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实现城市群与产业集群的耦合发展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提升。通过构建城市群与产业集群耦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功效函数、耦合度函数、耦合协调度函数,对呼包鄂城市群与产业集群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呼包鄂城市群与五大产业集群的耦合度处于低水平极度耦合状态,需要进一步推动城市群发育和产业集群集聚水平。耦合协调度总体处于调和阶段,不同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但耦合协调情况基本都在向良性演进,2015年后,除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外,基本都在处于或接近处于中级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为了推进城市群与产业集群耦合协调发展,需要加强府际合作,推动城市群一体化进程;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需要加强政策引导,提高产业集群集聚能力和水平;需要加快创新驱动,推进产业集群动能转换;需要抓住机遇,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简介:摘要:在国家提出“中部地区崛起”宏观战略的大背景下,中部各省份都在着力描绘发展的美好蓝图,内蒙古自治区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区内经济发展,改善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作出“呼包鄂”城市群率先崛起的规划。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借助区域间城市的协调合作与发展,利用各自的资源、人才以及区位优势,形成集群与协同效应,从而带动区域经济不断向前发展。近1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的发展。内蒙古呼包鄂三市,占全区11%的土地、28%的人口,却创造了内蒙古55%的经济总量和60%的地方财政收入。鉴于此,本文以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圈为例,对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简介:城市群不能独立发展,城市群彼此间只有建立起紧密联系,才能整合为高效互动的城市体系。根据城市群的空间分布情况,我国的城市群可以区分为7个片区:"黑+吉+辽"、"京+津+冀+晋+鲁+豫"、"沪+苏+浙+闽+赣+皖"、"湘+鄂"、"粤+桂"、"川+渝+滇+黔"、"陕+甘+宁"。这些片区内的核心城市间的联系程度不同,核心城市的辐射力也有较大差别,所以需要对这些片区进行详细分析,通过构建"子城市链"、"子城市团"等措施,不断完善各个片区内核心城市与腹地间的联系,在各个片区内形成"分层+分片"的发展秩序,使得核心城市与腹地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各个片区内都逐渐形成"核心城市-子中心城市-县级中心地"的多层次的城市发展结构,推动全国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
简介:安徽省城市旅游发展速度较快,但存在较大的空间发展不均衡。江淮城市群是中国“十二五”城市群战略的重要一极,将成为未来安徽省城市旅游发展的区域主体,因其有利于整合区域资源、弱化城市旅游发展的不均衡态势,提高资源要素、资金利用效率。江淮城市群旅游发展现存四大问题: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开发强度存在较大的空间不均衡;旅游产品建设重复性较大,不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个别城市旅游战略定位不准确,发展力量离散化;城市旅游缺乏区域性整合,区域经济社会带动力不足。未来江淮城市群旅游发展应从城市群旅游空间发展、旅游产业发展、区域旅游形象整合和区域旅游管理四个方面协调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和产品建设及一体化管理,促进江淮城市群旅游协调发展,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和区域带动能力。
简介:近年来,土默特右旗(以下简称土右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呼包鄂区域新型中等城市总目标,充分依托区位、资源和比较优势,大力实施“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富民强旗。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和城乡体化进程,县域经济实现持续建康发展。2012年,全旗生产总值达到285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菲公经济实现增加值248亿元,占全旗地区生产总值的87%;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6.7亿元,同比增长17.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1.5亿元,同比增长25.4%;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3735元和11477元,同比分别增长14.9%和13.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55:32,实现了传统农业旗县向新型工业旗县的成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