具体规定了学前教育内容与要求,明确提出了五大领域的课程目标,同时对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等均做出了详尽的规定,这应被视为学前教育的国家课程.随后不少省市根据本地实际需要和特点,因地制宜,颁布了本省市的幼儿园课程指导纲要或指南,例如青岛市出台,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出发,从共同生活、探索求知、体验表达三个方面提出幼儿所需要的基本活动内容及要求,形成了开放教育、社会性教育、科学启蒙教育、创造教育等课程特色,这可视为青岛的地方课程.
简介:在国外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热潮的推动下,我国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我国课程体制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相容并包的框架.受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幼儿园也面临着园本课程(kindergarten-basedcurriculum)开发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幼儿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引起了众多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关注.园本课程的推出,使幼儿园和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拥有了很大的权力,而教师的课程参与,正使教师的这种权利得以体现,使课程开发更贴近幼儿园与教师的实际,更加富有活力与创造性,也使园本课程开发成为可能.因而,幼儿教师的课程参与对于园本课程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园本课程开发亟待研究的理论及实践课题之一.本文试对幼儿教师课程参与的含义、意义、策略等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以企为园本课程开发提供一条有益思路.
简介:根据地域特点,把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作为索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中。鉴于新疆具有多民族、多元文化并存的特点。一是根据本地区、本园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民族文化内容:二是根据各民族幼儿所生活的环境设计教育教学内容,注重各民族幼儿的个体差异;三是引导少数民族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园本教材。同时,也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个了解新疆、了解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窗口。
简介:校本课程源自20世纪70年代早、中期欧美国家的教育民主运动.当时,大多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出于对新课程(指由专家制定的学科结构课程)运动的重新思考以及对教育形势日益复杂化的实际考虑,将包括课程决策权在内的几乎所有类型的教育决策权都明显从中央下放到地方.因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从权力转移的角度提出并界定了校本课程,认为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自主开发,促使学校、地方和中央教育当局之间的权力责任再分配的民主化课程.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课程决策应该由负责实施课程的教师作出,并应该由决策结果所要涉及到的人参与.基于以上界定、理念及各个国家近年来的校本课程实践,笔者以为校本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