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对于西方中国想象中的台湾想象的特殊性进行了探讨。古罗马时期,西欧对中国的想象可分为两点,即从海洋和内陆两个不同视角所提出的"海洋中国"和"内陆中国"。直到17世纪,耶稣会士访问明朝,才发现这两种想象所指的是同一个地方。那时与耶稣会有着深刻联系的西欧,将长城以南的地区统称为"秦奈"(China/Thinai),此词继承了"海洋中国"的想象。与此同时,将长城以北的地方称为"鞑靼"(Tartar),不作为对"秦奈"想象的一部分。因此,清朝对台湾的统治,被当作鞑靼人势力的统治(而非"秦奈"的统治)。这正是在长城以南的地区之中,近代西欧话语空间唯独把台湾动辄看作"鞑靼"的属地而非中国所属的原因所在。
简介:夏日,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旅行,置身于不同的国度、种族和文化之中,我兴致盎然地关注一路的所见所闻,每天以日记的形式将它们记录和保存下来。这里曾是米沃什所说的“另一个欧洲”,八九巨变之后又试图进入欧美主流,它作为一个小国的尴尬与艰难转型中呈现的活力并存,而它对文明的向往,自身传统与文化的魅力,是我最感兴趣的。特别是与一批作家、诗人的相识、交流,心与心的沟通可谓“超过语言的边界”,令人想起陶渊明的诗句:“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我的尼康相机“消灭”了十五个胶卷,我带回了葡萄酒、巧克力、圣像画和诗人们赠送的诗集,带回了美好而珍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