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自任中敏《散曲概论》始,散曲借助时代倡导通俗文学的大势,而为世人关注。但"托体甚卑"的现实注定了它在扰攘的岁月中沉沉浮浮的命运。关于散曲研究的大势也是如此。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散曲研究史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1.发轫期:20世纪30年代初,奠基之作为任中敏的《散曲概论》。2.拓展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卢前《散曲史》、梁乙真《元明散曲小史》及冯沅君《中国诗史》、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相关论述等为代表。3.沉寂期: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以台湾罗锦堂《中国散曲史》为代表,基本承袭前贤。4.集成期:20世纪90年代
简介:乾嘉考史大家钱大昕所著《廿二史考异》将"义例纠纷"作为其重要的考订内容,书中大量的对正史义例的纠谬、辨证折射出钱大昕的史书义例主张。主要体现在:记时方面,主张在群雄纷争时期,记时虽没有统一标准,但可采用强国或后来统一国家的纪年作为时间参照系;在多国并立时,为避免记时混乱,应以记事国的年号为纪年;在年号更改频繁、同时有多个年号使用时,应以最近新改的年号为基准,并且所记人、事皆以时间先后为序,不能前后倒置;跨越多朝人物的限断依殁亡时间而定。记人方面:人物传记设目必须准确、得当,要据人物的实际表现进行归类,以类相从,"名"符其"实";慎用《春秋》笔法,不能借《春秋》笔法任意褒贬。在叙事载文方面:主张秉笔直书、实事求是记录历史;严守"文简事丰"的义例原则,反对"重出"叠现、错综繁复;"事无系乎兴亡,语不关于劝戒"的无价值的虚文不应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