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我国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与全身肿瘤的构成比具有区域性差异,长江以北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45%~5.6%,长江以南为1.75%~5.18%。本病多发于男性,国内统计男、女构成比约2:1.以40~60岁为发病高峰期,吸烟、酗酒、营养不良或过盛被认为是致癌因素。手术仍是目前治疗口腔颌面部
简介: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软硬组织缺损的特点及技巧、手术适应证、术中和术后注意事项。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以前臂皮瓣、腓骨皮瓣和腹直肌皮瓣游离移植方法对21例口腔颌面部术后软硬组织缺损行一期修复。结果术后观察2-22个月,组织瓣存活19例,功能良好,外形满意;失败2例。结论游离组织瓣移植是修复口腔颌面软硬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简介:9200798抗口腔鳞癌单克隆抗体ASC5的制备与特异性分析/王济民…∥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2.27(2).-87采用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系细胞免疫βALB/C小鼠,将致敏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P3U1细胞融合,制备抗口腔鳞癌单抗ASC3,检测不同组织的反应。结果发现:①ASC5单抗与舌鳞癌Tc28113细胞为阳性反应,与宫颈癌HeLa细胞也有阳性反应。与其他细胞系则为阴性反
简介:~~
简介:9200445口腔癌中C-Ha-ras癌基因点突变的研究/刘学锋…//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1.26(6).-326~328该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首次检测我国口腔癌中C-Ha-ras癌基因第十二位密码子的点突变.结果在11例口腔癌中有4例存在C-Ha-ras癌基因第十二密码子的点突变。提示:C-Ha-ras癌基因是与口腔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之一,点突变可能导致口腔癌中C-Ha-ras癌基因的激
简介:2005年10月15~16日,第四次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承办.由于本次会议与第四次国际暨第七次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同期举行,根据大会安排,将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重建论文划归创伤会场,而将唾液腺疾病和脉管行疾病内容归在肿瘤会场,故会议收到的274篇论文(大会发言48篇)涉及口腔颌面部肿瘤及唾液腺疾病.
简介:我院自1997-01~1999-06,共收治了13例重症颌面部伤伤员,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本组伤员中男9例,女4例;年龄9~52岁。车祸致伤者8例,刀砍伤3例,砸伤1例,摔伤1例。上、下颌骨开放性骨折13例,额骨骨折5例,颧骨颧弓骨折9例,鼻骨骨折4例。伴颅脑伤9例,伴腹部脏器伤2例,伴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颈总静脉断
简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淋巴道转移倾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内容.为与国际接轨,统一国内诊治标准,便于学术交流,特制定口腔颌面部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理类型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治指南.
简介:目的:探讨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2名面部原发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和3名面部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并在术后随访最长达30个月,CT、MRI和PET检查用于帮助诊断.结果:2名面部原发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1名在术后出现局部复发并经历第二次手术,另一名患者术后接受放疗,随访20个月未见复发.3名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1名在术后4个月死亡.结论: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肿瘤,原发神经内分泌癌术后易复发,CT、MRI和PET检查有助于诊断.
简介:由胡勤刚教授主编,张陈平、唐恩溢和伊彪教授担任副主编,邱蔚六院士主审的《口腔颌面外科查房手册》一书,已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简介:重度头颌面合并伤是颅脑外伤中时常遇到的一种十分严重的合并伤.它是在颅脑外伤的基础上合并颌面骨的骨折及大量出血.患者多因昏迷、呛咳反射减弱、失血性休克导致误吸、缺氧及脑灌注障碍,容易造成神经、呼吸、循环系统间的相互影响,迅速加重病情,直接危及生命.脑灌注压(CPP)高对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是非常有利的[1].
简介:报告1例4个月龄幼儿面部毛细血管母细胞瘤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毛细血管母细胞瘤是组织起源未定的Ⅰ级肿瘤(WHO分类),多见于小脑,发生于颌面部者鲜有报道.该病术前诊断率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免疫标识.病理学检查可见基质细胞和丰富的毛细血管.广泛切除为其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复发率.肿瘤的良恶性尚存在争议.
简介: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六例护理体会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一期修复
口腔、颌面
第四次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纪要
重症颌面部伤的救治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外科诊治指南
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
《口腔颌面外科查房手册》
重度头颌面部合并伤34例抢救体会
颌面部毛细血管母细胞瘤1例报告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杂志投稿须知