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院内外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分析怎样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64例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按照院内及院外两组。院前38例,院内26例,均参照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给与抢救,评估心肺复苏的抢救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原因。结果64例患者中,心肺复苏成功19例(30%),失败45(70%)例,院前复苏3例(16%),院内复苏16例(84%),根据者发生地点、复苏时间、持续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肾上腺素用量、通路建立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R成功率与发病地点、通路建立时间、病因及复苏开始时间有关,普及CPR知识,缩短复苏开始时间能提高复苏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新指南在急诊呼吸心搏骤停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急诊治疗的56例呼吸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抢救,观察组按照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心搏、恢复自主呼吸、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心肌损伤、吸入性肺炎、血气胸、肋骨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版心肺复苏新指南在急诊呼吸心搏骤停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更佳,有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减少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老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中使用面罩通气以及气管插管联合急诊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病例数为80例。根据其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心外按压同时使用面罩通气,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式基础上使用气管插管。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心搏以及意识恢复时间差异,分析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平均动脉压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呼吸、心搏以及意识恢复时间均显著比对照组要短(P<0.05)。观察组中患者血氧饱和度以及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急诊抢救过程中实施面罩通气以及气管插管方式更加有优势,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自主循环情况,促进患者的心肺复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肺复苏新指南用于急诊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呼吸心搏骤停患者取样64例,入院时间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皆行心肺复苏急诊治疗,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n=33,应用心肺复苏新指南)和参照组(n=31,应用2015 年心肺复苏指南),比较急诊效率、总有效率、并发症率。结果:实验组首次电除颤时间(1.20±0.35)min,深静脉置管时间(15.04±2.59)min,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间(14.86±2.55)min,血标本送检时间(7.70±2.06)min,比参照组用时少,总有效率93.94%,比参照组74.19%高,P<0.05。结论: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急诊治疗中应用心肺复苏新指南可加快急救效率,提升急救有效性,降低并发症率,具有改善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急诊呼吸心搏骤停患者采用体外心肺复苏急救流程进行住院期指导,为患者健康生活提供建议。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急诊呼吸心搏骤停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心肺复苏急救措施;观察组采用体外心肺复苏急救流程,对比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超敏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指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此外,在对患者血压和呼吸、心搏恢复正常用时上,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急诊呼吸心搏骤停患者实施体外心肺复苏急救流程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肌功能指标,并促使患者机体状态恢复,干预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急性中毒导致心搏骤停(APCA)是严重中毒所致的急性循环衰竭,其机制复杂,治疗手段有限,患者存活率低且多数伴有神经功能损伤。近年来,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当常规复苏手段无效时,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可能是挽救APCA患者生命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随着ECMO越来越多地用于APCA患者的救治,也出现了各种临床问题,如人群适应证不统一、最佳支持条件不确定、成本效益存在争议等,仍需要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评估和完善。本文针对APCA流行病学和机制以及ECMO在APCA中应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探讨ECMO用于APCA救治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