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婴幼儿右侧肺动脉缺如(ARPA)的外科诊疗经验,提高婴幼儿ARPA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2月至4月,3例右侧肺动脉缺如患儿接受外科诊疗,均为男性,手术时间分别为出生后33天、85天和20个月,3例均行心脏增强CT扫描,其中1例行肺静脉逆行楔形造影。明确诊断及术前评估。3例患儿均于非体外循环下,探查解剖出闭锁动脉导管,继而采用"二法"重建右肺动脉(RPA)。术后随访其肺动脉血流、肺动脉高压进展及抗凝治疗。结果3例患儿心脏CT三维重建均于无名动脉根部见异常"憩室"或"芽迹",术中探查其为闭锁动脉导管的一端,另一端则连接肺门血管;肺静脉逆行楔形造影可明确显示患侧肺血管分布及发育。重建RPA后肺动脉高压即刻缓解。术后3例患儿均痊愈出院(100%),早期复查1例出现右肺动脉血栓,予以肝素持续抗凝后血栓消失,2例右肺动脉血流持续通畅。3例患儿目前服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规律抗凝。结论ARPA可诊断、可治疗。婴幼儿期行"二法"肺动脉重建效果良好。术前CT三维重建见异常"憩室"或"芽迹"具有重要提示意义,目前肺静脉逆行楔形造影为诊断金标准。

  • 标签: 右侧肺动脉缺如 婴幼儿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在右肺上叶、亚动脉管径的评价。方法选择84例正常成年人为研究对象,行胸部CT增强扫描,采取以不同的方法,进行三维重组,并对亚肺动脉管径、右肺上叶肺进行分组,根据性别可分为两组,对其年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性别相同,不同年龄的亚肺动脉管径、右肺上叶肺具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建方法各有其优势,MPR重建图像,可将肺、亚肺动脉更好的显示,其对动脉管径测量,准确率极高。结论采取多层螺旋CT成像,可以对亚肺动脉管径、右肺上叶管径进行较好的评价,从而为临床的诊断提供确切依据。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右肺段动脉 断层摄影术
  • 简介:患者女,75岁,咳嗽、咳痰5年,加重伴气喘憋气、发热10天入院.近5年,每年出现咳嗽、咳痰,持续约3个月,本次发作一直有发热、气喘憋气.查体:T39℃,双肺满布哮鸣音,双肺底闻及散在水泡音.实验室检查:WBC19.5×10~9/L,N0.903,L0.097.X线胸片示:右肺门影增大,肺门角消失,右肺门外侧见片状密度增高影(图1).门诊以“支气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收入院.CT检查:右肺中叶内侧支气管腔内一1.6cm×1.0cm大小的类圆形肿块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相应支气管腔变窄,远端见片状密度增高影,内有支气管征(图2),向内与纵隔胸粘连,远外侧与胸壁胸膜粘连,CT诊断为右肺中叶内侧支气管良性肿瘤并阻塞性肺炎.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诊断为支气管平滑肌瘤.

  • 标签: 支气管平滑肌瘤 肺叶 瘤组织 影像学 诊断 右肺
  • 简介:患者女,30岁,既往身体健康,无慢性病、传染病及家族遗传史,孕期无滥用药物史,孕期各项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2010年6月20日孕23周来我院行常规中孕产前超声检查,主要超声所见:胎儿心脏明显向右侧移位,心轴向正常,四腔心切面可清楚显示,左、右心房及左、右心室大小基本对称,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显示清楚,心室与大动脉连接关系一致,升主动脉及主肺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左肺动脉可见,右肺动脉未见显示(图1);室间隔上部可见回声失落约2.1mm;

  • 标签: 右肺动脉缺如 产前超声诊断 胎儿心脏 右心室流出道 产前超声检查 家族遗传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医“左肝右肺”一说,来源于《内经》,这是《内经》中的一个千古之谜。因此,西医曾经有人想从《内经》入手,抓住“左肝右肺”之说,大做文章,并以现代解剖学相对照,攻击中医学古老、不科学,讥笑中医理论太荒唐!

  • 标签: 左肝右肺 《内经》 现代解剖学 中医理论 中医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动脉动脉瘤(OSAs)的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23例OSAs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结果,其中头痛10例、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7例、月经紊乱1例、无症状5例。23例患者检共出动脉瘤32个,有11例患者为多发动脉瘤,其中6例为双侧动脉瘤(4例为双侧OSAs);破裂动脉瘤者5例。23个OSAs直径范围4~30 mm,平均(8.2±2.3)mm,巨大动脉瘤2例。采用硬膜外入路或硬膜下入路,磨除前床突,颈部切口显露颈内动脉辅助术中阻断,夹闭困难采用颅内外搭桥技术。统计患者预后情况,分析显微手术夹闭治疗OSAs的效果。结果23例OSAs患者中17例进行颈部颈动脉临时阻断,13例采用硬膜外入路(未破裂动脉瘤),8例采用硬膜下入路(包括5例破裂动脉瘤),2例患者中1例颅内外搭桥动脉瘤孤立、1例颈内动脉近端阻断。21例患者恢复良好,9例头痛者症状消除,6例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者好转,1例月经紊乱者术后好转。随访2~63个月,复发2例(8.7%),并发脑积水3例。术后3个月GOS评分:5分20例,4分2例,3分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熟练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是OSAs治疗的关键。OSAs的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治疗安全,效果满意。

  • 标签: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 前床突切除 显微外科 夹闭 入路
  • 简介:1病历介绍现病史:男,59岁,以“间断头痛、头昏1周,再发伴发作性意识丧失1次”之代诉于2015年12月25日入院。发病前1周,患者无诱因出现间断头痛、头昏,站立不稳,持续数十秒钟自行恢复。1天前再次出现头痛、头昏,伴有意识丧失倒地,持续10余分钟后神志清醒。醒后仍感持续头痛。当地医院查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检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性脑梗死。为进一步治疗,转诊至我院。

  • 标签: 颈内动脉狭窄 破裂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内治疗 肝素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动脉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颈内动脉动脉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37.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治愈率显著高于开颅夹闭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更适合用于治疗颈内动脉动脉动脉瘤患者,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产前右肺缺如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提高对肺缺如的认识及产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产前超声诊断并经引产或产后随访证实的右肺缺如的胎儿声像图特征。结果本次3个病例中1例咨询后予以引产;1例合并心脏严重畸形,临床考虑预后不良,予以引产;1例出生后患儿情况不佳,家属最终放弃治疗。本次3例病例图像超声上共同点:(1)患者胸腔体积明显缩小,未见正常肺组织回声。(2)心脏向患侧移位明显或旋转,紧贴胸壁。(3)肺动脉分叉处仅见一条动脉动脉导管发出,主动脉弓上未见多余血管发出。(4)左心房内仅探及正常肺侧静脉汇入,并且血管迅速进入肺门处,患侧处左心房房顶处未见肺静脉开口,左心房较正常孕周内径偏小。(5)主支气管分叉切面仅见左侧或右侧支气管。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可以在孕中晚期对疑似右肺缺如的胎儿明确诊断,从而为终止妊娠或继续妊娠的胎儿出生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肺缺如 超声诊断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 PS)是一种支气管及肺组织在胚胎期发育异常的少见先天性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易误诊为肺内其它疾病,从而延患病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例为我院目前新确诊一例,因其病变部位、病变性质、供血动脉起源少见而作报道,从而为临床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 标签: 右肺下叶 肺隔离症 一例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常规球囊扩张与切割球囊相结合在股浅动脉闭塞治疗中的扩张效果和中期疗效。方法2009年6月~2010年7月间应用常规球囊扩张联合切割球囊治疗51例动脉硬化闭塞症股浅动脉闭塞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51例患者中有49例导丝通过闭塞,动脉直径狭窄率为35%~83%。治疗后患者重度狭窄部位的狭窄程度平均减少至37%,其他部位的狭窄程度减少至20%左右,未发生动脉壁撕裂,穿孔出血合并症。术后1年CTA复查有13%的患者再次出现闭塞,未闭塞的患者中动脉最狭窄处狭窄程度平均为55%。结论常规长球囊与切割球囊相配合可以有效地治疗股浅动脉闭塞,中期效果较好,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动脉闭塞 切割球囊 球囊扩张
  • 简介: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一位高级官员曾说“在亚洲公路网中,有一最激动人心的路,那就是昆曼公路。”说她激动人心,是因为这条路北起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南到泰国首都曼谷,冲破山水阻隔,在两地实现“朝发夕至”,把两地间目前公路客运时间从48小时缩短到20小时左右;说她激动人心,是因为她正成为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 标签: 公路网 动脉 中国 老挝 区域经济发展 高级官员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17例颅内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共收治17例颅内动脉夹层动脉瘤接受血管内治疗。3例栓塞动脉瘤的同时闭塞载瘤动脉,14例采用血管内重建技术:1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2例单纯多个支架载瘤动脉塑性。术后3个月~1年复查造影。结果17例血管内治疗中手术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随访中有15例完全治愈,动脉瘤完全不显影;2例单纯多个支架载瘤动脉塑性病例动脉瘤保持稳定。在平均14.4月中的随访中,所有患者一般状态平稳,没有再出血或梗死。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的。与结构破坏性手术相比,我们更倾向于选择结构重建性手术: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或多支架血管内治疗技术。

  • 标签: 椎动脉 夹层 支架 弹簧圈 血管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